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说,认知维度不同,不必强行沟通夏虫不可语于冰也,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年龄大小对时间的感知?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年龄大小对时间的感知(不存在认知维度高低)

年龄大小对时间的感知

我们常常说,认知维度不同,不必强行沟通。夏虫不可语于冰也。

说这句话时,往往带有一种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心态,而且已经预设自己的认知处于高维度。

这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鲲鹏和蝉鸠

庄子《逍遥游》里面讲到一个故事:

北冥有一种鱼,叫作鲲,从头到尾有几千里长。鲲变成鹏,翅膀举起来,就像遮天蔽日的云,它划水三千里,借着龙卷风上升到九万里的高空,然后启程往南方飞云,非常壮观。

鲲鹏起飞后,被林间的一蝉一鸠发现。他们开始发表观点:

“我们起飞哪有这么麻烦,还在等台风来;我们随时可以飞,在各种树里面飞来飞去,一会儿就把肚子吃饱了。鲲鹏要从北冥飞到南冥,那要准备多少粮食?”

在这个故事里,维度低的嘲笑了维度高的。

三季人

子贡正在扫地,门口来了一个人,问子贡:“一年有几季?”

子贡莫名其妙,这么简单的问题也有人问?一年有四季啊。

来人一晒:“一年明明只有三季!”

两个争了半天,谁也没说服谁。

孔子听到争吵,于是走了出来。

来人气呼呼地问孔子,你是个聪明人,你说,一年只有三季,对不对!

孔子看了来人一眼,沉吟了一下,说,对,一个只有三季。

来人高高兴兴地走了。

子贡不高兴了,问孔子,老师,明明一年有四季,为什么要附合那人呢?

孔子问:那人一脸绿色,脸色苍老,你能看出来吗?

子贡说,看见啦,这和一年几季有啥关系?

孔子说:那人其实是田间的蚱蜢化成,所以浑身绿色,现在已是秋天,所以他面色苍老。蚱蜢春生而秋死,从未经历过冬天,所以当然认为一年只有三季。

三季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很多人和我们并不生活在一个维度中,所以认知完全不同。在他的维度里显而易见的事实,在我们眼里是错误的,反之亦然。

这并不是一种自认为维度高的傲慢,事实上,我们往往可能处在那个低维度。

我要说的是,由于维度不同,导致的认知不同,我们不要轻易地否认别人,而要有一颗包容的人,为各种答案都保留可能性。

认知维度,不是割裂阶层的借口。

维度不同,也不是放弃沟通的理由。

列子御风

回到第一个故事。在鲲鹏的眼里,蝉与鸠一辈子在小小的树林里飞来飞去,哪里见过宇宙的壮阔浩瀚,哪里品尝过高飞九万里的豪迈。在它的心里,他是维度比蝉与鸠高到不知哪里去。

但是与列子比,鲲又差远了。列子只要稍微有点风,就可以御风飞行,轻飘飘地飞行几十天,然后又回家,比之鲲鹏,潇洒多了。

列子的维度比鲲鹏又高了一些。

如此比下去,总显得维度有高一些、更高一些的。无休无止。

如果高维度瞧不起低维度的,那鄙视链就会越拉越长。

没有维度高低,只有经度和纬度

其实,维度高低只是一个伪概念。

在生活中,1米7个子的看不起1米6的,而其实,在珠穆拉玛峰眼里看来,你俩一般高。

维度高低,只是一帮人硬生生搞出来的鄙视链,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拥有优越感。

优越感这事,也不知为啥显得这么重要。

人们用发型、房子、汽车、奢侈品等物质区分种类;有人则通过苦行、洞洞裤、隐修、摇滚、宗教、哲学等精神层面来证明自己不是等闲之辈。

其实,人与人之间只有地位高低之分,并没有维度高低之分。

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地球的表面相对来说是平的,我们只是处于不同的经度和纬度不同而已。

只有立足点不同,没有维度高低。

所以,让我们正确认识自己和别人,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当你自以为维度很高的时候,其实你可能成为低维度的人了。

承认大家维度一样,平等地、心平气和的沟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