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 晨阳】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0月31日称,参加20国集团(G20)峰会的各国领导人已经达成协议,承诺采取“有意义和有效”的措施以实现将“全球升温限制在1.5摄氏度”的目标。为何要强调这看似不起眼的“1.5摄氏度”?全球升温超过这个限制到底意味着什么?

CNN称,1.5摄氏度是2015年《巴黎协定》确立的标准。根据《巴黎协定》规定,缔约国应把全球平均升温控制在比工业革命前水平高出2摄氏度之内,并努力限制在高1.5摄氏度。报道称,自从人类社会开始工业革命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猛增,导致全球温度快速增加。以工业革命前的水平为基准,“如今地球的平均气温已经变暖了约1.3摄氏度,非常接近1.5摄氏度的临界升温阈值”,许多科学家认为,这可能导致严重的气候变化影响。

科学家将“自然界的二氧化碳水平”定义为工业革命前大气的二氧化碳含量,约为0.028%(280ppm),随着大量化石燃料的使用,如今这个数值已经增加到410ppm。“按照目前的化石燃料消耗速度,我们将在短短几十年内达到工业化前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两倍”。

十三次极端气候事件(全球升温超1.5度意味什么)(1)

英国广播公司(BBC)称,由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全球气温升高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世界气象组织的数据显示,300万年以来地球整体升温都没有超过2.5摄氏度,但按照如今的趋势,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比工业化前的水平高出3-5摄氏度,这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也制作了全球气温升幅对气候影响的专题报告,列举了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

该报告显示,全球变暖带来的首要影响就是海冰以及格陵兰岛、南极大陆的冰盖加速融化。统计数据显示,如今每过十年,全球冰盖面积就减少约13%。这种负面影响已经在阿拉斯加等地表现出来,导致大批鱼类和其他动物死亡,沿海地区洪水频发。伴随着大量冰川融水注入海洋,全球海平面显著上升。如果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摄氏度,全球海平面将上升26-77厘米,比全球变暖2摄氏度导致的海平面上升要低约10厘米。这意味着有多达1000万人将免于遭受海水入侵、洪水和基础设施受损等相关影响。2009年签署的《哥本哈根协定》曾确立了全球升温2摄氏度的控制目标。但很多岛国认为,控制升温2摄氏度的目标不足以避免他们被上升的海平面淹没的风险。

同时,全球变暖还对自然界生态造成严重影响。报告称,如果全球升温1.5摄氏度,在接受研究的10.5万个物种中,约6%的昆虫、8%的植物和4%的脊椎动物将失去适宜的生存环境,如果全球升温2度,相应受影响的则包括18%的昆虫、16%的植物和8%脊椎动物。由此带来的气候变化还将导致高纬度苔原和北方森林退化,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致使海洋酸化,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发育乃至生存,从而威胁到从藻类到鱼类的庞大生物种群。

此外,全球升温还将导致热浪和干旱等极端事件频发甚至是同时发生。更高的温度将带来更多的虫媒疾病和疟疾、腹泻、热应激、心脏缺陷和营养不良等病例。不断上升的二氧化碳含量对水稻等作物的营养价值产生负面影响,气候危机降低了作物产量,影响全球粮食供应。由于蜜蜂和蝴蝶等昆虫因为气候危机而大幅减少,意味着依赖它们传播花粉的作物也面临危机。

该报告总结说,应设法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因为这微小的落差对于部分地区来说是决定生死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