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史涌现出一大批科学家,他们放弃国外高薪,毅然回到祖国,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像我们大家所熟知的钱学森,李政道、邓稼先等,但有一位科学家不被大家所知道,因为他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我国的核事业隐姓埋名17年,他就是王淦昌。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著名的科学家王淦昌的科学人生:

王淦昌于1907年出生于江苏常熟的小镇上,在他年幼时,父母相继离世,由外婆带大。外婆虽然目不识丁,但对王淦昌影响很大,外婆对他说:“你要像岳飞一样胸怀大志,精忠报国”。这句话王老始终牢记在心,并且用一生来践行这句话,带着这句话王淦昌走上漫漫求学之路。

90岁核弹之父被埋17年(核弹之父王淦昌)(1)

漫漫求学之路

王淦昌先读私塾,1916年转入太仓县沙溪小学,13岁独自一人来到上海求学,就读浦东中学,1924年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去一所技校学习汽车驾驶和维修技术。

或许是王老动手能力强,天资聪慧,经过一年努力学习,终于考入清华大学学习物理。

1929年,王淦昌清华毕业留校任助教。在大学期间王淦昌就不安分,经常出去宣传抗日游行活动,回来之后,免不了挨批。他的导师叶企孙对他说:你去游行是没用的,只有科学才能救中国。这句话对他触动很大,从那时起,王淦昌开始着力于科学研究,而不是满腔爱国热情。

由于在校成绩优异及努力之下,他考取公费留学德国深造的机会。

90岁核弹之父被埋17年(核弹之父王淦昌)(2)

公派留学德国,错失两次获诺贝尔奖的机会

1930年,青年王淦昌离开家乡,去往科学王国——德国学习。在柏林大学,王淦昌师从德国著名的女核物理学家迈特纳

有一天,王淦昌在迈特纳的实验室工作。有人通过实验证明,用钋释放出的 α粒子轰击铍核会产生很强的贯穿辐射,并将其解释为γ辐射。王淦昌听说后,就觉得不对。于是他对迈特纳说:”这个结论有问题,我认为这次的实验能发现一个全新的粒子。“

然而顽固的迈特纳夫人似乎觉得王淦昌人微言轻,只可惜他的导师没有听从他的建议。于是说:“你别胡思乱想了,先完成我布置的实验吧!”这事就此搁浅。

然而两年后,英国科学家查德威克用王淦昌的方法找到了中子,并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奖。迈特纳听说此事后,后悔不已,于是主动向王淦昌道歉。这次王淦昌第一次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但是王淦昌却并没有责怪老师。

90岁核弹之父被埋17年(核弹之父王淦昌)(3)

第二次错过诺贝尔奖是,王老回国后,1943年王淦昌在美国的《物理杂志》发表《关于探测中微子的一个建议》,该论文发表后震惊全世界。许多科学家纷纷根据王老的设想做实验,最终由美国科家莱茵斯根据王淦昌的设想,做实验,并且试验成功,发现出中微子的存在,那位科学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王淦昌由于回国后,当时实验设备落后,未能成功发现,与诺贝尔奖又一次失之交臂。王老曾经说过:比诺贝尔奖更高的荣誉是祖国的荣誉,只要祖国能够强大起来。

放弃国外优渥条件,毅然回国,隐姓埋名造核弹

1934年春,王淦昌在正式取得博士学位,便毅然选择了回国.当时许多国外朋友婉言相劝:“科学没有国界,中国那么落后并又处在战乱的年代,没有更好条件进行科学研究,你为什么还要回去?”王淦昌回答道:“正如巴斯德所说,虽然科学是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位中国人,我的祖国正处在灾难当中,她需要我。”

就这样,王淦昌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返回国内,并在浙江大学从事教职。回国后,王淦昌没有了欧洲那样先进的科研条件,但是他仍利用有限的设备,做出了杰出的成绩,培养一大批科学家院士,桃李满天下,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突出的贡献。

在上世纪30年代,战火纷飞,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人民顽强抵抗。在这战乱的年代,一些高校也遭到损失,王淦昌为了保全学生们的安全及实验设备,被迫迁移,与清华、北大迁往云南昆明,组建西南联大。

虽然当时条件艰苦,但也培养出像李政道、杨振宁这样的科学家。王淦昌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着,随时听从党的指挥。

90岁核弹之父被埋17年(核弹之父王淦昌)(4)

1956年,中国开启了自己的核武器制造计划。王淦昌会同苏联专家一起,开始为中国研究原子弹。作为世界闻名的科学家,王淦昌全程参与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在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他的光芒可以用“无人能比“来形容。

因为在当时核武器研究是国家机密,有些科学家必须隐姓埋名,要长时间与外界及家人失去联系。王淦昌作为当时顶尖的科学家,毫不犹豫地加入核武器研究,他也曾许下誓言:我愿以身许国。

于是他改名为“王京”,隐姓埋名在偏僻的角落从事核武器研究,甘愿做无名英雄,默默奉献着。可是在1960年,苏联撤走所有的苏联科学家,他们曾说过:我们走了之后,你们还有王淦昌,相信你们一定可以。

苏联科学家撤走之后,那只能靠我们自己。王淦昌带领他的团队,夜以继日,不断攻关,攻克万难。终于在1963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发成功,不久后第一颗氢弹也发射成功。

从此,中国人站起来了,不怕被别人打。正因为有像王淦昌这样的科学家,中国才这么快研制成功,令世界震惊。王淦昌也因此获得很高的荣誉,被称为“核弹之父”、“两弹一星”等。

90岁核弹之父被埋17年(核弹之父王淦昌)(5)

晚年惨遭不幸,被撞身亡,凶手至今仍未找到

王老退休后,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但时刻心系国家核事业发展,不断发挥余热,经常出入研究所。

在王老90岁时,王淦昌像平常一样出去散步,这时意外降临。被一位年轻人骑自行车撞倒,造成左腿骨折,撞倒之后那位无良知的年轻人并没有扶王老送进医院,看了一眼,迅速逃之夭夭。

后面被好心人送到医院,才知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王淦昌。在医院经过几个月治疗有所好转,但这时又传来不好消息:他相濡以沫的妻子不幸也摔了一跤,都是90岁高龄的老人,经不起折腾,不久他的妻子先离他而去。在1998年,王老也走完他的一生,不幸去世,享年91岁。

如果那个年轻人有良知,及时送王老去医院,或许王老不会这么早离开我们。王老已去世20多年,但他的科学精神将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