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都会过去,一切都会过去!大家好,我是YTS,点击右上方“关注”,每天为你分享【地产相关成本】与【房产相关信息】干货。

砼楼板裂缝的原因及其对策(楼板底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案)(1)

施工方案

第一章 编制依据

此工程施工所涉及到的主要规范规程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 年版)

3.《结构加固修复用碳纤维片材》 (GBT 21490-2016)

4.《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12)

6.《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 (GB 50728-2011)

砼楼板裂缝的原因及其对策(楼板底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案)(2)

施工方法

第二章 主要施工方法

一、工程简介

本工程采取先压力注胶修补裂缝,并结合表面粘贴300gI 级碳纤维布封闭加固处理的方法。(裂缝胶为环氧树脂类胶,碳纤维布宽度 50cm,单位面积碳纤维丝重量 300g/m2,厚度 0.167mm)

二、施工准备

1、主要机具:砂轮切割机、角磨机、吸尘器、滚刷

2、辅助机具:手吹风、搅拌器、手锤、墨斗、墨水、线坠、水平尺、 盒尺、石笔等。

3、主要材料:环氧树脂裂缝修补胶、CFS-I-300 碳纤维布(宽度 50cm, 单位面积碳纤维丝重量 300g/m2,厚度 0.167mm)、CFSR-A/B 碳纤维 布浸渍胶。

其中裂缝修补胶、碳纤维布、浸渍胶需满足《工程结构加固材料 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GB 50728—2011)和《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 规范》(GB 50367—2013)中 I 级碳纤维布和 A 级胶的性能指标要求; 并且裂缝修补胶、碳纤维布、浸渍胶需提供国家权威机构出具的、检 验类别为抽样检测的安全性鉴定报告;其中碳纤维布需通过弯曲强度、 层间剪切强度、正拉粘结强度检验;浸渍胶需通过湿热老化 90 天、 冲击剥离能力、耐长期应力、耐疲劳应力、耐冻融及耐介质侵蚀检验。 即浸渍胶需满足《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GB 50728 —2011)中规定的使用寿命为 50 年的结构胶要求。

4、作业条件:

①.施工前先清理施工区域内的障碍物,清除施工面浮土及污渍。

②.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出现质量问题,施工场地应 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

三、施工工艺概况及流程

裂缝修补 → 表面清理 → 放线、验线 → 清理粘布混凝土结构面

→ 混凝土结构面找平 → 粘贴碳纤维布 → 表面防护处理

第一部分:裂缝修补

一、裂缝封闭原则

1.对于板构件表层微细≦0.2mm 的裂缝,可以采用涂刷低粘度且具有 良好渗透性的环氧类修补胶液封闭裂缝通道封闭处理的方法, 封缝 胶的厚度不小于 1mm,宽度不小于25mm。施工基本流程:混凝土表面 处理,达到干净干燥→环氧树脂封缝胶封缝→检查封缝质量。

2.对于板构件>0.2mm 的裂缝,采取先自动恒压低压灌注环氧树脂胶 填充裂缝再表面碳纤维布封闭处理的方法。要求能够保证修补材料均 匀注入到细而深的裂缝中去,保证裂缝的修补质量。

二、压力灌浆法工艺流程

1.裂缝的测量与记录

①.首先测量裂缝的位置,宽度,长度,绘制裂缝展开图。

②.由于结构内部连通裂缝可能在混凝土构件表面分散分布,因此, 需将主裂缝附近的细微裂缝标出,防止遗漏。

2.裂缝表面处理

①.用角磨机将裂缝周围打磨干净,尤其是注胶底座粘贴面周围的油 污、污损以及疏松混凝土消除干净。

②.用吹风机将裂缝处的灰尘洗净,清除,并使其充分干燥。 标注注胶底座的位置注胶底座的粘接间距应为 100mm-300mm。

3.粘接注胶底座

①.将封缝胶按A:B=2:1 进行拌置,直至胶体颜色均匀。

②.在注胶底座下面周边涂抹调和后的封缝胶。

③.将注胶底座按标注位置顺裂缝粘贴在裂缝表面,并适当用力下压 底座,使底部粘接胶部分溢出,包住注胶底座边缘,应注意不要将注 胶口堵死。

4.封闭裂缝

①.用封缝胶将注胶底座之间的裂缝完全封闭。

②.封封胶的涂抹宽度应为 2~3cm,厚度 2mm 为宜。

③.涂抹封缝胶至注胶底座处时,应用封缝胶对注胶底座周围进行环 绕封闭。

④.注意观察,待封缝胶完全凝固后进行下一步工序。

5.配置灌封胶

①.根据裂缝状况估算在可使用时间内可以用完的灌缝树脂材料。并 按一个人进行灌注时,一次用量为 500g~1000g 进行树脂称量。

②.灌封胶按质量比A:B=2:1 进行拌置。

6.注入灌缝胶

①.将灌缝胶混合均匀后,装入专用的注射器进行注胶。

②.当注射器内裂缝胶无继续渗入的趋势,则视为裂缝已灌注饱满。 养护灌缝完毕后,应养护一昼夜以上。

7.结构表面处理

①.灌缝材料固化后,要进行表面清理,使混凝土构件表面平滑。

②.先铲除注胶底座及封缝胶,残存的树脂可以用砂轮等工具进行清 除。

第二部分:碳纤维粘贴加固

1. 障碍物清理

1.1、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予以清理,总的原则是方便施工为宜。

1.2、现场质检员核查清理状态,合格后进行下一步工序。

2、放线、验线

2.1、放出碳纤维布粘贴位置线点位置线。

2.2、现场技术员(工长)复核放线无误后,方可开始施工。

3、清理粘碳纤维布混凝土结构面

3.1、用角磨机打磨混凝土表面。

3.2、用专用大功率吸尘器将混凝土表面的浮尘吸掉。

4、混凝土结构面找平及清洁

4.1、构件表面凹陷部位用环氧砂浆或高强度聚合物砂浆填平,修复 至表面平整。若处理后表面仍存在的凹凸糙纹,应再用砂纸打磨平整。

4.2、如有必要,需采用丙酮或工业酒精等有机溶剂对混凝土表面进 行擦拭,确保混凝土表面干净无粉尘。

5、粘贴碳纤维布

5.1、粘贴碳纤维布之前,首先应确认粘贴表面干燥,即混凝土基层 湿度含量应小于 4%。混凝土表面温度在-10℃以下,相对湿度RH>85%时,如无有效措施不得施工。为防止碳纤维受损,在粘贴之前应用钢直尺与壁纸刀按规定尺寸切断碳纤维材料,每段长度一般以不超过6m 为宜。为防止材料在保管过程中损坏,材料的裁切数量应按当天 的用量裁切为准。碳纤维纵向接头搭接长度不得小于 100mm。该部位 应多涂浸渍胶,碳纤维横向不需要搭接。

5.2、配制浸渍胶(A:B=2:1)并沿裂缝放向均匀涂抹于所要粘贴构 件,要求将构件粘贴部位完全浸透。(碳纤维粘贴宽度为500mm,碳纤 维布粘贴的长度要大于裂缝两边端部 100mm)

5.3、将 500mm 宽碳纤维布平铺在已浸透胶的粘贴部位。

5.4、沿纤维方向多次滚压,挤出气泡,使浸渍胶完全浸透纤维布。

5.5、碳纤维布的表面均匀涂抹浸渍胶。

6、表面防护处理

6.1、若加固补强构件需要防火时,可在浸渍胶固化后涂刷耐火涂层。 涂装应在浸渍胶初步固化后进行,并应遵守所用涂料的相关标准和施工规定。

7、质量标准

7.1、施工总有效粘接面积不应小于总粘接面积的95%。

对于直径在 10mm 以上 30mm 以下的空鼓,每平方米少于 10 个可 认为合格;若每平方米在 10 个以上,则认为不合格,需进行补修。 对于直径在30mm 以上的空鼓,只要出现,即认为不合格,需进行补 修。

7.2、粘贴时,受力方向每端的搭接长度不小于 200mm;若粘贴层数 超过 3 层,搭接长度不小于300mm;非受力方向每端的搭接长度不小 于 100mm。

7.3、碳纤维布胶层厚度( δ)应符合以下要求:对碳纤维织物(布): δ=(1.5±0.5)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