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鸦片战争1、背景(欧美崛起清政府落后):

(1)欧美: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根本原因)

(2)清政府:1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2清政府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实行闭关锁国 政策(3)直接原因:虎门销烟(鸦片危害:白银外流、吏治腐败、军队废弛、败坏社会风气等)

2、过程: 1840 年 6 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爆发——1841 年,强占香港岛——1842年8月,英国舰队 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

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时间:1842 年。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 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4、影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自然经济开始瓦 解,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半封建),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2)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2、经过:爆发:1856 年,英军进攻广州——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 ——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1858 年,中国与俄英法美签定《天津条约》——1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2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3赔偿 英法巨额白银4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5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2)1860 年,中英法俄《北京条约》——1承认《天津条约》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 对英、法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3)1860 年至 19 世纪 80 年代,俄国共侵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4.影响: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2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 人民的反抗 (太平天国) 3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推动洋务运动的兴起。

三、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1、背景:

1封建统治腐朽,阶级矛盾激化

2西方列强侵略加重人民负担

3自然灾害严重

2、兴起和发展:1851 年初金田起义——1851 年秋,永安建制,初建政权——1853 年占领南京,正式建立政权1853——1856 年通过北伐、西征、东征,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1956年天京事变——1964年天京陷落。

3、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前期:《天朝田亩制度》(1853 年)(1)内容:1 土地分配: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2 产品分配: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2)评价:1进步性: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2空想性: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现。3落后性:它将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经济的范畴。 后期:《资政新篇》:(1859、洪仁玕)(1)评价:《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1积极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2局限性:没有反映农民阶级的愿望与要求。不是当时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不具备实施的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也不具备实施的形势。

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直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的联合绞杀 。(新)

(2)性质:反封建(主要)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新)

(3)教训:由于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4)影响:是农民战争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最早探索(新);冲击了旧纲 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的政治基础。

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 年-1895 年) 1、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势强盛,对外侵略扩张野心膨胀,制定了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2、导火线:朝鲜农民起义。 3、经过:丰岛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殉国;日控制黄海制海权);辽东战役(旅顺大屠 杀);威海战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4、结果:清军惨败,1895 年签订《马关条约》

5、《马关条约》:

高中历史复习大纲之旧民主主义革命(高中历史复习大纲之旧民主主义革命)(1)

6、影响:1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2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客观上刺激中华民族 的真正觉醒3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开始进行军事改革; 4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五、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1、原因━━根本原因:维护和扩大列强在华利益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

2、经过:1900 年 6 月,八国联军从天津出发向北京进犯。经过廊坊之战、天津之战,联军攻陷北京。1901 年 9 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辛丑条约》。

3、内容及危害:《辛丑条约》和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六、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1911/10/10)

(一)背景:

  1. 政治环境:《辛丑条约》后,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民族危机加深。
  2. 经济基础:清政府“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
  3.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二)过程:爆发(武昌起义,1911|10|10)—发展(各省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高潮(中华民国成立) (三)中华民国成立1、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南京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 年春,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

  1. 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政体。原则:人民主权、自由、平等、 分权制衡: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2. 意义: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四)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评价)

积极:

  1.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 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 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3. 思想: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而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 经济:为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 创造了有利条件。

消极:

  1.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2.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3. 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失败的根本原因)(补充)失败原因:

  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根本)
  2.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