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的雅鲁藏布啊,月亮的日喀则,思念的唐古拉山吼 ,爱情的狮泉河,神圣的布达拉宫,那多情的拉木措,永恒的珠穆郎玛峰上采雪莲一朵,……”日前,从一地下农贸市场路过,过道里传来的甜美歌声勾住了我已经迈出的脚步。

这是一个女孩的声音,音色很好,富有磁性,极富有感染力。寻声而去,才发现,这歌声原来出自过道一豆腐店合页门门缝。兴许是这些天气温陡变,过道是串风洞太冷,还是歌者害怕自己的歌声打扰和影响了前后左右的店家,豆腐店合页门不仅虚掩着,而且女孩一直在压低和控制着自己的声音。为了看个究竟,担心惊扰歌者的我,硬是在店门前足足驻足了有五六分钟。原因是,我过去搞过新闻报道,给报社投过稿,懂得一些采访要领,积累一些采访经验,才使后来捕捉一些新闻事件,搜集一些生活素材,显得得心应手。要不,前几天,我在回顾自己过去给报社投稿的那段经历时写到:学过通讯报道写作的人,尽管后来在文学创作上受通讯报道语言的影响,作品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说理记叙叙事语言痕迹。但是它培养了作者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帮助作者将有价值的生活素材转换成了文学作品。

故事陕西延安高飞散文(故事陕西延安高飞散文)(1)

陕北风光

便民市场两纵四横,坐西向东下到负一楼,两边两个电梯进出口。现有商铺八十多个,入户六十多个,剩二十来个仍待出租。市场上生活日用品,五金小百货,粮油土特产,蔬菜调料,水果肉类商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一首完整的歌曲正在走向结尾,我仍在犹豫,犹豫要不要迈向前去打扰歌者。恰好这时有人来取放在里边台面上的豆腐,借着他拉开不到四分之一合页门提取豆腐的瞬间,我朝里边望去。

这是一个大约二十来岁的女孩。这会正在对着手机视频直播,由于头压得很低,所以很难看到她的长相,面部表情。想着自己是第一次看见她,加之门已合上。所以,我并没有打扰她,而是选择了离去。因为,我知道这个时候,打扰她,一则会影响她的直播,另一则我自己是一个不爱张扬,不喜欢在公众场合抖落暴露自己的身份的人,因为那样做,会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再次与对方交谈时,打捞和提取不到你想要的对你创作有价值的创作素材。

故事陕西延安高飞散文(故事陕西延安高飞散文)(2)

粮油市场

两米来回宽,能过辆电动三轮地走道出去,是一排肉铺,过两个排挡是我常在那买肉的姓杨的叔侄二人开的肉店。叔细、扣。有次我去,他正在吃外面端来的一碗和面,我逗他:“你太扣太细。”他脸定的平平地装出一副哭穷相,哭声筛泪地说:“没挣下么!”我说:“你真的挣下那么多,花不完怎价耶么!”我说这话时,也学他装出一副杞人忧天的可怜相,逗得他自己都憋不住笑了。

侄儿剔骨很娴熟,骨头剔得很干净。看我是个爱说笑的人,听到我问这个地下市场来历。热心地告诉我,这地方是街面供销农贸市场拆除后,新开的市场。名字叫便民市场,实际上还是农贸市场。他告诉我,市场里卖的粮油、蔬菜、调料、肉食都有,包括豆腐。提起豆腐,他说道:“卖豆腐的都是外地人,而且还都是湖北荆门的。用市场上的人说的话,延安这豆腐市场已经被湖北人占领了。”侄儿说:“咱这的人不行,吃不下苦,还要抓个现的,个人把个人直做倒。外地人,会做生意,人家是以量取胜,走得是量,一斤豆腐赚五毛钱,一天走上几千斤,哪是个什么概念。”说着举例:现在延安城里的做豆腐的都成人家外地人的,咱这的人一家也没了。人家这些外地人在三狼岔沟里开的作坊,雇了几个人,还都是咱这的。等于是咱这人倒过来给人家打工。我说卖豆腐的那个娃娃歌还唱得好。侄儿说,人家那是直播,又不白唱。边唱歌边做生意,歌也唱了,钱也挣了,砍柴不误拦羊功,什么都没误了。我点头示意,表示赞同。

故事陕西延安高飞散文(故事陕西延安高飞散文)(3)

陕北鲜肉

再次见到女孩已经是几天以后。这一次走近店铺,我才看清了她的长相眉目。这是一位眉清目秀,有几分秀气,又有几分灵气皮肤白皙的南方姑娘。这一次,我没排斥自己,也没立刻与她说话,只是凑在距她不远的台面注视了一会她手中的手抄歌本。过了会才问她:“这么多歌词你是怎么在视频上抄下来的?”她听了,抬头看了看我,笑着说:“这又简单,手机上点一下不就停了。”我问:你的点击率有多少?”她说:“不多,才几千人。我才刚刚开播,还没一个月。”我问:“挣钱了没有?”她说,“没挣,一分钱还没挣。挣钱得有人打赏,送品。”我说:“你喜欢唱歌?”她说:“从小就喜欢。”我说,“那你为什么不走学唱道路?”她说:“我们家条件不好,在农村。”后面的话她没往下说,我也再也没往下问,因为她不说,我也可以想象到其中的原因。你姓啥?“木子李。”她没介意。

故事陕西延安高飞散文(故事陕西延安高飞散文)(4)

陕北人

出门人都厚道,相互照应,彼此之间关系处理的都好。我和她谈话时,门口推车上的一大块水豆腐失重,自己掉到地上,对面菜店的老板看见后,立刻俯下身看得把豆腐提起来放到车上。放上去还怕不稳,又将豆腐往里边推了推。木子李没看清,错以为是他撞掉的,跟他开玩笑。我说不是,豆腐是自己从车上掉下来了,他帮的给你提起来的。菜店的老板一家两口,老板穿得很土。转身要走时,我在他那买了一把葱。今年葱贵,一斤七块。我有些不解,说有些贵。老板操着一口没变的外地口音说道,进价一斤就六块钱。我问他你哪儿人?他说阜阳。说完,上下打量了我一番后,问我,你也是安徽的?我说,不是。我去过那地方,对那地方熟悉。我说你们这些店户之间关系处理的都好。他说都是出门人么。我问,你今年有多大年龄,他说过了年,就五十八了,这几天还是五十七。说这句话时,话音里夹带了一点变味的陕北口音。旁边邻店戴眼镜的前日水烧开,自己杯子浇满,又给另外一个空杯里浇了一杯子,连杯子带水端给木子李的,曾经在北京呆过,后来回来接父亲的店面,做调料生意的后生,这会见没买家,坐在凳子上一个人玩着手机。后生姓张,勤快,看到我与菜店老板话拉的那么亲近,有些纳闷。再问他名字时,有些好奇。

故事陕西延安高飞散文(故事陕西延安高飞散文)(5)

陕北主持人

买完葱,走到市场的另一头看见凳子上坐的几个人。走上前去搭讪,才知道,几个人,一个是市场保洁员,另外两个人一个是对面菜店卖菜的,一个是卖熟食卤肉的,另一位性格开朗,跟几个谁都能耍笑得来的是管理市场的。问他这做生意的人,多是本地人,还是外地的?他指着对面卖菜的那个大个子后生说,前奔颅后马勺,前锅熬米汤,后锅蒸馍馍的都是外地人,你看那个人就是安徽阜阳人。后生听了只是嘿嘿笑,不做声。说完卖菜的,他也没忘了挖苦自己,笑着说:陕北人后脑把子板菜菜,猴猴点娃娃一个一个被大人们都抚义成了些平铲子。说完还又补充了一句,说:“市场上这些卖菜的,卖豆腐的不是阜阳的,就是荆门的。那些地方的人,人家整个一个村子的人都会做豆腐。”我奇怪地问,荆门哪个地方又不产大豆,怎么那的人都会做豆腐?几个人谁也回答不上来。

故事陕西延安高飞散文(故事陕西延安高飞散文)(6)

街头少年

木子李,刚才我买葱时,已拉上合页门离去。看到她临走时,案子上放那么多豆腐和乳制品,连门都没锁。我心里还在想,这地方真好,好到胜过唐朝的长安,人走时连门都不锁,好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会,人快走到电梯口了的我,还边走边在自己帮助自己思考解答刚才问别人,荆门不产大豆,怎么有那么多的人都会做豆腐的题问。电梯就要开了,突然之间我想到李新安,想到这位当年从河南灵宝赶着背上驮200株果树苗毛驴回到家乡,70多年后黄土高原风峁子上的洛川,已经变成了誉满全球的苹果之乡的苹果之父,猜想市场管理员说得整个一个村里人都会做豆腐的荆门人,会不会也是因为出了个什么人物,从外面将学会的做豆腐传统手艺带回了家,才使当地那么多的人都学会了做豆腐的手艺?我没机会,也没时间二次再去采访木子李,获得答案。但是,我想自己的这种推测分析判断不会是没道理的,否则天南海北,那么多开豆腐作坊,做豆腐生意的外地人为什么多是荆门人!

故事陕西延安高飞散文(故事陕西延安高飞散文)(7)

忙碌生意人

想到这,我想到了几年前,自己装修房子,在建材市场看到多家从山东菏泽来延安做建材生意的外地人,由于建材市场不允许有明火,市场又没通暖气,偌大的个店铺,十冬腊月了,大人怀里抱着忘了给穿袜子脚冻的彤红孩子,写的那篇名为“外地人”的散文。散文中我写到如同几年前,一位作家听到有些没来过延安,不熟悉延安的人说延安苦较,贫瘠落后时,满怀深情地说得:“延安苦较,贫瘠落后,但不缺精神”的那句话,今天当看到这些别处来延安做生意的外地人,看到他们在如此艰苦的生存条件下,竟然站稳了脚跟,心里无不为之感动。钦佩他们如同沙漠里的胡杨有顽强的生命力,不择土壤在哪都能成活生长生存。

天上的雄鹰高飞,地上的骏马驰过,亲热的酥油茶香,飘过高原的部落……此时此刻,当我耳畔再次响起来女孩唱的这首如今在排行榜上排行在前的《玛尼情歌》,眼前再次出现女孩直播时的情景,想到今天仍在外打拼的全国各地的外地人,想到了疫情这么严重,远在重庆一个人在职场打拼的女儿,想到大学毕业,到现在还没找到生活出路的儿子,随之动容。因为那甜美而富有感染力的歌声,让我看到他们就是沙漠中那百年不倒的胡杨,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给自己,给人们带来希望,给大地带来满眼的绿色!

作者简介:

故事陕西延安高飞散文(故事陕西延安高飞散文)(8)

作者生活照

高飞,曾用名高和平。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插过队,当过民小教师。1977年入铁路工作,干过列检,换过渣瓦,烧过锅炉,当过法官。为证明自己的爱好和价值,走出大巴山,早先搞过通讯报道。后因个人经历触痛,开始学习文学创作。作品散见《西部散文学会》、《今日头条》、《当代作家》《当代文艺》、《延安文学》和地市,国内报刊。创作有中篇小说《汉江在这拐了个弯》、《照顾好你哥》;连载《南窑则》、《山坡坡上开满了山丹丹花》;散文《我们走在大路上》、《山远月愈明》、《小镇》、《驴友》、《蟠龙川》、《射它个海阔天宽圆溜溜》、《老沟的腊月》《列车行进在西延线》《山上那棵黢树》《额吉》等50万多字的文学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