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6岁的爱新觉罗.溥仪(宣统皇帝)和满清最后的皇太后隆裕太后接受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要求,以和平的方式放弃了全国的统治权,历史进入民国时代。满清的灭亡象征着2000多年的帝制时代终结,这无疑是进步的,但在边疆地区依旧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因为满清皇帝的特殊性,根据大清的祖制,满清皇帝其实有多重身份,他是满洲的族长、蒙古草原的大汗、汉人的皇帝、西藏喇嘛的保护人,在民族国家没有建构的情况下,各族是以对大清皇帝效忠而维系统一的,换言之,当时的边疆地区是对大清皇帝效忠,而不是对这个国家效忠,如今大清灭亡,那些有野心的人开始蠢蠢欲动。

内蒙古二战遗址在哪里(塞外四省长城以北的)(1)

实际上,当时取代大清帝国的北洋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于是特意让宣统皇帝在退位诏书中加了一句“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从法理上确定了中华民国对大清帝国领土的继承权。虽然退位诏书解决了民国的法理性依据,但民国初建,国势衰微,特别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混战,局势一片糜烂。当时的情况是英国图谋西藏,日俄窥视东北,沙俄虎视新疆、蒙古诸部。因为西藏有喜马拉雅山阻隔,英国人一时无法大规模入侵;东北因为日俄两强争霸,遂保持现状;新疆因为有爱国将领、新疆督军杨增新积极经营迫使沙俄止步;唯有内外蒙古最为麻烦。

内蒙古二战遗址在哪里(塞外四省长城以北的)(2)

就在清帝国灭亡的那一年,沙俄就策动外蒙的王爷搞“独立运动”,他们驱逐了清军在外蒙的驻军,外蒙实际上陷入“独立状态”,之后又被沙俄控制,虽然在1919年,北洋名将徐树铮短暂收复外蒙,但最后还是在1921年被迫退出外蒙,外蒙实际上就脱离了中国版图。外蒙的沦陷使得临近的内蒙岌岌可危,当时沙俄的计划是要占据长城以北的所有领土,号称“黄俄罗斯”计划,面对沙俄咄咄逼人的局面,羸弱的民国政府只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补救,来硬的显然不行,那就来软的呗。民国政府采取了颇具中国智慧的方案,那就是将内蒙拆分为4个省,并与内地省份犬牙交错,是所谓“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方案,因为四省都在长城以北,遂称之为“塞北四省”也叫“塞外四省”。

内蒙古二战遗址在哪里(塞外四省长城以北的)(3)

察哈尔省,1913年,北洋政府以直隶省口北道和绥远都统、察哈尔部、锡林郭勒盟设置察哈尔特别区,1928年改置为省,省会为张家口。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北京市延庆县,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大部,乌兰察布市东境。察哈尔位于塞外四省的中心位置,它东接热河省、辽北省,北邻兴安省、蒙古地方,西界绥远省、山西省,南接河北省。

热河省,1914年,北洋政府在热河地区设置热河特别区,1928年,改制为省。其辖区包括今天河北省的承德(也是热河省的省会)、内蒙古的赤峰、通辽部分地区、辽宁的阜新,朝阳,葫芦岛市建昌县,是沟通东北、华北和内蒙的战略要地。

内蒙古二战遗址在哪里(塞外四省长城以北的)(4)

绥远省,1914年,北洋政府将山西北部的绥远道与内蒙的兴和道建立绥远特别区,1928年,改称绥远省,省会为归绥(今呼和浩特)。全省辖境相当于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的海勃湾区,海南区、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及乌兰察布市大部(除化德、商都外)。

宁夏省,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为削弱西北马家军的势力,强化中央权威,将甘肃省分治,分置甘肃省、宁夏省、青海省。同年,国民政府决定设立青海省,并把甘肃省宁夏道设立为宁夏省,辖区包括今宁夏和内蒙古阿拉善、额济纳二旗。由此宁夏与热河省,察哈尔省,绥远省并称为“塞北四省”。

内蒙古二战遗址在哪里(塞外四省长城以北的)(5)

塞北四省由中央政府直接派员管辖,密切了塞北与中央的联系,强化了四省对中央的向心力,有效地遏制了当地分离主义的蔓延,是在特殊背景下能够实现的最优方案。塞北四省因国家危难而生,在国家危亡的时刻,担负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国家实力逐渐增强,为有效管理内蒙地区,中央政府审时度势,在建国后几年相继撤销了热河,察哈尔,绥远三省,将其统一整合为内蒙古自治区,只有宁夏省被改成为宁夏自治区,保留了基本的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