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大结局完整版(被父母养废的皇太子)(1)

静夜中的长安,承乾殿传出第一声婴儿的啼哭。候在殿外的世民得知是个男孩,狂喜之下竟跳了起来。这是第一个继承他嫡亲血脉的儿子,“我做爹了”,世民正式升格做了父亲。 承,乃承先启后,乾,乃刚健不息之象,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入主长安壮志得酬的李渊把这个豪气万丈贵不可言的名字赐予了世民的长子。从此,这个地位尊贵的男孩顶着这个华丽丽的名字开始了他华丽丽的人生。

唐太宗李世民大结局完整版(被父母养废的皇太子)(2)

以世民的英明神武和无垢的绝代风华,承乾必定是个有着俊美容仪、高贵举止与聪慧禀赋的少年英才(史书中的承乾确实如此),用天之骄子形容应不为过。拜他那英雄盖世的父亲所赐,承乾以年幼之身晋升为大唐帝国的储君。没有经遇战场刀光剑影的历练和宫廷血雨腥风的洗礼,仅仅凭借生母牢固的地位和自身难以撼动的嫡长子身份就得到了万人垂涎的崇高地位,这是莫大的幸运。然而这份与生俱来的幸运却没能让承乾受用终身,反而连累他陷入难以想象的苦恼。这个众人艳羡的少年其实很早就在独自品尝高处不胜寒的滋味。无垢的生日聚会上,承乾的书法被李泰的诗作抢了风头,骑马又落在李恪后面。这是自襁褓之后承乾的首次登场亮相,给我的感觉是承乾远没有一个储君应有的风光与骄傲,相反却不得不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尴尬与难堪。《唐》剧塑造的是一个敏感脆弱缺乏自信的小承乾。

唐太宗李世民大结局完整版(被父母养废的皇太子)(3)

他的这些特点固然有其本性使然,但是更多是客观环境所造成的。作为未来的君主,他明白自己必须是最优秀的,至少要比其他的同母异母弟弟们更加优秀,唯有如此储君身份才能名副其实。为此他发奋用功,秉烛夜读,苦练骑术,甚至为此落下终身残疾,但是他无力阻止其他皇子有意无意的才华流露和明争暗夺。对于那些善良友好的皇子们,承乾的太子身份为他与他们之间设置了无形的距离与隔阂,承乾注定是孤独的;而对于野心勃勃的皇子,承乾则是天生的标尺与被侵略对象,时时处于危机感的笼罩之下难以喘息,这使得幼小的他从来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应对各种强有力的挑战与竞争。承乾的储君位子不是竞争得来的,于是他天然的缺乏通过竞争保住位子的自信。糟糕的心理素质加上天然的缺乏自信,使他越发敏感、脆弱,越发难以形成健康的竞争意识,越发影响他能力的正常发挥,越发促成他焦虑不安的性情。极度的自尊和强烈的危机感迫使他选择急于求成,结果摔下马造成足疾,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唐太宗李世民大结局完整版(被父母养废的皇太子)(4)

当承乾在众目睽睽之下艰难地挪动着沉重的脚步时,父母的鼓励和兄弟们的祝福丝毫也不能起到积极作用,这种当众展示残缺的仪式残忍地拷打着他的幼小心灵,加重了他的自卑感。至于世民鼓励承乾所说的“足疾只是带给你行动上的不便,可以用意志力去克服”这样的话,这是强者对强者的要求,可惜承乾不是强者。当承乾在众人面前挤出了最后一点微笑,回宫后却把书案摔了个一塌糊涂,继而倒在奶娘怀中痛哭时,一切就不言自明了。

唐太宗李世民大结局完整版(被父母养废的皇太子)(5)

成年后的承乾英俊挺拔,时刻保持太子的威仪,周身散发着王者风度,这是浑然天成的,是足疾所不能掩盖的。遗憾的是这种王者气度随时都会被他敏感暴躁的性情驱赶地无影无踪。而这个每每使他轻易失去风度甚至是理智的人就是他的同母弟魏王李泰。李泰的野心与挑衅让承乾切实感到了深深的威胁,他把李泰当作唯一的心腹大患。可是承乾与李泰对决时总显得力不从心,李泰的锋芒毕露与咄咄逼人让承乾没有招架之功,变得更加不堪一击,甚至敏感到一有风吹草动就方寸大乱坐卧不安的地步。无垢甚至小李恪都曾要求李泰对承乾好一点儿,这简直是在替承乾向李泰乞求怜悯,无疑使得李泰的气焰更加嚣张。承乾的可怜与无助显而易见。面对李泰的重兵压境,承乾急需帮手,于是汉王元昌出现了。

唐太宗李世民大结局完整版(被父母养废的皇太子)(6)

汉王元昌是李渊第七子,世民的异母弟,生母是孙嫔,唐剧中他的母亲是尹德妃。元昌比承乾大不了几天,几乎同龄。李渊一共有22个儿子,元昌的排行还算靠前的,也就是说承乾还有好几个比他小的叔叔,李渊做皇帝时年龄比世民大,在位时间比世民短,生的儿子却比世民多(世民有14个儿子),李渊啊李渊。历史上的李元昌擅长水墨丹青,写得一手好字,很有才华,后来参与承乾谋逆,被唐太宗赐死家中。唐剧中的元昌一登场就被世民严厉申斥,世民的反常情绪不能不引起关注,因为世民很少这样对待他人,更何况元昌是他的弟弟,绝不会仅仅因为他的生母是讨人嫌的尹德妃,这预示着元昌在剧中一定是个狠角色。果然,事实证明了世民对元昌反感的合理性。元昌是个惯用阴谋诡计,手段狠毒的人物。他让我想到一个人,那就是他的四哥李元吉。一样的野心勃勃,一样的阴险毒辣,一样的嗜权如命。这对兄弟确实很相像。莫非是继承了李渊的某种特质?遗传的奥妙很不好说。

唐太宗李世民大结局完整版(被父母养废的皇太子)(7)

汉王元昌是李渊第七子,世民的异母弟,生母是孙嫔,唐剧中他的母亲是尹德妃。元昌比承乾大不了几天,几乎同龄。李渊一共有22个儿子,元昌的排行还算靠前的,也就是说承乾还有好几个比他小的叔叔,李渊做皇帝时年龄比世民大,在位时间比世民短,生的儿子却比世民多(世民有14个儿子),李渊啊李渊。历史上的李元昌擅长水墨丹青,写得一手好字,很有才华,后来参与承乾谋逆,被唐太宗赐死家中。唐剧中的元昌一登场就被世民严厉申斥,世民的反常情绪不能不引起关注,因为世民很少这样对待他人,连对违法乱纪的部下都不忍呵斥,更何况元昌是他的弟弟,绝不会仅仅因为他的生母是讨人嫌的尹德妃,这预示着元昌在剧中一定是个狠角色。果然,事实证明了世民对元昌反感的合理性。元昌是个惯用阴谋诡计,手段狠毒的人物。他让我想到一个人,那就是他的四哥李元吉。一样的野心勃勃,一样的阴险毒辣,一样的嗜权如命。这对兄弟确实很相像。莫非是继承了李渊的某种特质?遗传的奥妙很不好说。

唐太宗李世民大结局完整版(被父母养废的皇太子)(8)

但元昌又不同于元吉。元昌的手段比元吉更见不得阳光,更卑鄙下作。这可能跟元昌那不上席面的生母有些关系(不是我想诬蔑尹德妃,实在是对她和张婕妤反感至极)。元吉偶尔也会有可爱之处,而元昌自始至终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的人性,他在李渊弥留之际考虑的竟是亲爹的利用价值,觊觎兄长的皇位,无情地教唆诱骗侄子,致使其恋上断袖之癖,更绝的是他竟然精心设计称心的死亡借以激发承乾谋反的决心,肆意玩弄他人的感情,视生命如同草芥。连尹德妃都说“你太狠毒了”。整部唐剧杀人灭口的勾当做得最多的恐怕唯他李元昌莫属了。元昌是个视“无毒不丈夫”为人生哲学的阴谋家。褪去所有人性与良知的元昌为他的作恶多端付出了应有的代价。可悲的是承乾却不明不白地被元昌的野心与罪恶带进了坟墓。

唐太宗李世民大结局完整版(被父母养废的皇太子)(9)

承乾曾说,对他最好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张嬷嬷,一个是元昌。决口不提自己的父母。都说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个老师,对于承乾的误入歧途,世民和无垢究竟负有怎样的责任呢? 承乾是典型的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宫廷礼制规定皇后不可与皇子过于亲密,无垢拘泥于历法的束缚,把教子的重任轻托于人。奶娘张嬷嬷只会溺爱承乾,一味迁就纵容,使承乾的性情更加乖戾偏执;张嬷嬷更不具备鉴别良莠的能力,致使承乾交友不慎,误入歧途。张嬷嬷对此负有重大责任,但是无垢的责任更大,因为是她疏于管教在先。所谓三岁看老,孩子最初的教育引导至关重要,无垢竟然将未来帝国管理者的教育重责如此放心地甩给了出身下层且见识浅薄的奶娘,作为母亲乃至皇后她都有失职之嫌,不是一句体制约束的话就能推脱掉的,任何体制都不能成为放弃教育义务的借口。无垢明知道承乾作为太子任重道远,却没有从小严格管教;明明早已发现李泰处处为难承乾,却不能及时加以训责钳制;明明想到足疾可能造成承乾的自卑,却没有对其日益扭曲的心灵加以矫正;明明知道承乾最忌讳的是谁,却还当其面对李泰赞不绝口。无垢根本不懂得怎样关心儿子。

唐太宗李世民大结局完整版(被父母养废的皇太子)(10)

更不能宽恕的是无垢对承乾的种种一直浑然不觉,而最先发现的却是吉儿,还是在吉儿的善意暗示下才觉察到问题的严重。每每看到这里,都忍不住要责怪无垢,她是体贴的妻子,孝顺的儿媳,尽职的皇后,但实在是个失败的母亲。当她亲眼目睹那个对侍从百般施虐到几近癫狂的承乾时,她不能不昏倒在地,因为承乾是她人生的终极希望所在,而这个希望的泡沫却濒临破碎。此时的承乾心性已成,种种倒行逆施却开始初露端倪,对于这样的承乾,任何的说教都只能是蜻蜓点水,不用非常之法无从挽救,如何亡羊补牢关乎存亡。

唐太宗李世民大结局完整版(被父母养废的皇太子)(11)

尽管无垢不顾身体的虚弱竭力进行各种挽救措施,可惜她又犯了错误,她没有为承乾打造一双有力的翅膀,要他真正清醒完全自立,而是把他庇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呵护备至,把自己的承诺当作定心丸,暂时驱散承乾的恐惧不安。承乾长期悬而未决的心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与无垢的关系由过去的疏远转为现在过度的心理依赖。无垢的爱不是久旱后的甘霖,反而成了饥渴时的毒药。一旦无垢不在,承乾的心理防线必然崩塌。无垢当然隐约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临终时苦苦哀求吉儿照顾承乾,因为吉儿是教子有方的母亲,而无垢自己实在已回天乏术。无垢给吉儿出了个大难题,吉儿实在不具备管教承乾的立场,承乾对吉儿的不敬说明了一切。一个有着糟糕地基的建筑是无法不倒掉的。

唐太宗李世民大结局完整版(被父母养废的皇太子)(12)

当然从始至终无垢将此事对世民瞒得滴水不漏,理由是“不让陛下烦恼”,真是这样吗?窦姨娘曾说自己是“无欲无求”,而无垢的知情不报正是她的“欲求”所致。她毕竟是女人,是母亲,她明白世民知情后会对承乾的命运造成怎样的后果,她要保住自己儿子的地位。“只要我在一天,就决不会废掉你的太子之位”放在以前这样的话出自无垢之口简直不可想象,可是面对儿子一口一声“我怕,我怕”这令人心碎的求助与哭诉,这个伟大贤明的女性再也无力顾及什么所谓社稷为重,关键时刻舐犊之情超越了皇后的职责所在,她甚至没意识到她脱口而出的承诺实际上是在宣称她有权力左右世民的决断,这可能吗?情急之下她已失去了一惯的理智,剩下的只有出于本能的母性的悲哀。可叹无垢自己何其明智,何其贤德,却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给自己原本完美的人生留下了唯一的瑕疵。

唐太宗李世民大结局完整版(被父母养废的皇太子)(13)

承乾已成长成近乎无能之人。如果世民知道真相,也许会考虑有无必要改弦更张另请高明了。世民不会有耐心等待一个身心俱残的儿子慢慢复原。何况从世民对待几个皇子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喜欢强者,天生英武的李恪深得其心,学识渊博的李泰备受青睐,相比之下承乾的表现实在太过平庸怯懦,当然难以博得世民的欢心,哪怕他是太子。

在承乾方面,也已经完全看不到自己在父皇心目中的位置何在。发展到最后承乾对世民的情感竟然只剩下恐惧与怨恨。当父子两人最终对决时,承乾对世民满腔的怨恨得以宣泄,却不敢直视世民如炬的目光与伟岸的身影,那种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和震慑万邦的帝王威仪是承乾永远都不可能有的,在他被迫弃剑在地的那一刹那,不只是承认了自己的失败,更是看清了自己老早就开始的悲剧命运:“承乾”于他而言是有名无实,那个位置不属于他,十几年的储君生涯是个美丽的错误。

唐太宗李世民大结局完整版(被父母养废的皇太子)(14)

承乾的结局是必然的,可他的失败看上去倒像是个偶然。他的谋反东窗事发是因为太子妃的告密。在美女如云的《唐》剧中,丽儿因为戏份少所以不太起眼,但是其珠圆玉润的面庞与体态却深得唐朝美人的韵味,而且秀外慧中,颇有大家风范。她对承乾没有一味姑息顺从,而是苦口婆心的规劝开导。是她一次次求助于无垢与吉儿,寄希望承乾悬崖勒马,浪子回头。当一切努力均告失败后,告密就是最后一次挽救。因为这尚可为承乾赢取到世民的一点恻隐之心,争取一个宽大处理的机会。对于承乾被放逐的命运,丽儿对承乾没有一句怨言,不离不弃,从一而终。这样一个美丽善良聪慧贤淑又为他生了儿子的好妻子,承乾却不懂得珍惜,居然宠幸一个半男不女的称心,丽儿的忠贞与付出究竟值不值?

唐太宗李世民大结局完整版(被父母养废的皇太子)(15)

其实承乾的悲剧是他自己造成的。如果他不是那么脆弱,那么时时如惊弓之鸟,他或许可以胜任太子的位子,甚至可以成为皇帝,但是他始终没有战胜那个脆弱的自己,辜负了父母的殷切希望,辜负了吉儿的一片苦心,辜负了妻子的一片赤诚,也辜负了自己。承乾的悲剧又是制度造成的。如果他从来就不是太子,或许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会有更大的作为。但是命运偏偏叫心灵脆弱的他做了太子,不仅毁掉了他的人生,更使真正才堪大用的皇子成了“无用之人”,惜哉,悲哉! 一个皇子的悲剧成为所有皇子的悲剧,难道生为皇子注定将有悲剧的人生?特将此句赠予他们: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宋顺帝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