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院是封建王朝的科举考场,在科举制度存在的岁月里,很多地方设有贡院,有意思的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并不在一线城市,而是在四川省南充市的阆中古城里,一般称阆中贡院。
阆中曾经是四川省的省会,这是阆中贡院规模宏大的原因之一。
阆中贡院也叫四川贡院和川北道贡院,从名称可以看出这个科举考场曾经的高等级地位。
阆中贡院如今被开发成博物馆,主要介绍并展示四川的科举文化。
贡院也叫考棚,因为从考试中脱颖而出的人才最后都会献给朝廷作合理的安排,因此叫“贡院”,历史上通过科举考试平步青云的人多不胜数,由此还衍生出很多民间传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阆中贡院因为“省会因素”而发展,随着成都平原的稳定,省治从阆中重新迁回成都,到了康熙二年,这个省级考试机构也随之迁移。
二十世纪中后期,阆中贡院被改为招待所,使它逃过被拆毁破坏的命运。
贡院内展示的很多文稿都是历史遗物,一些重要场合还用蜡像的方式重现当年的情景。
科举制度由隋文帝创立,总共坚持了1300多年,为封建王朝培养了大量人才,除了影响本国的发展,对世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邻国纷纷进行效仿,这个当年的创新制度还被西方国家借鉴使用,发展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文官考选制度。
西方专家曾经高度肯定中国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认为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历代科举取士更看重文官人才,但自武则天创立武举制度之后,“武夫”偶尔也受到重视,唐朝赫赫有名的郭子仪就是武状元出身。
由于多个朝代对武举不太重视,从武举中选拔出来的人才远不及文举多,能被后人记住的武举人也屈指可数。
科举制度虽然称不上绝对公平,但给有才华的人提供了平步青云的机会,寒门出贵子、鲤鱼跃龙门的事情时有发生。
阆中考棚为三进四合庭院式建筑,总体高出街坊民居一头,内部环境相对幽静、隐蔽。考棚的前院是考场,后院是斋舍,庭院中间还有十字形走廊,厅堂内塑有孔子造像,只是不清楚这尊造像是古来有之,还是后人安放上去的。
旅游攻略:阆中站有到古城的车,到站后走路前往贡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