悠悠赤子心浓浓故乡情(舞出精气神守住故乡情)(1)

澄海区莲下镇建阳村麒麟舞队重温表演舞步。

悠悠赤子心浓浓故乡情(舞出精气神守住故乡情)(2)

戴上麒麟头,舞者只能从嘴巴看到外面。

悠悠赤子心浓浓故乡情(舞出精气神守住故乡情)(3)

陈厝洲村79岁高龄的陈训波仍在坚守双咬鹅舞技艺。

悠悠赤子心浓浓故乡情(舞出精气神守住故乡情)(4)

双咬鹅舞道具以竹篾、藤条等材料作骨架。

悠悠赤子心浓浓故乡情(舞出精气神守住故乡情)(5)

澄海澄华小学通过强化艺术教育,开展蜈蚣舞进课堂活动。

悠悠赤子心浓浓故乡情(舞出精气神守住故乡情)(6)

澄海莲下许厝村龙虾舞团的队员们在排练舞步。

鼓声急促,锣钹铿鸣。配合激昂的鼓点,两只身披五彩鳞甲的“麒麟”在空地上翩翩起舞,时而口吐火光,时而踩着彩球,灵巧地辗转腾挪,甚是壮观。10月25日上午,天朗气清,在汕头市澄海区莲下镇建阳村惠祖祠堂,建阳麒麟舞队重温了表演舞步。

鼓声停止,两头“麒麟”脱下装束,高高低低的少年露出身来。“戴上麒麟头,听着大锣鼓的一瞬间,我就感觉非常兴奋。虽然现在很少有机会出去表演,但因为热爱,大家还是会时不时训练一下。”麒麟舞队负责人陈章伯说,建阳麒麟舞是在狮舞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经过改良,融合了武术、舞蹈、音乐和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化。

麒麟舞只是澄海民间动物舞蹈的一种。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中收录的汕头民间舞蹈共计20项,澄海占了9项,其中8项为动物舞蹈。汕头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舞蹈”共计7项,澄海占了3项,且全部为动物舞蹈。可见,澄海是名副其实的“动物舞蹈之乡”,多彩的动物舞蹈也是澄海一张靓丽的艺术名片。

作为韩江下游出海口,澄海是“红头船”的故乡,更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清光绪年间,澄海游神赛会之风极盛,各种各样的民间节目竞相出现,诞生了很多以动物为主题的民间舞蹈。有蜈蚣舞、鳌鱼舞、双咬鹅舞、龙舞、狮舞、麒麟舞、鲤鱼舞、龙虾舞、骆驼舞等十多种,种类之多令人赞叹,且形式多样,富有极高的艺术性和地域性。

每到游神赛会,龙、狮、凤,甚至牛、马、鹿、鸡等动物舞蹈齐齐出动,各乡各里争奇斗艳,颇有“斗舞”意味。年轻人以加入村里的动物舞蹈队为荣,使尽浑身解数只为博得满堂喝彩为村里争光。

近段时间以来,我们把镜头对准了澄海动物舞蹈,并相继走访了其中四种。舞蹈本身的磅礴、造型道具的精致、民间艺人的淳朴、表演及传承的不易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训练及表演时,艺人们多是眉飞色舞,扛起沉重的道具,进行流畅轻盈的舞蹈毫不含糊。但当我们坐下来,聊到时下的发展及传承,他们却皱起眉头,眼中流露出些许迷茫。“这几年表演机会太少了,没办法。”

动物舞蹈中,庞大而精美的道具是特点也是亮点。拥有着动辄几十上百斤的躯干,各式细致入微的装饰,每次舞蹈后都产生不同程度的损耗。这不仅考验着艺人们的匠心,也考验着他们的财力。

幸运的是,坚韧的澄海民间艺人顶得住困难也扛得住压力,困境中仍在坚持传承及训练,他们深知,这种难能可贵的坚守背后,是一门本土艺术生命的延续。舞的,是澄海人不怕困难、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守的,是代代传承、生生不息的故乡情。

文/图 郑淼鑫 肖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