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古塔大家都很熟悉,因为清宫剧看得最多,不管戏说还是正史都有流放宁古塔一说大家就想了,这宁古塔在哪儿呢?那肯定有个塔,所以叫宁古塔,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真实的宁古塔之谜 宁古塔没有塔是六个?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真实的宁古塔之谜 宁古塔没有塔是六个

真实的宁古塔之谜 宁古塔没有塔是六个

宁古塔大家都很熟悉,因为清宫剧看得最多,不管戏说还是正史都有流放宁古塔一说。大家就想了,这宁古塔在哪儿呢?那肯定有个塔,所以叫宁古塔。

说到流放,就是把有罪之人放逐到偏远的地方,以此维护社会和统治秩序。那不得不先说一下中国古代对人的刑罚。其实各种刑罚就分两种结果,一种是要命的,一种是留命的。

先说要命的。这可确实是要了亲命了,直接就杀头那是最痛快的。关键是古代的刑罚是慢慢折磨人,并最终到死。比如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这剐可是犯了滔天的重罪,就相当于凌迟,而这是最极端的一种刑罚了。

像太平天国领袖之一的石达开,一路奔袭到大渡河边被清军包围,无奈之举向清军缴械投降,终落得个被凌迟处死。如果历史可以再选一次,估计石达开宁愿破釜沉舟,战死沙场,也不愿意被凌迟处死。受难者承受的不是一般的痛苦,而是极度的痛苦,在施刑者对自己慢慢施以酷刑的时候,人时而清醒,时而丧失意识,在反复折磨的过程中,以至于想到为什么自己要有皮肉之身,进而想到为什么自己会是个人?

颐和园东宫门内乐寿堂旁边,有个太监休息室,里面就曾介绍过对太监的刑罚。不知道您听说过没有?就是把人的手脚都捆绑起来,然后用一种薄如蝉翼的纸沾上水,一层一层地盖在太监的鼻子上,眼见着这个人憋得手脚乱动挣扎不休,直到最后突然失去动静,一个生命就这样痛苦地结束了。我看着那个介绍,只觉得自己胸闷气短,更不要说被执行者的感受了,生命完全不再属于自己,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里。真不知道这些刑罚是怎么想出来的,简直泯灭人性到了极点!

我有时候就在想,酷刑的后面是怎样的一些灵魂,一定要用这样极端的手段去惩罚他们恨之入骨的人的错误,而在这样的杀戮和折磨之中,他们获取到了什么呢?难道是杀一儆百的威慑力量,还是能从折磨别人之中获取某种快乐?

那大家可能就想了那不要命的可能就好一些。不要命的,其中就包括流放。流放比死好吗?其实也是生不如死。

首先流放的地方,不会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都是那些鸟不拉屎的地方。康熙时代有个诗人叫丁介,他写过这样两句诗:南国佳人多塞北,中原名士半辽阳。想想原本生在青山绿水,秀丽温婉的南国,偏偏给你流放到偏远、极其寒冷的东北某个角落。对于东北,满人最熟悉不过,宁古塔就在那。宁古塔并没有人类文明的遗迹,更没有塔,它是满语的音译,其实它的真正意思是“六个”。就听这个名字起的那么随意,就知道这是个什么地方了。说是曾经六个兄弟住过那,完全是个蛮荒之地。

能流放宁古塔的人,原本生活都相当富庶。不是达官显贵,就是名门望族,要么就是高级知识分子。老百姓几乎没有机会被流放到那里。一夜之间,天翻地覆,波云诡谲,很多都不是一个人流放,而是全族流放。有时候真不知道富贵是不是一种福气,还是惹来满门灭顶之灾的祸根。

去往宁古塔的路上,天寒地冻不说,缺衣少食,东北野生动物本就很多,没到地方先被豺狼虎豹袭击吞食,或者被饥饿难耐的人们分而食之。而真正到了地方的人,女人往往多有姿色,被人蹂躏糟蹋;有力气的青壮年就会充当奴隶,任由人摆布奴役。到那之人,基本都是命运多舛。

这样的流放能说比死好吗?命运无常,在那个年代,也可能一夜之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可以一人之过,满门抄斩。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的国家彻底废止了这些惨无人道,灭绝人寰的酷刑,给予人民最大的民主和人道,给予生命最大的尊重和保护。因为,生命于谁都是宝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