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奇妙的,有许多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人类穷极思维,也无法弄清楚一些问题。比如,宇宙从哪里来的,到底有没有边界,宇宙中的无数个天体从何而来,它们为什么能时刻在运动,动力究竟从哪里来等。实际上,关于宇宙,没有答案的问题太多,可能直到宇宙灭亡的那一天,还是会有诸多的问题无法解释。因为人类太渺小,地球在浩瀚无垠的宇宙空间里,太无关紧要。即使在太阳系中,地球也是一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行星,唯一不同的是,它有生命存在。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太阳系中没有了地球,一点事都不碍,银河系中没了地球,更无关痛痒,宇宙中没有了地球,跟没说一样。要知道,仅仅是银河系中,就有类似于太阳的这样的恒星1000亿——4000亿颗,太阳在银河系中太普通,太不起眼。至于地球,只是颗行星,银河系中的行星有多少,恐怕是一个天文数字,至少几万亿颗,而地球在它们中间,更显得若无其事。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自转和公转方向(太阳系八大行星都在一个黄道面内公转和自转)(1)

太阳系八大行星运行示意图

其实,人类被禁锢在太阳系中,永远都走不出去,这是事实,也是一种无奈。将来,即使科技再发展,科学再进步,人类还是无法走出太阳系,这是因为在无穷大的宇宙面前,人类的认知局限性所致。时至今日,我们连身边的月球都知之甚少,还远未搞清楚月球的奥秘。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38万公里的距离,对于人类来说是遥远的,但放在宇宙太空里,这个距离近得不值得一提。比如,地球的内侧邻居——金星,地球距离它5000万公里左右,而外侧的邻居火星,地球距离它5500万公里左右,它们都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就是地球的左膀右臂,但我们了解它们吗?只能说略知皮毛而已。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自转和公转方向(太阳系八大行星都在一个黄道面内公转和自转)(2)

太阳系八大行星公转示意图

而冥王星距离地球平均60亿公里之遥,人类靠着发射探测器,才一赌它的真容,“新视野号”探测器,是目前人类发射的速度最快的探测器,最高速度每秒22.6公里,但也飞行了9年半,才抵达冥王星附近。而冥王星的外围,还有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旅行者1号”探测器要穿越它,至少需要2万年的时间。这个时间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实在是太久远,生命能否等到那一天还很难说。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自转和公转方向(太阳系八大行星都在一个黄道面内公转和自转)(3)

银河系也是一个圆盘状

那么,有个很有趣的事实是,太阳系内的所有天体都围绕太阳公转,这是天文常识,但公转都是在一个黄道面上进行,这就很让人纳闷了!所谓黄道面,就是一个平面,太阳系内所有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都是在这个平面上公转,没谁能例外。如果硬要说有,也不过是有点倾角或者说是倾角大一点而已。比如冥王星,它的公转倾角最大,也不过17度罢了。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自转和公转方向(太阳系八大行星都在一个黄道面内公转和自转)(4)

立起来的太阳系

那么问题来了,太阳是个大火球,本系内的行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们都是实实在在的天体,公转为什么会在一个平面上呢?立体公转、在球面上运转岂不是更好?更节省空间啊。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自转和公转方向(太阳系八大行星都在一个黄道面内公转和自转)(5)

宇宙大爆炸

谈起这个问题,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这涉及到宇宙及众多恒星系生成的问题。实际上,不光是太阳系,宇宙中的所以恒星系,都是盘状运行结构,银河系也是一个盘状结构,不过它中间鼓、四周薄。包括太阳系在内的众多恒星系,也是各自带着自己的行星系统,围绕着银河系质心作旋转,这些恒星系,也是呈一个较大的圆盘状。

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从内到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柯伊伯带、奥尔特云等……这些天体,都在一个平面上饶太阳运行。它们为何会这样,为什么不是围绕太阳作球面运转呢?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自转和公转方向(太阳系八大行星都在一个黄道面内公转和自转)(6)

太阳系的公转

这涉及到恒星的生成规律。宇宙大爆炸之前,所有天体包括太阳系都是一团星云,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分子云凝聚塌缩,宇宙空间因为是形成之初,所有比较混乱,大质量的天体碰撞,导致星云加速收缩凝聚,收缩到一定程度,就呈现坍缩之势,各星云的形状不规则,收缩过程中也不平衡,这就造成了星云在坍缩过程中转动起来,随着坍缩的加快,星云的转动也随之加快,而巨大的离心作用又使得靠近星云转动轴方向的物质都移动到赤道周围,外围的逐渐被甩开,中心部位则越来越紧密,一个恒星吸积盘就这样形成了。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自转和公转方向(太阳系八大行星都在一个黄道面内公转和自转)(7)

银河系

随着星云向中心坍缩的加快,中心温度越来越高,压力也越来越大,到达核聚变的临界点后,氢核聚变被点燃,恒星胚胎形成,这个恒星胚胎将周围的大部分物质都吸引到自己身上,而剩下的零零碎碎的边角料,都随着星云的旋转被抛离到恒星胚胎的周围。恒星胚胎具有强大的带电粒子风,俗称恒星风,恒星风将质量轻一些的物质吹向外围,质量重一点的物质则留在了恒星胚胎周围,轻一点最后形成了气态行星,如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重一点的形成了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等类地行星。不管是类木行星还是类地行星,都继承了恒星吸积盘的角动量和运行轨道,它们就在黄道内按部就班地运行起来,各自有各自的轨道,互不干扰。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自转和公转方向(太阳系八大行星都在一个黄道面内公转和自转)(8)

冥王星

说白了,行星是恒星形成之初遗留下来的尘埃所形成的,因此行星比恒星要小得多、轻得多。例如太阳系,太阳占据99.86%的质量,而八大行星、无数矮行星小行星、几百颗卫星、彗星、各种宇宙尘埃小天体,它们的质量加起来才0.14%。行星之所以是在一个黄道面内围绕恒星公转,实际上就是被甩出去的,甩出去之后就围绕着恒星的赤道方向公转。也可以说是恒星的自转形成了行星的公转,行星公转是按照恒星的自转方向而形成,只能是在一个平面内,而不可能是球面立体旋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