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两部主旋律电影在影院火热上映之时,一部关于抗日战争的网大悄然上线了。

这部电影就是打着亮剑原班人马的《生死阻击》,从海报上看,我们能看到几个熟悉的身影。

李幼斌新旧亮剑 消费亮剑的影响力(1)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李幼斌饰演的副司令员李致远为了掩护大部队和村民的撤退,带领将士在马家堡设下阻击阵地伏击日军。

然而装备和人员上的差距悬殊,都意味着这是一场生死难料的战斗。

李幼斌新旧亮剑 消费亮剑的影响力(2)

这也是李幼斌多年后再度出现在荧幕之上,许多观众也是冲着老李和《亮剑 》才观看这部电影的。

然而明明有老戏骨和亮剑情怀的加持,这部电影在网上的评价却非常一般,甚至有许多差评。

“拍得什么玩意,给这片多一颗星都是对其他战争片的羞辱。毫无军事常识,毫无剧本写作技巧,完全就是消费电视剧亮剑的影响力,召集了一帮老演员来糊弄个网大。”

李幼斌新旧亮剑 消费亮剑的影响力(3)

“只有枪声不见人(没塑造起人物,没有人性,只有口号,脸谱)。李幼斌还不如按照李云龙的性格来演呢。”

李幼斌新旧亮剑 消费亮剑的影响力(4)

这部亮剑主演聚首的网大为何被网友口诛笔伐,就让我们来捋一捋吧。

01原班人马虽在,却早已没有了当初的精气神

电影虽然标榜着亮剑的原班人马,可是戏份最多的只有李幼斌扮演的副司令和江水饰演的连长了。

还有就是再次饰演日本军官的矢野浩二,离谱的是,在海报上占据c位之一的“楚云飞”张光北只在开头露了一下脸。

一开头,就让期待“李云龙”和“楚云飞”能够再次对戏的观众有些失望了。

李幼斌新旧亮剑 消费亮剑的影响力(5)

除了戏份问题,最主要的是亮剑几位主演的精气神实在是远不如从前了。

先说说老李吧,李幼斌在电影中还是叫老李,却早就没了当初李云龙的味道了。

老李今年也有63的高龄了,不再是以前十里八乡那个有名的俊后生了。

李幼斌新旧亮剑 消费亮剑的影响力(6)

李幼斌新旧亮剑 消费亮剑的影响力(7)

在电影中,没有那个骂骂咧咧的李云龙了,取而代之的是稳重成熟的李致远副司令了。

不知道是年龄还是因为剧本的问题,感觉电影中的老李缺少一股劲儿。

或许那个说着狭路相逢勇者胜,大喊开炮的“老李”李云龙已经回不来了。

李幼斌新旧亮剑 消费亮剑的影响力(8)

然后是当初在《亮剑》中感动无数人的骑兵连连长孙德胜,在电影中我差点没认出来。

我想,除了年龄问题,造型师肯定是要背锅了。

在他的身上,已经完全看不出当年那个大喊“骑兵连,进攻”的连长的影子了。

李幼斌新旧亮剑 消费亮剑的影响力(9)

李幼斌新旧亮剑 消费亮剑的影响力(10)

唯一违和感较少的是矢野浩二,他扮演的日本军官还是一如既往地稳。

除开他本身就是日本人外,他确实演出了那股子的阴狠劲儿。

李幼斌新旧亮剑 消费亮剑的影响力(11)

除了亮剑原班人马外,还有另外几个演员,如扮演特战营营长陆天泽的王韬,还有扮演村妇的史兰芽等。

值得一提的是,史兰芽是李幼斌的现任妻子,没想到,老李这次还带着老婆来拍戏呢。

电影的演员众多,作为一部群像戏,最重要的就是人物的塑造,然而《生死阻击》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

李幼斌新旧亮剑 消费亮剑的影响力(12)

02人物形象没有立起来,缺乏军事常识。

《生死阻击》主要讲述的是马家堡阻击战的前后故事,虽然整部电影几乎一直在打打打,但故事和人物都很单薄。

故事很简单,就是围绕马家堡阻击战展开的,至于人物,几乎都没有完整的立体的人物形象。

电影开始直至结束,参与马家堡战斗的战士除了特战营营长陆天泽外,全部阵亡。

李幼斌新旧亮剑 消费亮剑的影响力(13)

虽然很多战士壮烈牺牲,但是却没有丝毫感动观众的点。

比如电影中的一个配角秀才,从战斗打响时害怕炮弹的怯弱,到最后断手之后自我牺牲炸掉坦克。

李幼斌新旧亮剑 消费亮剑的影响力(14)

我承认,他的牺牲很壮烈。

但是呢?

电影就给这个人物几句台词,而且都没有抓住重点,不知道他当兵的缘由,不知道他从怯弱到勇敢是如何转变的。

他更像是一个工具人,导演叫他死的时候,他就得死。

整部电影几乎没有塑造得比较成功的人物,包括主演们。

除了李幼斌这个老戏骨外,其他的演员的演技确实还有待提升。

就连最后白刃战的赴死都缺少悲壮感,导演也没有营造好。

李幼斌新旧亮剑 消费亮剑的影响力(15)

导演想表现的残酷和悲壮就是通过让角色一个个的送死,仿佛战士们只会一个个的冲锋送死。

就拿炸坦克这段来说,战士们拿着炸药包,轮流的正面冲锋要炸掉坦克,然后没一个活着到坦克前。

李幼斌新旧亮剑 消费亮剑的影响力(16)

而且当时左右是房子,完全可以利用地形啊,在马家堡阻击不就是因为地形吗,前半段还利用地形隐蔽,打掉了一伙鬼子。

结果,到这儿导演仿佛忘了一般,战士们就跟木偶似的,在导演的操控下送死。

就在特战营营长陆天泽准备自己上的时候,断手的秀才利用地形到了坦克跟前,炸掉了坦克。

好嘛,怪不得你叫秀才呢,就你一个人想到了利用地形啊。

李幼斌新旧亮剑 消费亮剑的影响力(17)

看到这里的观众无不怀疑导演的水平,然而你看一下导演的以往战绩也就明白了。

李幼斌新旧亮剑 消费亮剑的影响力(18)

其中,《走,打鬼子去》就是著名的“裤裆藏雷”的出处。

从电影的质量和导演以往的作品来看,这部作品极大可能就是为了蹭《亮剑》和国庆主旋律的热点。

从这里看,也能看出为啥这剧评分仅4.7了。

李幼斌新旧亮剑 消费亮剑的影响力(19)

03乱蹭热度,反而令人厌烦

《生死阻击》打着亮剑原班人马的旗号,质量却不过关,很难让人不怀疑是来收割观众情怀的。

《亮剑》作为一部2005年播出的军旅题材电视剧,至今仍是同类题材的天花板,也是许多人心目中的神作之一。

其中李云龙,楚云飞,魏和尚,赵政委等人的形象刻画,无不让观众印象深刻。

现在,亮剑原班人马再次聚首的电影竟然如此的低质量,确实让喜欢《亮剑》的观众很厌烦,甚至是生气。

李幼斌新旧亮剑 消费亮剑的影响力(20)

其实《生死阻击》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它还是有一些比较好的地方的。

起码,它没有拍成抗日神剧,敌人没有那么不堪一击,我军战士也不是个个以一敌百的。

在枪炮之下,任何生命都是脆弱的。

李幼斌新旧亮剑 消费亮剑的影响力(21)

可以说,电影极力想要表现好战争的残酷。

也不知是能力有限还是只想蹭着热度收割一波,《生死阻击》并没有表现得很好。

近几年,随着主旋律电影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跟风。

最主要的是,电影还在国庆期间播出,估计也是想要蹭一下主旋律电影的热度了。

李幼斌新旧亮剑 消费亮剑的影响力(22)

可是,没想到的是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在现在信息越来越发达的时代,仅凭情怀收割观众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

观众的家国情怀不是那么好收割的,想要让观众的观看和认可,不是靠蹭热点就可以做到的。

最主要的,还是要好好打磨剧本和电影才是根本。

李幼斌新旧亮剑 消费亮剑的影响力(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