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歉成了一股潮流,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店家侮辱顾客?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店家侮辱顾客(不低俗一把女性)

店家侮辱顾客

(一)道歉成了一股潮流

宝洁道歉。

洁婷道歉。

卫龙道歉。

最近的广告圈,掀起了一股道歉风潮,原因都是所发布的广告被质疑低俗。

宝洁和卫龙跟消费者玩起了文字游戏。

“女人脚臭是男人的5倍。”

“女人也有体臭,而且胸部最臭。”

“再爱干净的女人,内裤都比男人脏。”

“女人头发比男人脏一倍。”

为了推销香香五件套,宝洁在用科普的方式,竭力证明女人有多“臭”。这些所谓的“臭”没有科学依据。就算是真的,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一个男人阳痿,你能在大庭广众下说这件事儿吗?

这得多缺心眼儿才能干出这事儿来!

比起宝洁赤裸裸的“羞辱”,卫龙辣条就要含蓄得多了。

在卫龙辣条的包装袋上,“约吗”“贼大”“强硬”等字眼被突出处理,十分抢眼,也被消费者指称低俗。

对成年人来说,这些字眼其实无所谓,日常生活里讲黄段子、内涵段子的人多得去了。也有人因此说,心脏了看啥都是脏的。

淫者见淫,这话也对。

但是吧,卫龙辣条有一个很大的消费群体,那就是小学生。

现在的小学生,对网络流行语门清,什么BBQ、坑爹……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孩子们用的可能比大人都熟。这些内涵的字眼对他们会没有影响吗?鬼都不信吧。

至于洁婷,文字倒是不低俗,它上图了,相当辣眼睛。

洁婷发布了一条关于“安心裤”的广告,用图是一张女生下身只穿安全裤的照片,结果被质疑“偷拍视角”且不尊重女性。

这可能是相当地不合适吧。

孩子确实迟早都要进入社会这个大染缸,只是我们的企业能不能少打点这些擦边球,为他们营造一个相对纯净的成长环境?


(二)黑红不是真的红

难以想象,这些响当当的大企业,竟然接二连三地栽在了低俗营销这同一件事情上,严谨的流程去哪儿了?

有的企业玩“黑红”玩上了瘾。

哦,对了。这波道歉潮中,还有个惯犯:膜法世家。

膜法世家先是发布了一则海豚皮面膜的电梯广告,用海豚拟声的形式推销面膜,乍看创意满满,其实恶俗。

“好好爱自己,老板算个P!”是广告里的一句广告词。

私底下,我们怎么骂老板其实都无所谓,只要不被老板听到。但是,在公共场合反复播放,这不太合适。

最重要的是,你用一条海豚来推销海豚皮面膜,这未免有点残忍了。

膜法世家不是第一次干这事儿了。

此前,它就曾因为“还我清白”的广告被指低俗营销,这次又惹恼了动物保护人士。

说实话,我都怀疑它是不是故意的。

先弄个争议广告引一波热议,再出面道歉收割一次流量。一个广告,两次营销。


(三)无底线是自取灭亡

大企业的广告宣传不应该如此,黑红不是真的红。

说起黑红,让我想起了凤姐。

10几年前,长相甚至称不上一般的罗玉凤通过一则“非清华北大硕士生不嫁”的奇葩征婚广告,一炮而红。

罗玉凤以自我出丑的方式,吸引了巨大的流量,也赚到了不少快钱。

她沉迷于这种打低俗擦边球的自我营销方式,甚至为吸引眼球发表了不少不良言论。最终,她因为突破底线的出格言论,被母校除名,全网封杀。

在低俗的底线上疯狂地试探,罗玉凤算是走火入魔了。

前阵子,人民日报对所谓的“流量乞丐”一顿猛批。

为了收割流量,言论出格,甘当“流量乞丐”的何止凤姐。

前段时间,关于中国足球的争议在网上掀起了“冯巩之争”。足球评论员董路,在其中极尽拱火之能事,添油加醋。

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董路甚至对巩汉林等展开了人身攻击。以至于巩汉林公开建议在足球界开展清朗行动,清理伪专家。

流量是个好东西,有了流量就有了钱赚,但底线还是要有的吧。


(四)没有创意不妨真诚一点

创意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广告营销也同样如此。低俗营销、恶俗营销确实能在短时间内吸引眼球,赢得流量,但这无疑于饮鸩止渴。

创意的枯竭存在于每个行业,如果实在没创意,企业是否应该对消费者保持最基本的尊重和诚意?

最近看了一部韩剧《社内相亲》,里面的恋爱套路土之又土,但观众就是吃这一套。

“我是土狗我喜欢。”这样的弹幕时常出现在剧中。

对观众、消费者多一分真诚,少一点套路,少打点低俗擦边球广告,返璞归真说不定也是一种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