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城市的历史(呼和浩特之由来)(1)

旧城大北街

呼和浩特由来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蓝色的城”,今称“青色的城”,简称“青城。汉语:归化城,今废。位于土默特平原,“古丰州之地”。① 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年)蒙古族首领达延汗之孙俺答顺义王筑(今有不明者传言著文说归化城是阿勒坦汗妻金钟哈屯“三娘子”于万历十年(1581年)筑,并讹传至今),曰“胡胡河屯”,(今译:库库胡屯)明廷赐“归化”。② 乾隆四年(1739年)于城东北四王庄地筑一城,(军事屯兵城)钦赐“绥远”。③ 后两城按筑城年代顺序先者被老百姓称之为“旧城”,后者称其为新城”。

呼和浩特城市的历史(呼和浩特之由来)(2)

新城西街东段路北邮局

民国元年(1912年)归绥道改称:绥远观察使、(三年撤观察使,置民政厅,同年与山西分治,撤销观察使,置绥远特别行政区),将归绥道辖口外十二厅(归化城厅、萨拉齐厅、托克托厅、和林格尔厅、清水河厅、武川厅、东胜厅、五原厅、丰镇厅、陶林厅、宁远厅、兴和厅)之归化城厅、绥远城厅分别改称归化县、绥远县,民国二年(1913年)绥远县并入归化县,归化县改称“归绥县”。归绥县置四区,新旧两城区为一区。民国十年(1921年)京绥铁路开通,火车站区域置新区。十七年(1928年)绥远置省,归、绥两城合称:归绥。 “旧城为县城,商阜,新城为省城、政治中心”。④ 二十六年(1937年)10月14日,归绥沦陷,翌年8月,伪蒙疆政府改归绥設置为“厚和豪特市”。⑤ 三十四年(1945年)9月复归绥,置市、设市政府。公元1954年4月25日废归绥市,改称:呼和浩特市至今。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

呼和浩特城市的历史(呼和浩特之由来)(3)

古丰州辽白塔

①:《辽史》丰州富民县。《归绥县志》金石志:库库和屯即归化城,唐之丰州是也。辽神册元年,(916年)辽王朝丰州城设置西南路招讨司,为漠南地区政治、军事、边防最高机构。丰州城东西1100米,南北1200米,城内以大什字为中心,设四方即东北坊、东南坊、西北坊、西南坊。四坊中置大街小巷五十多条,有:裴公裕巷、刘公瑾巷、大觉寺巷、大明寺巷、北禅元巷、药王阁巷、牛市巷、官察巷、都统巷等。丰州城今留遗迹万部华严经塔,俗称:白塔。

②:归化指旧城,该城始建年代说法不一,考:应为明万历三年为准。《归绥县志》载:“归化城,谙达建。明万历年间赐名,周二里,砌以砖,高三丈,南北门各一。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土默特左右俩翼及六大召喇嘛等上书工部,增土郭,筑东、西、南外城,增建东、西、南三门。合旧有之北门为四。东曰“承恩”,西曰“柔远”、南曰“绥远”、北曰“建威”。旧南门改鼓楼,颜曰“固威”北城门楼内祀菩萨像,坐刻九猪”。民国八年(1919年)鼓楼及城郭拆,1958年北城门楼拆。1978年开始在旧城区改造中,归化城原有房屋建筑除(大召(无量寺)、席历图召(延寿寺)、五塔寺召(近年复建)、拉布齐召(弘庆寺、近年复建)、乃莫齐召(隆寿寺、后大殿)礼拜寺(清真大寺)、天主教堂、大盛魁老柜、元盛德老宅外,加上街巷改造基本上全无。

③:绥远城在《敕建绥远城碑》载:“务于乾隆丁巳季春三月即工,乾隆已未之夏六月工竣,钦定佳名绥远。城周一千九百有六十丈,其高二丈有四尺,其巅之后如其高,其址之厚增其高之三分之一;炮台四十有四,四十布四周围,四当四隅; 睥睨之高五尺有七寸,女墙三尺五寸;城之门四,南曰承薰、北曰镇宁、东曰迎旭、西曰阜安,皆出圣裁。门之楼四各五楹,箭楼四楼各三楹,角楼四楼各七楹”。城中央筑将军衙署,东百米建钟鼓楼。城内有东、南、西、北四大街 ,二十四道小街,小巷四十八道。

④:《绥远通志稿》载:省城距京都一千二百里,在归绥县城东北五里。民国十八年(1929年)时任省主席李培基以城内街巷荒凉,殊非省会所立,特交省城建设厅计划,以为渐渐繁荣之计,并将各厅移驻新城,省立各校如:职业、中山亦先后由县城移入省城。城之西门外至县城相距五里,筑土马路一道,道俩旁植杨柳盛茂,绿荫清流,丰景天然。二城间之路通称东大马路,县城为商业荟萃之区,省城为政治集中之地

⑤:1937年10月27日,日本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乘飞机抵归绥,主持召开第二次蒙古大会,成立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推选乌兰察布盟云瑞旺楚克(云王)为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主席,锡林郭勒盟德穆楚古栋鲁普(德王)为政府副主席,李守信任伪蒙古军总司令。设置巴彦塔拉盟,改归绥为厚和豪特特别市,(厚和市)置市公署于旧城北门内街(大北街)西侧。

文:曹建成201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