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心里弹性”是帮助孩子解决喜怒无常的最佳方式,比起学会控制情绪更重要!

幼年时期的孩子总是会出现一些情绪化的问题,譬如他们会莫名奇妙的哭、忽然发出笑声,又或者是突然觉得很难过。我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故事中的妈妈便因为孩子的喜怒无常感到焦虑。因为妈妈很害怕孩子身体出不舒服,不过其实这与身体是否舒适并没有任何关联。

孩子之所以喜怒无常,在心理学中的解释为“情绪失控”。所谓情绪失控的意思就是幼儿时期的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导致情绪不稳定。夸张化的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又会根据当前心理特征瞬间改变自己的情绪。换句话说,不懂得控制情绪的孩子往往都有这几种性格。

孩子负面情绪的控制与疏导的心得(比学会控制情绪更重要的)(1)

一、孩子喜怒无常往往隐藏着这些性格

李玫瑾教授早已说过:“6岁之前的孩子是情绪养成的关键期,良好的性情能够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如果孩子总是喜怒无常的话,对他们来说则是可悲的开始。”

1. 性格叛逆常会喜怒无常

最容易喜怒无常的孩子,性格一定是叛逆的。他们不喜欢听从父母的话,只要是父母说出一些有悖于他们想法的语言,就会立刻表现出暴躁的一面。都说叛逆的孩子是最不容易教育的,其实这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叛逆的孩子会因为无法被满足而情绪失控,所以对待这类孩子我们只能顺从,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稳定住孩子的情绪。

2. 自卑傲慢的孩子阴晴不定

自卑的孩子总会因为别人所说的一些话而导致情绪不稳定,因为他们善于将某些话映射到自己的身上。譬如有的孩子会说“笨蛋”这两个字,自卑的孩子就会本能的觉得这就是在侮辱自己,因此心里委屈哭声不止。而傲慢的孩子也是同样的,当收到不公平的待遇时,他们会觉得自己没有被尊重。在傲慢的孩子眼里,他们一定是高高在上的,当遇到不尊重自己的人时,他们就会产生负面情绪,因此阴晴不定。

3. 自私的孩子总会情绪失控

最后一种就是自私的孩子,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分享,而且还有些欲求不满。当某些想法不被满足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抵触心理,或者是自己的东西被别人占领的时候,他们也会觉得不公平。在面对自私的孩子时,父母总是要小心翼翼的,因为一旦做错了一些事情惹怒了这群孩子,他们一定会情绪化严重。

其实并非只有负面情绪能够让孩子喜怒无常,正性情绪也会让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高涨的情绪和低沉的情绪都会使得孩子无法收放自如,而传统的教育方式都在不断告诫孩子需要在平日里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过控制情绪就意味着需要压抑自己的心情,这反而是不好的。与其让孩子压抑自己的情绪,不如试着让孩子接受“心理弹性”,接纳情绪的高低起伏。

孩子负面情绪的控制与疏导的心得(比学会控制情绪更重要的)(2)

二、什么是“心里弹性”?

所谓心理弹性,可以将孩子的心态理解成一根弹簧。当弹簧收到外力的时候,就会不停的收缩,但这并不会让弹簧崩掉。弹簧可以随着外力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而我们的情绪也可以像弹簧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产生不同的变化,并欣然接受它,这就是所谓的心理弹性。换句话来说,万事不要忍,而是换一种角度去解决问题。

孩子负面情绪的控制与疏导的心得(比学会控制情绪更重要的)(3)

心里弹性有什么好处?

懂得利用心理弹性去适应外界环境的孩子往往会更加自信乐观,因为他们知道该如何去用最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一切。任何困难都无法将他们打倒,任何喜悦也不会让他们得意忘形。自信乐观的根本就在于孩子会少出错,多做正确的事情。

懂得利用心理弹性的孩子会善于突破自我,因为他们会在有压力的情况下不断充实自己的能力,以求今后可以正面应对困难,并打倒困难。将情绪收放自如的好处在于不会因为困难的来临而变得胆怯,这也是通往成功的必要条件。

拥有心理弹性的孩子在社交上也有不俗的能力,因为在交际中受到了排挤他们也不会失落,在交际中获得收获也不会欣喜。永远保持着平和的心态,将会在交际战场上无往不利。

心里弹性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良好的开端,拥有心理弹性的孩子会变得更加出色。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培养孩子拥有心里弹性呢?

孩子负面情绪的控制与疏导的心得(比学会控制情绪更重要的)(4)

三、父母帮助孩子培养心理弹性,有助日后发展

1. 言传身教的必要性

想要让孩子真正对情绪收放自如,还需要我们的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第一任的老师,所以我们的行为举止以及心态变化,孩子都会得到熏染。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当笑着面对,给孩子起到一个良好的榜样作用。在遇到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时也不要过于在乎,把一切都看淡,这样会避免今后出现错误。当遇到压力的时候要懂得“小不忍则乱大谋”,让孩子明白所有的行为都需要提前准备和忍耐的,只要了解了这些,孩子必然不会因小失大。

2. 为孩子设定心理最高弹性

我们一开始是不清楚孩子的心理弹性的,所以要为他们设置一个天花板,看看孩子最终能够承受多少东西。譬如孩子面临失败的话,他能承受多大的苦难呢?假设孩子失败的时候最怕的就是丢失尊严的话,那我们就需要告诉孩子,平日做事的时候可以损失利益,但绝对不要丢失尊严,这也可以避免孩子无法承受某些事情的结果。

3. 让孩子在社交时避免不必要的保护感

心理弹性是为了严重化的情绪做准备的,所以在培养孩子心理弹性的时候也需要让他们试图放下武装。在社交的过程中的确会让人情绪化,譬如遇到自己讨厌的人,被其他人挑衅,但也未必非要时刻保持警醒。我们需要让孩子懂得消化情绪,而不是时刻控制着情绪。在社交的过程中怎么舒服就怎么来,让他们学会自我成长,多去接触外界的社会,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就。

在培养孩子心理弹性的时候一定要对孩子信任,不要处处保护孩子,更不要为孩子赴汤蹈火。我们培养他们接受情绪的目的就是因为希望他们可以自己面对未知的世界,孩子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需要我们鞍前马后,我们只是引导他们成功的一枚棋子而已。等孩子真正懂得收放自如的时候,我们需要全身而退,静静的看着他们是如何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即可。

孩子负面情绪的控制与疏导的心得(比学会控制情绪更重要的)(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