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 作者:李文慧

拆弹专家讲述(拆弹专家热映扒一扒)(1)

《拆弹专家》海报

近日,一部警匪动作大片在各大院线火热上映。

影片中,刘德华扮演的香港警队“爆炸品处理科”高级督察章在山在一次卧底行动中,成功挫败了犯罪团伙抢劫银行的计划,侥幸逃脱的匪徒头目洪继鹏从此怀恨在心。七年后,报仇心切的洪继鹏卷土重来,在香港红磡海底隧道挟持了数百名人质,威胁警方要炸毁隧道。临危受命的章在山一次次化解对手策划的炸弹危机,揭穿了这场反恐风暴背后的惊天阴谋。

血肉横飞的画面、跌宕起伏的情节、细致入微的人设,这部国产大片从一开头就将观众带入到命悬一线的窒息气氛中。140分钟里,邪恶与正义、暴力与人性、死亡与拯救的较量在一次次的 “埋弹”与 “拆弹”中展开。最后,拆弹专家章在山用自己的生命拆解了足以炸毁整个红磡隧道的巨型爆炸物,让匪徒的阴谋没有得逞。

拆弹专家讲述(拆弹专家热映扒一扒)(2)

《拆弹专家》剧照:香港警察在红磡隧道与匪徒对峙。

恐怖分子的“最爱”——汽车炸弹

只要是关注国际局势,都应该对汽车炸弹并不陌生。这是一种经常出现在恐怖主义袭击活动中的“明星”炸弹

1998年8月7日上午10点35分,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随着几声震耳欲聋的巨响,美国驻肯尼亚大使馆的一座大楼几乎被夷为平地,与该楼相邻的一幢22层高的银行大楼窗户玻璃全被震碎。据一位现场目击者说,街上10多个行人及3辆公共汽车上的乘客都在爆炸中顷刻“化为灰烬”。同日,美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也发生爆炸。经过调查,这两起造成224人死亡、4500余人受伤的爆炸案是恐怖组织“基地”发动的汽车炸弹袭击。

拆弹专家讲述(拆弹专家热映扒一扒)(3)

1998年美国驻肯尼亚大使馆汽车炸弹爆炸现场。

2016年5月11日,一辆装有炸药的汽车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处人流密集的集市发生爆炸,造成至少37人死亡、54人受伤;2017年2月19日,索马里首都一市集发生汽车炸弹爆炸,30余人丧生;就在一个月前的叙利亚阿勒颇,一起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又夺去了至少100人的生命……

拆弹专家讲述(拆弹专家热映扒一扒)(4)

2016年伊拉克巴格达自杀式汽车炸弹爆炸现场。

拆弹专家讲述(拆弹专家热映扒一扒)(5)

2017年叙利亚阿勒颇汽车炸弹爆炸现场。

汽车炸弹为何能“横行”世界?一方面,这种炸弹制造方法相对简单,只需将炸弹(大者可达数百公斤炸药)在汽车上装好,然后接近目标启动爆炸即可;同时,汽车炸弹机动性强,操控者可选择有利时机引爆,一旦引爆造成的人员伤亡会非常巨大。有资料表明,这种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是一些防护能力稍差的装甲车辆都难以抵御的。这就使汽车炸弹成为恐怖分子的“最爱”,汽车炸弹袭击在恐怖主义活动中也“层出不穷”、“花样翻新”。

在影片《拆弹专家》的开头,匪徒们抢劫银行后为了脱身,在逃跑路线上布置了多个汽车炸弹。从引爆后的效果来看,确实给警方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也正式拉开了正反两方斗智斗勇的序幕。影片在真实展现汽车炸弹给人们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的同时,让观众切身感受到普通大众在恐怖主义袭击面前的弱小和无助。毋庸置疑,汽车炸弹已成为恐怖主义荼毒人类文明和社会秩序的一大毒瘤。它制造的一个个惨无人道的人间炼狱,已经突破了人类文明的底线,走向了全人类的对立面。任何国家、组织和个人,无论站在哪种立场、出于哪种目的、打着哪种旗号,都不应将绑架生存权利和侵害生命安全作为实现诉求的代价。因此,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应结成命运共同体,让打击恐怖主义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共同捍卫人类的安全、尊严、文明。

拆弹专家讲述(拆弹专家热映扒一扒)(6)

汽车炸弹袭击后的城市一片狼藉。

“铁疙瘩”——航空炸弹

拆弹专家讲述(拆弹专家热映扒一扒)(7)

《拆弹专家》剧照:章在山拆除航空炸弹。

影片中,拆弹专家章见山在闹市区不戴防护用具拆除了一颗“大块头”炸弹。从这枚炸弹出土的情况来看,应该在地下埋了很多年。很多观众可能会问,这个“大块头”炸弹为何钻到了香港土地中,缘何又在闹市区重见天日?

拆弹专家讲述(拆弹专家热映扒一扒)(8)

《拆弹专家》剧照:香港市区“发现”航空炸弹。

拆弹专家讲述(拆弹专家热映扒一扒)(9)

1941年12月8日,12架日本轰炸机空袭香港。

这不是编剧凭空的想象和捏造。70多年前,香港曾一度沦陷在日寇铁蹄下,时间长达三年八个月。在张爱玲笔下的《倾城之恋》中,有一段描述香港这段屈辱时光的文字:“飞机蝇蝇地在顶上盘旋,‘孜孜孜……’绕了一圈又绕回来,‘孜孜……’痛楚地,像牙医的螺旋电器,直挫进灵魂的深处。”“就听见外面喧嚷着隔壁落了个炸弹,花园里炸出一个大坑。”作家将痴男怨女的情爱离愁融入到苦难时代里的亡国之恨中,让人读起来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伤痛可以深埋,伤疤却始终难以抹去。就像那枚埋藏地下70多年的“大块头”炸弹,即便锈迹斑斑,即便缺少零件,战争的遗毒依然可以穿越时空随时降临到人们的头上。不难想象,如果这颗沉睡多年的炸弹一旦被“唤醒”,将带来多么惨痛的破坏。炸弹,可以炸断多少故事的尾巴,却始终无法抹平战争带给人类的伤害。

拆弹专家讲述(拆弹专家热映扒一扒)(10)

二战期间,日军使用的航空炸弹。

回到电影。从炸弹拆除过程来看,这应该是一枚从飞机上投掷落地后没有爆炸的M64型航空炸弹。航空炸弹,顾名思义是从航空器上投放的一种炸弹。航弹外壳通常由铸铁制成,爆炸速度比较慢,因此也得到“铁疙瘩”的绰号。世界各国的轰炸机、战斗机等作战飞机都基本装备了航弹。这些航弹内部填充着“黄色炸药”——TNT炸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TNT炸药一直是综合性能最强的炸药,号称“炸药之王”。M64型500磅航弹中的TNT装药量约为90千克,爆炸后弹坑直径达10米以上,其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说起航空炸弹的诞生,还要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911年在意大利对土耳其的空战中,意军从飞机上向土军投放了 4枚由手榴弹改制的炸弹,揭开了人类历史空对地炸弹轰炸作战的序幕。一战爆发后,参战国家加紧研制现代意义上的航空炸弹。俄罗斯设计师B.B.奥拉诺夫斯基于1909年到1914年设计了系列化的航空炸弹,重量从几千克到几百千克不等。1916年A.雅科夫列夫又研制成功了最早的航空燃烧弹。随着近代航空部队的建立,飞机在主要用于战术侦察的同时,开始执行一定的攻击地面目标任务,例如从飞机上投掷炸弹。但一段时期内,各国大多还是将普通炮弹加装尾翼或是用手榴弹改制成航空炸弹。据不完全统计,一战期间欧洲各国共投炸弹5万多吨。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航空炸弹得到迅猛发展,陆续出现了集束炸弹、子母炸弹、穿甲炸弹和凝固汽油燃烧弹等新型航弹,航弹的重量也达到数吨以上。英国曾制造过重达10吨的“大满贯”炸弹,1945年3月14日英国空军用“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进行了投放,炸毁德国比勒菲尔德高架铁路。“大满贯”炸弹是迄今为止在实战中使用过的最重的航空炸弹。

拆弹专家讲述(拆弹专家热映扒一扒)(11)

左图:“大满贯”炸弹;右图:“大满贯”炸弹击穿的德国潜艇基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不断改良改进航空炸弹,提高航弹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作战效能。在近期的几次局部战争中,一些设计独特、性能优异的新型航弹纷纷亮相战场。目前,航弹主要包括填装普通炸药和烟火药的常规炸弹,以及填装特殊炸药的非常规炸弹。

拆弹专家讲述(拆弹专家热映扒一扒)(12)

B52轰炸机投放航空炸弹。

“残酷口香糖”——塑胶炸弹

拆弹专家讲述(拆弹专家热映扒一扒)(13)

《拆弹专家》剧照:匪徒妄图用1000kg塑胶炸弹炸毁红磡隧道。

名字平淡无奇,甚至听起来还有点低调,这就是电影中出现最多的一种炸弹——塑胶炸弹。看过电影的小伙伴想必会对这个可大可小、或圆或方的炸弹界“变形金刚”印象深刻。它有时悄悄吸附到汽车底盘上,有时大摇大摆地坐在遥控玩具车上,在匪徒企图炸掉红磡隧道的计划中,它又成为最后夺去拆弹专家章在山生命的终极“大boss”。在电影中,各种样式的塑胶炸弹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塑胶炸弹之所以“分身有术”,在于它装填的是可塑性极强的炸药——C-4。

拆弹专家讲述(拆弹专家热映扒一扒)(14)

酷似口香糖的C-4炸药

C-4炸药是一种以黑索金(环三亚甲基三硝胺)为基的混合式高性能军用炸药。经过碾压,这种炸药可以随意装在橡皮材料中,被挤压成任何形状。如果再附上黏性物,还可以像口香糖一样附着在爆破目标上,因此它有一个别名:“残酷口香糖”

拆弹专家讲述(拆弹专家热映扒一扒)(15)

C-4炸药可随意揉搓成各种形状。

那么,这种“口香糖”到底有多残酷?1988年洛克比空难发生后,爆破专家在几万件飞机残骸和残留的行李衣物中找到一块标号为AVE4041的金属托盘,这块金属板已被炸得凹凸不平。从断裂截面可以判断,炸弹在这个盘中发生的剧烈爆炸导致了飞机空中解体。通过这个线索,爆破专家在金属托盘的另一块残骸上发现了一个小塑胶片。经过实验室里的一系列分析试验,爆破专家最终确定这个小塑胶片是东芝牌收录机的一块线路板残骸。由此,调查人员得出恐怖分子将炸药藏在东芝牌收录机中的结论。能够躲过机场安检、体积不大却破坏力惊人,种种证据将这次特大空难的元凶指向塑胶炸弹。一块小小“口香糖”,让270个鲜活的生命陨落在英格兰小镇洛克比的夜空中。

拆弹专家讲述(拆弹专家热映扒一扒)(16)

洛克比空难飞机残骸。

塑胶炸弹,准确地说是C-4炸弹,实际上是一种原产捷克的军用炸药。在爆炸能力上,C-4爆速每秒8公里,爆炸几乎在一瞬间完成。形象地说,一秒钟之前,平静如常;一秒钟之后,灰飞烟灭。这种炸药还能轻易躲过X光安全检查,未经特定嗅识训练的警犬也很难发现它。因威力巨大且难以识别,各国政府对它的管制措施极其严格,只允许将其使用在军事用途上。即便如此,国际恐怖分子还是挖空心思、竭尽所能,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手段偷取或者盗买C-4炸药。这也成为C-4炸弹在非法买卖中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

拆弹专家讲述(拆弹专家热映扒一扒)(17)

塑胶炸弹常被恐怖分子用于爆炸袭击活动。

此外,C-4炸弹的稳定性也是惊人的。它是典型的钝感炸药,要引爆必须使用雷管。不用雷管,枪击炮打也不一定能引爆成功。即便将C-4炸药用火柴点燃,它也只会像木柴一样慢慢烧掉,不会发生爆炸。在越战中,美军在潮湿的雨林里面很难生火,传说不知是哪位大兵发明了“C-4生火做饭”法,而且生火的效率还很高。

这就是“口香糖”炸弹,一种可以放在嘴里嚼,却绝对不会崩裂门牙的炸药!

拆弹专家讲述(拆弹专家热映扒一扒)(18)

在伊拉克,美军士兵将一个C-4炸弹放在机器人的铁爪中。

“土豆玛莎”与“菠萝”——手榴弹

说起手榴弹,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长长的木柄、圆柱形的头,一拉弦,“咝咝”地冒出白烟。没错,这就是很多战争片给我们描述的手榴弹形象。尤其是近些年,手中拿着枪、腰上别着手榴弹成为很多抗战剧中士兵装束的“标配”。但是,你真的了解手榴弹吗?

拆弹专家讲述(拆弹专家热映扒一扒)(19)

M24型柄式手榴弹

手榴弹其实是个庞大的家族。影视剧中经典的手榴弹形象,大多发端于一战后期的M24型柄式手榴弹。这款手榴弹可谓是柄式手榴弹的招牌产品,虽然后续出了不少改进型,但模样大体未变,只是在尺寸和重量上进行了微调。可以说,它是手榴弹家族中当之无愧的“形象代言人”。

拆弹专家讲述(拆弹专家热映扒一扒)(20)

一战中,德军士兵将M24型柄式手榴弹挂在腰上。

拆弹专家讲述(拆弹专家热映扒一扒)(21)

M24型柄式手榴弹结构图

M24型柄式手榴弹是德国陆军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主要使用的手榴弹。这种手榴弹弹身设计参照了杠杆原理,投掷起来能最大限度地将人的爆发力发挥到极致。实战中,一些老兵往往可以把手榴弹投掷到50米甚至更远,而这个距离是世界上其他类型手榴弹无法达到的。同时,M24投掷的准度极高。据一些史料记载,二战初期训练有素的德军士兵往往能把手榴弹准确地掷入防御工事内、普通民居里,甚至远距离的单兵掩体中。此外,M24的装药量很大,爆炸力很强。如果使用正确,一颗M24都能造成多人伤亡。因其巨大的杀伤力,德军士兵给它起了个“土豆玛莎”的外号,也就是土豆粉碎机的意思。而M24最为独特的优势是可以采用集束的方式,将几个手榴弹捆在一起进行投放。这种集束手榴弹的威力很大,能够轻松摧毁敌军较为坚固的防御工事,还可以用来破坏敌军布下的雷区,扫清步兵进攻障碍。

拆弹专家讲述(拆弹专家热映扒一扒)(22)

集束手榴弹

上世纪30年代,中国军队开始大量使用M24型系列柄式手榴弹。当时中国各地的军工企业还在仿造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其中生产数量最多的是巩县兵工厂制造的巩式手榴弹。它与M24的区别主要是弹体较短较轻。长度只有0.24米,约为M24的三分之二;重量也只有450克,大约是M24的百分之七十。这就使巩式手榴弹比M24更为符合中国士兵的臂力和体力特点,深受中国士兵喜爱。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一共使用了三千万枚手榴弹,约40万日军士兵被手榴弹击毙(伤),占侵华日军伤亡的近三分之一。

拆弹专家讲述(拆弹专家热映扒一扒)(23)

德国M24与中国巩式比较图。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洗礼的柄式手榴弹威名赫赫。在电影中,拆弹专家女友手中握着已经被抽掉拉环的手榴弹,蜷缩在汽车后备箱里的镜头,则为观众展示了手榴弹家族中另一款经典产品:卵形手榴弹。

卵形手榴弹与柄式手榴弹最明显的区别是外形。卵形手榴弹没有手柄,圆圆乎乎的就像一颗超大号的动物卵,因此得名。和柄式手榴弹一样,卵形手榴弹也推出过多种型号,最著名的还是绰号“菠萝”的马克II手榴弹。

拆弹专家讲述(拆弹专家热映扒一扒)(24)

卵形手榴弹中最著名的马克II手榴弹,绰号“菠萝”。

拆弹专家讲述(拆弹专家热映扒一扒)(25)

美军士兵在投掷马克II手榴弹。

马克II手榴弹是二战期间美军士兵主要配备的一种手榴弹,通身采用铁铸,外部呈锯齿状。这种设计既方便了投掷者操控手榴弹,又利于手榴弹爆炸后产生更多杀伤碎片,可谓独具匠心。马克II手榴弹采用的是延时引信,从拉开拉环到落地爆炸最多需要5秒。使用方法也很简单,将保险握片一侧朝向掌心,食指压住握片顶端,拇指与其他三指握住弹体,然后用另一只手拔掉拉环扔出去即可。

拆弹专家讲述(拆弹专家热映扒一扒)(26)

马克II手榴弹构造图。

拆弹专家讲述(拆弹专家热映扒一扒)(27)

《拆弹专家》剧照:女主角手握拔了拉环的手榴弹。

在电影中,拆弹专家章在山给警员们授课时风趣地说,如果你不小心拿到拔了拉环的手榴弹,就必须要像握着女孩的手那样,不要轻易放开。为什么要紧握一颗随时会爆炸的手榴弹?这是因为卵形手榴弹的弹头上都装有一个保险握片。这个握片会在手榴弹拉环拔开并投掷出去后自动弹开,然后引发弹体爆炸。用火柴来打个比方,弹药是擦火柴的砂纸,引信是火柴头,摁住保险握片不松手,相当与只把火柴头顶到砂纸上而不擦着而已。这也是后来拆弹专家在解救握着手榴弹的女友时,用黑胶布将手榴弹和女友的手捆在一起的原因。只要确保保险握片不脱离弹体,手榴弹就是安全的。在好莱坞大片《战争之王》中,男主人公的弟弟因情绪失控拉开了手榴弹的拉环,而哥哥瞬间又将拉环插了回去,炸弹也并未发生爆炸。当然,从安全的角度上考虑,无论柄式手榴弹还是卵形手榴弹,无论是不是延时引爆,最好还是远离它,并第一时间呼唤我们神勇的拆弹专家来处理它吧!

拆弹专家讲述(拆弹专家热映扒一扒)(28)

中国拆弹兵

拆弹专家讲述(拆弹专家热映扒一扒)(29)

拆弹兵使用引爆设备排除半裸露大当量未爆弹药。

拆弹专家讲述(拆弹专家热映扒一扒)(30)

作者:李文慧

编辑:杨思晨 陆金路

编审:曲延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