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没想到的情节,或许是1983年制造的歌曲《一剪梅》,会成为外国人的洗脑神曲。

拥有近3亿用户的音乐平台Spotify显示,《一剪梅》在各国热门歌曲排行榜的成绩是:挪威第一,新西兰第一,芬兰第二,瑞典第二……

一剪梅怎么在国外火了(一剪梅为何会成为欧美年轻人的洗脑神曲)(1)

以至于,现在能不能随时随地飙上一句“xue hua piao piao”(雪花飘飘),成为检验外国年轻人网上冲浪水平的唯一标准。

已封麦隐退歌坛的费玉清,可能也不会想到,原唱于1983年4月的老歌,会以这样一种无厘头的方式席卷全球。

01

今年1月,来自山东菏泽的特型演员张爱钦,在快手发布了一条视频。视频中的他,站在雪地里,对着镜头唱了几句《一剪梅》。

一剪梅怎么在国外火了(一剪梅为何会成为欧美年轻人的洗脑神曲)(2)

2月2日,该视频被油管up主@Buhj以《Chinese man in da snow》之名搬运到了YouTube。

由于旋律洗脑,造型神奇,莫名戳中了外国网友的点。于是,各种沙雕剪辑和梗图层出不穷,视频本身也成了无数人来瞻仰、考古的“万恶之源”。

张爱钦也被外国网友亲切地昵称为:EggMan——翻译过来就是蛋哥。

一剪梅怎么在国外火了(一剪梅为何会成为欧美年轻人的洗脑神曲)(3)

一剪梅怎么在国外火了(一剪梅为何会成为欧美年轻人的洗脑神曲)(4)

经过一段时间发酵,视频中“xuehuapiaopiao”这句歌词,在Instagram等海外社交软件以MEME(流行梗)的形式再次传播。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成为欧美年轻人中文入门的第一句话。你可以不知道“你好”是什么意思,但一定得知道“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到底是个啥。

莫名火起来之后的两三个月内,《一剪梅》的播放量高达上千万。

一剪梅怎么在国外火了(一剪梅为何会成为欧美年轻人的洗脑神曲)(5)

除了听歌,海外网友还深挖“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到底是什么意思——

某外国博主研究后,做出了极为专业的名词解释:“雪花飘飘北风萧萧”=“The snow falls and the wind blows”

在社交媒体评论区,网友们还为这句话创造出了文字与emoji结合的发文格式。

一剪梅怎么在国外火了(一剪梅为何会成为欧美年轻人的洗脑神曲)(6)

同时,该网友还为此做了注释,之所以翻译成这样的诗句,是因为“xue hua piao piao bei feng xiao xiao”的意境是,“环境恶化,人生低谷,我们却无能为力,只能任其发展。”

外国网友认为,“雪花飘飘北风萧萧”,也符合疫情期间大家的心理——

只能丧在家,丧中带着惨。

再延伸一下,就变成:困难太多,无力改变。

于是,“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在国外的画风变成了这样:

期待了好久的游戏《赛博朋克2077》又又又宣布延期了,悲伤无法排解?“xue hua piao piao bei feng xiao xiao BEI。”

被老妈吐槽时,我们也可以使用“xue hua piao piao”,此时,这句话相当于anyway(无所谓)。

一剪梅怎么在国外火了(一剪梅为何会成为欧美年轻人的洗脑神曲)(7)

再比如,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失误、挫折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使用,此时这八个字相当于let it go(随便吧)。

一剪梅怎么在国外火了(一剪梅为何会成为欧美年轻人的洗脑神曲)(8)

“明天就是论文deadline了,而我还没开始,xue hua piao piao bei feng xiao xiao……”

一剪梅怎么在国外火了(一剪梅为何会成为欧美年轻人的洗脑神曲)(9)

不知道用什么手机壁纸?雪花飘飘北风萧萧:

一剪梅怎么在国外火了(一剪梅为何会成为欧美年轻人的洗脑神曲)(10)

自此开始,#xue hua piao piao#全面入侵了年轻人的生活空间。任何一段角色跳舞的沙雕视频,都能配上一曲《一剪梅》。

正所谓“万物皆可雪花飘”,只要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响起,眼前必然会出现北风萧萧的标准结局。

现在,这句歌词甚至被收录到了著名俚语词典“Urban Dictionary”中。

一剪梅怎么在国外火了(一剪梅为何会成为欧美年轻人的洗脑神曲)(11)

词典里这样解释:没啥具体意思,又能拿来形容一切。同时这句话还是万能的,哪里都能用。

02

其实,这不是《一剪梅》头一次翻红。

2015年上映的《夏洛特烦恼》里,《一剪梅》和剧中角色袁华的台词“这道题我不会做”,成为一段不可忽视的名场面。

一剪梅怎么在国外火了(一剪梅为何会成为欧美年轻人的洗脑神曲)(12)

在B站搜《一剪梅》,甚至跳出来的都是袁华的扮演者尹正。

为什么一首37年前的歌能屡屡爆红?

稍微分析一下就知道,这首歌的词、曲、唱,均是华语乐坛里的顶级水准。

一剪梅怎么在国外火了(一剪梅为何会成为欧美年轻人的洗脑神曲)(13)

《一剪梅》是香港著名作词人陈玉贞的作品,她引用了古风古韵的词牌名作为歌曲名,歌词质量堪称上乘。作曲则出自台湾音乐教父陈彼得之手。

陈彼得号称八十年代台湾歌坛的“救火队员”,当时媒体有这么一个说法:无论是谁红不起来,只要陈彼得为其写首歌,便一定能让他红。

而《一剪梅》的原唱费玉清更不用提,歌手张学友都曾得到他的指点。这样的三叉戟组合,自然为《一剪梅》成为脍炙人口的神曲缔造了坚实的基础。

一剪梅怎么在国外火了(一剪梅为何会成为欧美年轻人的洗脑神曲)(14)

《一剪梅》歌曲推出不久,便被同名电视剧选中,作为片头曲进入大众视野,更进一步地扩大了影响范围。以致于很多人看到“雪花飘飘北风萧萧”这八个字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用《一剪梅》的旋律唱出来。

一剪梅怎么在国外火了(一剪梅为何会成为欧美年轻人的洗脑神曲)(15)

“雪花飘飘”挑战:让华人父母们阅读屏幕上几句他们常说的话,最后一句放上“雪花飘飘北风萧萧”。结果很多父母前面都能正常读,到了最后一句都直接唱了出来。

这种庞大影响力,为《一剪梅》的翻红提供了群众基础。

所以,只需给《一剪梅》一个“蛋哥”这样的洗脑燃点,便能让这个老梗成功复活。

优秀素质 广泛群众基础 让大家重拾记忆的洗脑燃点,这大概就是老梗翻红的必要条件吧。

03

在这个不缺创新的时代,人们却因为各式各样的理由,回顾起了曾经的经典:

伍佰于1996年发表的《Last Dance》随着台剧《想见你》的热播火遍全网;

一剪梅怎么在国外火了(一剪梅为何会成为欧美年轻人的洗脑神曲)(16)

《回家的诱惑》《家有儿女》《亮剑》的经典台词,成为网友的笑谈;

一剪梅怎么在国外火了(一剪梅为何会成为欧美年轻人的洗脑神曲)(17)

《武林外传》《我爱我家》《乡村爱情》等老剧,在新的语境下有了新的意义。

一剪梅怎么在国外火了(一剪梅为何会成为欧美年轻人的洗脑神曲)(18)

人们记住的,不再只有跌宕的剧情、精湛的演技或是深刻的思考。

那些被调侃、被重塑、甚至被误解的文字、声音和影像,也能给影视作品带来长久的生命力。

重要的是,这些“梗”作为一种通用的“社交货币”,融入了当代年轻人的生活之中——不止是线上的虚拟社交,还有线下的人际交往。

人们可能不记得《醉赤壁》,却熟知“确认过眼神”;

可能没看过《乡村爱情》,却知道“她扒拉我”;

“你要是唠这个,我可就不困了”,葛大爷光靠这句和他的表情包,《我爱我家》还能再战五百年。

或许事到如今,全员被洗脑的情况下,也没法去追究是谁自发传播,又是谁传播安利给其他网友。

因为,雪崩时没有一句雪花飘飘是无辜的(误)。

一剪梅怎么在国外火了(一剪梅为何会成为欧美年轻人的洗脑神曲)(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