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创业的方向和发展趋势(创始人首谈诸葛修车)(1)

作者 | 王茂

出处 | 车包包

投稿请加17301794939

2014年2月诸葛修车网正式上线,5个月交易额破1亿元,2015年12月破112亿元。比淘宝快3倍。2016年4月资金链断裂,2017年1月公司控制权出让,估值从60亿跌至1225万。

注:数据经诸葛修车创始人祁连庆确认。

这头野蛮生长又迅即失足的独角兽,到底经历了什么?这是祁连庆第一次开放自己的心路历程,对行业和后来者又有什么新的启示?

2019年8月23日,车包包创始人CEO王茂、数据架构师朱奕、CMO董世友专程拜会诸葛修车创始人祁连庆,历时4个小时复盘当年得失。原本仅仅是一次私下会晤,王茂分享朋友圈后,网友们反响热烈纷纷要求分享谈话内容。祁连庆也非常乐意,开放自己的得失以及所思所想。

汽车维修创业的方向和发展趋势(创始人首谈诸葛修车)(2)

诸葛修车崛起

“汽车后市场”就是汽车销售出去后全生命周期里的各种需求及服务。

祁连庆说,自己从90年代开汽修厂到干配件厂历经30余年,至今行业整体现状并不理想,最受诟病的有两点:

1、维修技师水平参差不齐,借着车主不懂,“小病大修,无病乱修”现象严重;

2、配件从厂家到修理厂流通环节太多,恶性竞争导致假冒伪劣产品横行。

因为这样的原因,维修技师这个职业很不受人尊重,而许多技师随波逐流,一幅“我说啥就是啥”的样子。行业风气成了“不专技术,学好话术”。

最要紧的是,行业正在失去作为后市场消费主体的私家车主的信任。

祁连庆对于这种行业现状痛心疾首,渴望能有所改变,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他看到了希望。

2013年,阿里和京东等电商平台已经非常成熟,美团等O2O更是成为风口。祁连庆觉得自己可以创造一种与B2C和O2O类似的商业模式,用一个网上平台将汽车后市场的各类主体组织起来,建立一个“产业互联网模式,让优质的厂商、诚信的配件商家、技术精湛的技师、专业的服务机构共同构建一个产业生态链”让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汽车后市场是基于汽车技术为核心的服务行业。“技术标准”缺失,汽车服务依赖技师经验,信息不透明。导致消费者缺乏信任的基石。这已经是公认的现实。

我们现在已经越来越清晰了什么才是技术标准。不是“基于人行为的服务流程”,而是“基于结果的诊断技术”:

1、故障问题匹配正确故障点。

2、养护需求匹配正确服务项。

源于这一根本判断,祁连庆首先和我们提到诸葛修车特有的服务内容“修车秘笈”(就是大家现在知道的技术案例):“这是我给自己贴了汽修人的标签,让修理工写案例,也许诸葛没了,也许汽车都没了,但是案例可以支持中国这个万国车的特点,又可以留下几代汽修人的智慧和发展史”。

当时的崔永元正在秘密的制作一个叫《口述》的历史节目。由文字写成的历史,历朝历代后可能会被撰改,他让人们口述并录制成视频,以此把历史留下来。基于这共同的理念,当时还与崔永元达成默契担任诸葛修车代言人。

他认为汽修技术主要来源于经验差异和设备支持,“诊断”是核心,“维修”需规范。供应链存在的行业乱象,也可以从业者的价值观念中得出结论。

祁连庆告诉我们,诸葛修车同时进行了四个板块的打造:“技术秘笈 正品配件 集快物流 专业支持”:

1、通过“修车秘笈”向修车技师提供学习交流平台

制作修车视频教学,发布出来供技师学习交流,用现金奖励的方式鼓励优秀技师上传自己的修车秘笈。因为至今为止具备诊断能力的技师占比也不到全行的10%,但他们能影响整个行业,仅仅利用他们的能力帮助剩下的90%的技师,也将具有很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2、打造本地化的正品配件供应链体系

2014年2月诸葛修车网推出在线汽配商城,包含四种主体——正品厂家、经销商、修理厂和车主,在祁连庆的设计中,车主直接找修理厂的诊断师进行专业的汽车诊断,诸葛修车系统会自动从正品厂家认证的配件经销商处采购配件,经同城两小时配送服务,并匹配车主到修理厂,大大提升了维修速度。由于每个配件上都有出厂二维码,车主和修理厂可以直接扫码验货。同时,诸葛修车还建立了类似于电商的支付和评价体系。这样假冒伪劣的问题就解决了。

tips:大家现在更清楚了,对于汽车专业认知匮乏的车主而言,任何的标准检测都是无法证实的“孤本”,就更无力提供正确的“评价”了。

新的模式还可以解决生产和采购的协调问题。中国是一个“万国车”市场,汽车配件数以亿计,在传统模式下,单个修车厂很难能获得全面市场行情和数据,也就会造成很多不会修和售后返修;另一方面,厂家和经销商也很苦恼,因为它们无法从零散的社会修车厂那里获得质量反馈。

如果有新的技术和模式能改变,将带来更巨大的商机!

祁连庆看到了,诸葛修车网与配件供应商和修理厂合伙建立线下汽配服务站,有了服务站,修理厂就扩大了自身采购能力,而厂家和经销商也具备有直达终端的信息渠道。

以上构想切中了从车主到技师的“痛点”,兼顾了从门店到零配件老板的“利益”。一经推出即受到市场欢迎。公开可查的网络数据可以证明:

2015年底上市新三板前,诸葛修车已覆盖全国300多地级市,吸引215,153家修理厂、18,381家经销商、182,344名修理技师。线下建立216家服务站。

诸葛修车上市前共进行了4轮融资。A轮融资于上线后第四个月,投资机构是中金裕丰。三个月后,智慧谷基金跟进投资1.45亿元,2015年3月鼎锋子龙C轮融资,10月又通过一次民生银行增发融资6600万元,整体估值攀升至30亿元。

2015年11月,诸葛修车被国家科技部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并于一个月后登陆新三板,证券简称“诸葛天下”,被宣以“中国汽车服务市场第一股”。

诸葛遇到了什么挑战从而戛然止步?

诸葛修车夭折

诸葛录制了1000多条汽修技术视频发布在平台提供技师学习交流。这实际上是是一种教育培训模式。资讯性质的视频内容被“阅后即焚”般看完后就沉淀消失了,技师只有在遇到相应问题后,才会需要,但是又很难快速准确地找出来。

赢得技师们欢迎的“修车秘笈”,花钱购买无法避免复制抄袭,质量和数量均不足以支撑海量的汽车技术支持的需求。没有人工智能技术支撑,行业没有标准的用词习惯又没有NLP语义处理,没有正确的词汇输入,缺乏足够好的检索技术,难以获得准确的结果输出。

通过零碎的历史新闻报道及其他消息来源,笔者征求诸葛夭折的三个主因:

1、花钱购买的修车秘笈导致假数据多。

2、重金自建零配件仓库,步子跨得太大资金压力过大。

3、与投资方签署100亿流水对赌协议,导致控制权旁落。

对于第一条分析祁连庆比较认同,但是对于第二条及第三条的自建仓及对赌协议,他有截然相反的意见。

“自建仓反而是挣钱的。投资人都是非常支持的,也没有因对赌协议失去公司控制权那回事。”

那么,遇到了什么不可抗拒力?

2016年的诸葛修车已挂牌新三板,目标是当时即将挂牌的“战略性产业新兴板”(就是现在的科创板)。但是,3月16日人大四次会议对“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修订,暂缓“设立战略性产业新兴板”。

祁连庆非常清晰地回忆起2016年4月9日19点19分,接到电话通知,诸葛被ST, 并引来媒体大量的负面报道,导致造成各种预收款的挤兑。引发投资人和行业的恐慌,资金无以为续。

一旦人们失去对你的信心,也就难挽兵败如山倒了。

2016年4月,诸葛修车发布公告称,其2015年全年营收9576.98万元,亏损超过6.4亿元,负债总额超过5.5亿元,同比增长近460%,到会计年度末,公司账上只剩下1.69亿元现金,若单月亏损额不变,只够亏到2016年4月。2017年1月16日,祁连庆将自己间接持有的约18.77%诸葛修车股份以及公司控制权,以230万的价格转让。按照这一交易计算,诸葛修车当时的估值只剩1225万。

有媒体这样报道:祁连庆认为互联网企业先期就是要战略性亏损。他把诸葛修车比喻为“汽车后市场的天猫”,并曾提到阿里等巨头都是烧钱烧成功的。

意外的是,祁连庆说“诸葛是汽车后市场的天猫”这个观点不是我的意思。而且诸葛是轻资产模式是不是“烧钱”:

1、专业服务:诸葛初心是“让好的更好”,为好的汽修厂提供专业服务,不去通过恶意的价格战生存。而淘宝、天猫、京东是把好的劣的商品拉到一起打价格战。

2、不是重仓:216家服务站实际是216家线上汽配城,投入了不到两亿。而线下建一个汽配城投入就得上亿。

3、行业共建:全国1.5万正品厂家代理商”共建网上汽配城共建服务站,诸葛没有支付相应规模的工资。这是一种巧妙的打法。

他认为互联网企业的快速发展,的确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目的是用钱来换时间换规模。人员组织方面,他比较了现在的微商,大家都是合伙人模式而非雇用制,所以互联网企业效率更高步伐更快。

如果战略新兴板按时推出、如果没有登陆新三板、如果新闻媒体能给予更客观的报道、如果市场能有一息喘息机会。汽车后市场可能就此改写,形成一定程度上稳定的格局。

同时代的汽车之家挟汽车第一门户的资源,推出过“养车之家”,BAT巨头阿里巨资打造过“车码头”,不是盯紧用户流,就是抓住交易流,但是也都如流星划过迅速折戟。

零配件供应商处于现金流量口,但是位于服务链下游,不具备势能。

如果我们把2009年养车无忧的开拓看为汽车后市场元年的话,历经10年的后市场基本面貌不改。这个水深火热、让人爱让人恨的后市场:让巨头头痛、让创投头大、让创业者灰头土脸。

而在这险象环伺中,诸葛一路势如破竹几乎贯穿了别人不敢想象的“从汽修技术支持开始贯通到配件供应的全产业链”。

那么,诸葛忽略了什么呢?又给予我们什么启示呢?

后记

祁连庆于1992年代在山西开办汽修厂,每天经过门前马路上的中巴车1300余辆,发动机大修生意红火,每台车大修600元,中巴车老板每天可以赚近千元,但是大修发动机不得不损失3天的时间。后来,入行的多了,大家都争前恐后地压价探底到300元。就在大家都在低价抢夺客户的时候,他的修理厂仍然保持600元的价格,生意还好得修理工忙不过来,其他厂的修理工也过来兼职挣外快。

是有什么锦囊妙计吗?

祁连庆以1200元单台的价格,买了20台中巴车发动机。那些来大修的中巴车,抬下发动机后直接装上备用发动机,继续拉生意去了。这样一来,就不会有3天挣不了钱的窘境。修理厂还可以额外收取一些发动机租赁费。

从经营上多多站在客户立场思考,收获可能比只想着如何在客户身上想各种法子多挣一些钱,可能收获多得多!

现在回过头来纵览诸葛修车的历史,其商业模式应该还是满足了市场需要,是存在成功的机会的,为什么没有后来者复盘后复制这个模式?

祁连庆认为:自己经历了从汽车专业毕业、进入国有车企,90年代自己创办汽修厂,创办汽配件生产及供应链,结合互联网模式创新及软件系统。他把从主机厂到供应链到终端的整个产业链,完整地走了一遍,因此他对这个行业的认知是确切而深刻的。

这个模式既需要创始人和核心团队的行业全产业链的全面认知,又要具备创新精神、人品人脉的广度。所以,这行不是谁都可以说干就干得成的。

祁连庆是一个有思想有道德追求的人,他崇拜一辈子都在帮助别人的特蕾莎修女。常说“人的一生从起点到终点,一定要给他人给社会留下点什么”。23岁他发誓不管行业怎么乌烟瘴气,自己绝不卖假配件。

但是,他绝不是一介空谈的理想主义者。先后创办晋恒实业、亚太车务、安莱连锁等公司,曾经也取得过不错成绩,获得行业认可。他还一直推动“工匠精神”,积极推动“中国汽车诊断师大赛”,正品汽配的发布会,费尽周折带着汽车行业人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

站在诸葛的旁观者、又是行业的参与者角度,我们认为,技术和行业的成熟,本身也是一项伟大事业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特别是,汽车行业的“专业性”导致了一定程度的封闭性,也致使了一定的小圈子文化。外人很难获得事实真相,更别说真正地让互联网和数据技术高手们融进来。

客观评价,诸葛修车几乎贯通了从技术支持到零配件供应全产业链,其快速崛起的三要点:

1、切中了汽修门店及技师对技术支持的需要。

2、建立了产业链共同利益的基础模式。

3、建仓环节采用了借力打力的金融资产模式。

但是,太过快过大的步伐,同时做的板块太多,没有建立起良性的自造血能力,过度依赖风险投资是导致夭折的主因。值得后来者引以为戒!

最后,祁连庆深有感触地说:这是我第一如此痛快地会回忆往事,尤其是看到那些不懂行业、不研究理解学习行业的人和机构杀入汽车后市场,用非专业的模式误导消费者,也误导了整个行业,希望有更多能者志士加入到净化行业中!给广大汽车消费者提供一个专业、放心的服务环境。

我们站在行业参与者角色来看,后市场如何创造叟无欺的消费者认知,从而建设信任关系——孤立封闭的诊断数据接驳公正开放的大数据,把“孤本”变为“范本”,知识才能成为通识。

也就是说通过技术把“知识变为成为通识”,这个行业才能解决信息不透明,继而再解决信息对称。只有这条路径走完了,这个行业格局就成型了,就步入了正常健康稳定生态的阶段。

在此真诚感谢祁连庆,真诚无私地把自己的得失分享奉献给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