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大明宫)贞观二年六月,公元618年,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历史上真正的唐高宗李治?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上真正的唐高宗李治(一个被历史忽视的帝王)

历史上真正的唐高宗李治

(唐 大明宫)

贞观二年六月,公元618年。

风和日丽,天朗气清。

一个婴儿出生在大唐皇宫的丽正殿内。

这已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了。

宫中侍奉的丫鬟和下人,都齐齐地跪在地上恭贺皇帝喜获龙子,但李世民却并不觉得很开心。

因为他最喜欢的儿子是太子李承乾和四子魏王李泰。

眼前这个嘤嘤啼哭的孩童,只能让他感觉到一阵阵的心烦意乱。

但这毕竟还是自己的骨肉,李世民还是从丫鬟手里接过了婴儿, 并且给男婴起了一个名字:李治。

他给婴儿起完名字,就匆匆离去,因为他已经多日没有见到太子和魏王,心中甚为挂怀。

作为李世民的长子兼太子,李承乾稳重大方,聪慧过人,一直很得李世民的喜爱。

而魏王李泰虽然排行老四,但却是一众皇子里最有能力的,同样备受李世民瞩目。

相比之下,李治则显得平平无奇,只被封了个小小的晋王,就不了了之。

没有人在乎这个看起来福微命薄的皇子,甚至很多朝中的大臣都不知道这位不显山不露水的晋王叫什么名字。

很长一段时间里,李治在大唐历史上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个闲散的,不被重视的王爷,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会和未来的皇位有任何直接关系。

但历史总是会出其不意地改变它的走向。

谁都没有想到,一向温良谦卑的太子李承乾居然谋反了。

李承乾的计划很周密,控制长安城的守军和宫中守备,进行武装哗变,金殿逼宫,逼迫李世民禅位给自己。

但事情很快败露了,因为年轻的李承乾实在太过小瞧自己的父亲了。

多年之前的李世民,正是从一场血雨腥风的权力争夺战中谋得了皇位,李承乾的伎俩,对李世民来说实在是太过小儿科了。

如果说李承乾的阴谋诡计是小学毕业,那么李世民的城府谋略就是大学本科,两个人根本不在一个级别。

事情败露之后,李承乾被控制了起来。

他很绝望,因为他知道,皇室之中,没有亲情,只有权力,父亲绝对不会原谅自己谋逆的行为,等待着自己的只有死亡。

因为古往今来的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个太子能在谋反失败之后还能全身而退,安然无恙。

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将做这个古往今来的第一人。

李世民原谅了李承乾。

面对李承乾的谋逆,李世民选择了沉默。

朝堂上的大臣们都咬牙切齿地劝皇帝杀掉这位不忠不孝的太子,但李世民却只是把李承乾贬为庶民,流放到了黔州。

太宗时期,四海升平,八方拜服,他是高高在上的帝国统治者,但在李承乾面前,他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

(影视剧中的李承乾形象)

李承乾远走他乡,太子的位置空了下来,李世民开始物色新的继承人。

这个继承人仍然不是李治,而是他的第四个儿子,魏王李泰。

但李承乾临走前的一句话却让李世民彻底改变了念头。

他告诉李世民,自己之所以谋反,正是因为魏王李泰总是和自己争夺太子之位,如果不是李泰苦苦相逼,自己断然不会走到逼宫这一步。

也就是在这一刻,李世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

自己平时看起来相亲相爱的儿子们实则在私底下暗流涌动,针锋相对,正在为了权力而争斗的头破血流。

这不正和自己当年在玄武门发起的血腥残忍的权力争夺战别无二致吗?

而对李世民自己来说,“玄武门之变”一直是他不能提起且不堪回首的往事,他一直无法从杀兄灭弟的阴影中走出来。

他绝对不会允许同样的惨剧在自己的眼前再度上演。

于是他放弃了李泰。

他认为李泰已经不是自己当初偏爱的那个儿子,而是变成了一个利欲熏心的利己主义者。

可放眼望去,谁堪此大位?

李治终于走进了李世民的视野。

和(前)太子李承乾相比,李治看起来呆呆笨笨,十分平庸。

而和才华横溢的魏王李泰比起来,李治的身上更是没有一点为人称道的长处。

在真正走入李世民范围内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李治就是那么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皇子。

没有过人之处,也没有帝王气象。

但李世民最终还是选择了他。

因为李世民觉得,彼时的李治虽然没有什么雄才大略,但他远离权力旋涡和朝堂是非,不醉心于权力,不加害父兄子弟,这正是李世民想要的。

无论如何,他再也不希望血溅宫门的一幕再次上演了。

李治很懵。

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远离朝堂,他甚至连大明宫的正门都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突然之间就被他一向不苟言笑的父亲告知,以后你来当太子。

从默默无闻的皇子到世人瞩目的太子,李治的升级速度约等于坐了火箭。

他很紧张,但并不是因为自己没有准备好做这个太子,而是因为另一件不可告人的事情。

他和自己父亲的才人武媚娘(武则天)在很久之前就有了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武媚娘和李治 剧照)

也就是说,李治居然把了自己父亲李世民的妹。

当所有人都认为晋王李治是个幸运儿,成为了天选之子的时候,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从自己成为太子后的每一步路,都必须谨小慎微 ,不能有一点的闪失。 如果这件事情东窗事发,他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因为李世民可以原谅自己的儿子举兵谋反,但却一定不会原谅自己的儿子睡了自己的女人。

没人能想到看起来敦厚老实的李治居然干得出这种事。

就连李治自己也没想到。

如果不是那一次在宴会上看到武媚娘......

如果不是那天两人在御花园撞见......

如果不是......

武媚娘实在是太美了,李治没能抵挡住她的诱惑。

但木已成舟,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个风姿绰约的女人,他只能选择把这条不归路走到底。

李治开始了常伴李世民左右的岁月。

他必须尽快学会自己这位父亲的所有的治国技能,以确保自己在太子的位置上万无一失。

事实证明,李治并没有看起来那么蠢笨。

在某种程度上,他甚至比自己的两位哥哥要聪明得多。

他虽然愚钝,但是勤勉,他虽不聪颖,但善于学习。

李世民终于放心了。

眼前的太子,真诚、善良、仁慈、和蔼,拥有自己所中意的一切未来帝王应该有的品质。

他看着一天一天成长起来的李治,突然发现自己真的是做了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

孩子,带着我的帝王意志走下去吧。

替我将大唐王朝这艘巨轮驶向更远的地方。

(唐太宗驾崩)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公元649年,一代帝王唐太宗李世民驾崩于终南山翠微宫,结束了自己恢宏壮丽的一生。

但他永远都不会知道的一个秘密是,自己心心念念的儿子李治,早已经结结实实地给他扣上了一顶绿帽子。

李治登基了,他成为了大唐帝国的第三任主人。

但他此刻的心情却并不是很开心。

因为按规矩,自己心爱的女人武媚娘是父亲李世民的女人,李世民驾崩后,作为先皇的女人,武媚娘要离开皇宫,到感业寺出家为尼。

李治的心态崩了。

自己和武媚娘搞了这么多年的地下恋情,现在自己登基当皇帝了,眼见俩人就能修成正果。

结果按照大唐的祖制,武媚娘必须离开他。

就算他此刻已经贵为天子,他也没有办法逾越祖制。

一对佳人,双双别离,甚至有可能死生不复相见。

武媚娘走了,顺带着把李治魂儿也勾走了。

这回李治心态更崩溃了。

吃饭吃不香,睡觉睡不着,从早到晚满脑子都是武媚娘的佳人倩影。

李治表示:没有武媚娘,他活不下去。

所以他不顾满朝文武的反对,不仅把武媚娘接了回来,还把她立为了皇后。

都说帝王最无情,可李治偏偏是个有情人。

可他不知道的是,此刻在他身边小鸟依人的武媚娘,在不久后的未来,将会成为大唐帝国最大的隐患和威胁。

现在事业成功了,爱情圆满了,他终于可以开始安心工作了。

他编纂律法、完善制度、发展大唐的经济民生。

把父亲留给自己的帝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之后,他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功勋卓著的岁月。

他先后诛灭西突厥、百济、高句丽、平定漠北,在李治统治期间,唐朝的版图达到了历史最大。

(影视剧中的李治形象)

他秉承着先人的意志,建立起了一个东到朝鲜半岛、南到越南中部、西至咸海、北达贝加尔湖的强大帝国。

他是一个异常优秀的帝王,没有让他的父亲失望。

但在后世的史学界里,李治却成了一个非常没有存在感的皇帝。

因为他的父亲是功盖千古,名垂千秋的伟大帝王,唐太宗李世民的光辉几乎把这自己这个同样优秀的儿子的功绩给遮盖了。

而李治之后,则是中华历史五千年绝无仅有的一代女皇武则天,这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皇帝又几乎把李治的风头全部抢尽了。

也许李治一生中最大的败笔就是把武媚娘带进了大唐政治的权力中心。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他亲手把武媚娘送上了神坛。

他以为他和武媚娘的爱情是长相厮守,简单而纯粹。

一切都只是他以为。

他不值得背负骂名,也没有必要在史书中诚惶诚恐地向全天下谢罪。

因为历史会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

唐高宗李治的功绩同样璀璨,他为大唐帝国的奉献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星空之下,熠熠生辉,永不磨灭。

哪怕,是他爱错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