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瑾

西安事变档案纪实(档案故事你不知道的)(1)

陕西省档案馆《西安事变》档案图片展

西安事变82周年纪念日

12— 12— 2018

西安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特大历史事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由陕西省档案馆(局)筹备完成的“西安事变”档案图片落地展也于12月12日在省档案馆正式对外开展。

你不知道的西安事变

十句话告诉你 西安事变是怎么回事

1.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对东北军沈阳北大营的袭击,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档案纪实(档案故事你不知道的)(2)

2.日军占领东三省,攻占上海、热河、冀东和察北、威胁平津、侵占察绥,组织蒙疆傀儡政府,策动“华北五省自治”。

西安事变档案纪实(档案故事你不知道的)(3)

1932年2月5日,日军侵占哈尔滨。至此,短短四个多月内,中国东北各省全部沦陷

3.南京政府与日本先后签定“淞沪停战协定”“塘沽协定”“秦土协定”和“何梅协定”,丧权、失地、辱国、殃民。

西安事变档案纪实(档案故事你不知道的)(4)

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妥协退让,1932年5月5日中日签订《淞沪停战协定》,日军获得长期驻留上海的特权。图

4.1935年,北平 “一二·九”运动,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全国人民抗日热情高涨。

5.1935年12月17日,中国共产党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

6.中国共产党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蒋介石却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剿各根据地的红军。

7.1935年秋,蒋介石在西安成立西北“剿匪”总部,张学良为副司令代行总司令职,率东北军进驻西北,与杨虎城第十七路军等部队奉命“围剿”陕甘革命根据地。

西安事变档案纪实(档案故事你不知道的)(5)

8.1936年4月9日,中共代表周恩来与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在延安城内基督教堂举行了秘密会谈,双方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达成停战、通商、合作等项协议。

西安事变档案纪实(档案故事你不知道的)(6)

9.1936年6月,“西北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简称“西救”)在西安成立。1936年10月,东北流亡同胞在共产党的秘密领导下,在西安成立东北民众救亡会。

10.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西安事变,扣押前往西安对红军督战的蒋介石。

隐藏的“小故事”

西安绥靖公署

西安事变档案纪实(档案故事你不知道的)(7)

1934年10月,蒋介石夫妇在西安绥靖公署招待大楼前合影

绥靖公署是民国时期国民革命军的指挥机构,因为西安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西安绥靖公署始终是国民党军事系统中,最重要的地方绥靖公署之一,杨虎城曾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

西安事变结束后,国共合作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后内战再次爆发。1947年,国民政府将其第一战区又改为“西安绥靖公署”。胡宗南任主任,高桂滋(后为裴昌会)任副主任,罗列任参谋长。因原小雁塔驻地小,其所属的九大处中的六处一室迁驻北院门和建国公园(今儿童公园址)。1949年5月,西安即将解放时,西安绥靖公署随胡宗南迁往汉中。

媒体营造舆论氛围

西安事变档案纪实(档案故事你不知道的)(8)

从古至今,媒体一向是党政的耳目喉舌,也影响着舆论导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指引下,东北军内部爱国人士和西北地区的地下党组织互相配合,不断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西京民报》《东望》和《西北文化日报》等进步报刊成了抗日的喉舌。

《西京民报》是张学良来西北后在西安所办的报纸,创刊具体日期不详,大约最早在1935冬(即张学良担任西北“剿匪”总司令时),报社工作人员都是共产党员,西安事变后,主要刊登事变有关的新闻以及群众运动情况,南京国民党政府发的东西一概不登,“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被迫停刊。

1931年杨虎城接管《西北文化日报》 ,改组为西安绥靖公署的机关报。该报代表杨虎城的政治观点,主张联合抗日,赞同中共的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报道西北进步文化活动,揭露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西安事变后,该报于1938年停刊。

西安创作的《松花江上》

西安事变档案纪实(档案故事你不知道的)(9)

《松花江上》的作者张寒晖

1935年,正在西安二中教书的张寒晖在西安目睹几十万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创作了抗日歌曲《松花江上》,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

在创作时,张寒晖到西安北城门外东北难民集中的地区走访,与东北军的官兵和家属攀谈,听他们控诉“九一八”日本鬼子的罪行,听他们对失去故乡、亲人的思恋,以此创作出《松花江上》的歌词,并以北方失去亲人的女人,在坟头上的哭诉哀声为素材,写成《松花江上》的曲调。

张寒晖把这首歌教给学生、群众演唱,然后,他带领群众到西安的城墙上、街头中去演唱,悲怨壮烈的歌声深深打动了广大东北军官兵的心,有不少官兵听后落泪。“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城里已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并迅速风靡全国。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一堂!

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决心

西安事变档案纪实(档案故事你不知道的)(10)

九一八事变后,杨虎城发表了《杨虎城泣告全国书》,说:“虎城分属军人,职司卫国,枕戈待旦,志切死绥,痛心外患方深,惟冀同仇敌忾。”这是国民党首位发出抗日要求的高级将领。

西安事变档案纪实(档案故事你不知道的)(11)

张学良在视察绥德时给部队训话

1936年6月22日,王曲军官训练团开班以后第五天,张学良到训练团讲话《中国出路,唯有抗日》,这是张学良最重要的讲话之一。当时其部下都形容他“副司令快变红了”,周恩来惊奇“张副司令进步得太快,我们都快跟不上了”。

张学良曾四谏蒋介石,第一次是在洛阳借为蒋介石祝寿之机劝蒋联共抗日,遭蒋申斥;第二次为1936年11月27日,张学良给蒋介石递交《请缨抗敌书》,要求率部开赴绥远抗战,“为个人尽一分之前愆,为国家尽一份之天职”,蒋以“时机尚未成熟”严加拒绝;第三次是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第三次由洛阳赴西安,并调三十万中央军嫡系部队“进剿”红军,张学良与杨虎城再次进谏,遭蒋拒绝;最后一次是12月7日,张学良在华清池宴会上见到蒋介石,再三苦谏,依旧被痛斥。

西安事变档案纪实(档案故事你不知道的)(12)

张学良知道言语无效,只能付诸行动。1936年12月9日,西安各校学生为纪念“一二·九”运动 一周年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爱国青年去临潼请愿时,行至十里铺,张学良将军驱车赶来,劝导学生勿去临潼,怕有危险。这时,有人唱起了……“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歌声悲壮,令人断肠。张学良将军沉痛地说:“请大家相信我,我是要抗日的……我在一周之内,用事实来答复你们。”三天后就爆发了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档案纪实(档案故事你不知道的)(13)

游行队伍行至西安南院门张学良将军总部门前

光头和胡子的对抗

西安事变档案纪实(档案故事你不知道的)(14)

周恩来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曾有一则传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当周恩来与蒋介石最后一次见面时,蒋介石说,如果抓不到你周恩来,我就不留头发;周恩来针锋相对地说,如果抓不到你蒋介石,我就不刮胡子。所以,周恩来在西安事变前一直留着大胡子,被称为“美髯公”。据目击者回忆,(因为抓到了蒋介石)周恩来到达西安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刮去大胡子。周恩来到达西安后,张学良的第一句话是:“美髯公”,您的胡子怎么刮掉了?

西安事变地标

西安事变档案纪实(档案故事你不知道的)(15)

西北“剿匪”总部办公地——西安南院门

西安事变档案纪实(档案故事你不知道的)(16)

1935年9月13日,张学良由武汉飞抵西安,就任西北“剿总”副司令,杨虎城和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到西关机场迎接。

西安事变档案纪实(档案故事你不知道的)(17)

学兵队驻地西安东城门楼

1936年9月,张学良在西安东城门创建东北军学兵队,从平津学生积极分子中招募学员,培养抗日骨干。

西安事变档案纪实(档案故事你不知道的)(18)

1936年11月28日,为发扬北伐时期坚守西安的革命精神,杨虎城与张学良在革命公园举行军民纪念大会。

西安事变档案纪实(档案故事你不知道的)(19)

1936年10月25日,蒋介石、张学良等人同游西岳华山。图为蒋、张在华山苍龙岭

蒋介石由南京飞抵西安后,准备对陕甘地区的红军进行更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张学良当面表示反对,并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遭蒋拒绝,两人大吵。10月25日,为缓和双方矛盾,蒋介石、张学良等人同游华山。

西安事变档案纪实(档案故事你不知道的)(20)

西安事变指挥部——新城杨虎城公馆

1936年12月11日午夜,紧急会议部署完毕,张、杨各自率东北军、第17路军高级将领来到西安事变临时指挥部——新城杨虎城公馆。张学良为总指挥,杨虎城为副总指挥,共同坐镇指挥兵谏战斗。

西安事变档案纪实(档案故事你不知道的)(21)

1936年临潼华清池“兵谏捉蒋”

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后,就被长期软禁,一直到1990年才恢复自由。杨虎城则被迫出国,他在国外仍为抗日四处奔走,几个月后,杨虎城偷偷回国,不久就被囚禁,1949年9月6日,在戴公祠被杀害。

时间虽然已经过去 80 多年了,但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的爱国赤诚和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所表现出的强烈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精神,已经成为激励我们不断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

孙中山先生曾说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西安事变正是顺应了当时“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的时代潮流,才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点,并作为历史丰碑而载入了史册。今天我们纪念西安事变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爱国先烈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欢迎莅临陕西省档案馆

参观“西安事变”档案图片展

电话:029—89230872 89230874

西安事变档案纪实(档案故事你不知道的)(22)

(本期图片出自陕西省档案馆馆藏、西安张学良公馆、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