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式管理(向黄帝学管理)(1)

我们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黄帝到底有什么作为,人们为何把他推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习什么?作为一位领导者,他身上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下面我们主要以《史记》关于黄帝的记载为依据,对上述问题作简要分析。

伏羲式管理(向黄帝学管理)(2)

首先,必须有较好的天赋。《史记》中讲,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对这几句话的理解有很多版本,但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就是天赋比较好,品行比较好。这是政权领导人首先必须具备的条件。语言能力弱,沟通说服别人就很困难;敦敏聪明不足就很难获得他人信任,也很难看到事物本质抓住事物根本。所以,当我们或我们孩子要走管理这条路时,当我们要把一个很优秀的员工推荐到管理岗位上时,或者把一个员工从低职位提升到高一级职位上时,一定要思考天赋问题;因为一名管理人员要应对多个甚至巨量的个体,如何让大家愿意跟他走,如何应付组织中的挑战者,如何应对外部对组织的威胁,如何解决组织持续成长的各种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对领导人来讲都是不小的挑战,必须具有相应的天赋。和刘邦一同起义的那么多豪杰为什么是刘邦作了皇帝而不是其他人?也是同样道理。管理是个技术活,更是个艺术活,需要智慧,很多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置。所以,当一个人在组织中表现很优秀,如果把他放在领导者的岗位上,各种想不到的问题和失误都会出现,甚至为组织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伏羲式管理(向黄帝学管理)(3)

第二,关键时候能不能挺身而出担当作为。黄帝生活于神农氏时代末期,神农氏统治能力已经逐渐衰微,各诸侯国相互侵伐,“暴虐百姓”,神农氏已经无法管控。于是黄帝习用干戈,征伐作乱诸侯,历尽艰难最后征服蚩尤和炎帝。每一个主动征服他国的人物一定都有一个信念,自己必胜。但每个人也都一定知道是否一定能取得胜利存在不确定性。这需要一种魄力,一种冒险精神,一种自我牺牲精神,没有这种精神是不敢担起平定天下的责任的。这种精神在周武王、秦始皇、刘邦、朱元璋等领袖都同样体现出来,也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原因。混乱是一种机会,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那些缺乏担当精神,不敢为自己的目标和信念甘冒巨大风险的人不可能真正走到领袖的位置上。和平时期的领袖大部分人不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是竞争的压力和和失去既有财富的风险大量存在,志向不坚定者、惧怕较大付出者都不可能获得领袖岗位的机会,即使某种偶然原因获得了,也会因无法承受其压力而功败垂成。

伏羲式管理(向黄帝学管理)(4)

第三,必须心中装着多数人。你代表谁的利益就会从那里获得支持的力量,而这样的力量也为你最终胜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黄帝起兵的理由是“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不能征”;于是黄帝“修德振兵”。平定诸侯侵伐后,黄帝又“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木材”。征战理由是顺应百姓的期望,行军打仗不侵扰百姓,战事结束后帮助百姓开展农业生产和训养家畜,这一切都是符合大多数人的期望和利益的,应该是以德治天下的典范。这也就是黄帝从众多诸侯中胜出的重要原因,也是黄帝能被世界华人公认为祖先的重要原因。纵观中国和世界历史,凡是在一个阶段取得胜利的,大多都是代表了多数人的利益,获得了多数的支持。中国人用很多经典的语言来总结这类行为,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正因如此,人们认为黄帝有“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土德的意思就是象土地一样为人们带来粮食等维持生命的东西,是人们生活的依靠。这一说法和《易经》中“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相一致的。

伏羲式管理(向黄帝学管理)(5)

第四,建立管理机制。首先,开展祭祀鬼神天地的活动,而且和以前首领比较起来是最多的。这种活动的目的对于取得领导地位的合法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是授权,设置风后、力牧、常先等官职以管理人民事务。再次,设置监督机构左右大监这个职位以监督各诸侯国。最后,自己迁徙往来无常,而且一直有军营相随。这就保证了黄帝的安全性,而且能及时发现不危险因素,及时处理。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管理机制,从思想统一确立核心地位,到分权管理,再到监督机制建设,以及自己经常性巡视,基本奠定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中政权管理的基本框架,甚至对当代社会的有效管理都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巡视制度的建立,是对整个政权运行的总体监督,是对监督的再监督。由于政权范围的广大和信息传递的方式的不发达,一个问题的出现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置,等到最高领导发现此问题时,往往已势不可挡,无法收拾。历史上很多起义或事变都是发展到危及政权时才被发现,而且处理起来往往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黄帝带领部队不停巡视,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可以推测,黄帝是认真思考了神农氏政权衰落的教训而创新的应对策略。

伏羲式管理(向黄帝学管理)(6)

第五,下大精力解决民生问题。黄帝“迎日推策”,就是推算什么天气变化规律;“时播五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就是教给人民怎样按时令播种五谷和所需的草木,怎样训化动物为民所用。黄帝还要思考死生存亡的规律,如何用好这些规律造福人民。这些问题正是人民最关心的问题,涉及到人民的最大利益。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的解决是他赢得人民支持的重要原因。

黄帝执政思想基本奠定了中国历代各朝代治国理政的思想基础和治理基本框架,也因此在黄帝以后出现更多大范围统一的政权。没有这样的治国理政思想和治理框架,一个统一庞大国家政权是很难维持并不断扩大的。几千年来,黄帝被公认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当之无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