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及早期领导人之一;她是女权主义的领袖;她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领导人之一;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她在法租界三德里被捕,同年5月1日,她被押赴余记里空坪刑场,终年33岁。她就是中国共产党惟一的女创始人向警予。

她15岁立下鸿志1921年与周恩来(她15岁立下鸿志1921年与周恩来)(1)

向警予

幻想成为花木兰式的人物

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9月4日出生于湖南溆浦县商会会长之家。她排行老九,有几个兄长曾留学日本,自幼受其影响追求新知识,6岁入私塾。1903年,八岁的向警予成为全县第一个入学的女学生。她在校品学兼优,幻想成为花木兰式的人物。15岁在常德读书时,她就与丁玲的母亲余曼贞结拜姐妹,对天起誓:“姐妹七人,誓同心愿,振奋女子志气,励志读书,男女平等,图强获胜,以达教育救国之目的,如有违约,人神共弃!”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向俊贤由湘西到长沙,先后在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周南女校读书,改名向警予,表示对封建势力的高度警惕和反抗。在上学期间,她关心国事,当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签定后,她和长沙的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演讲,唤起同胞们救国救民的热情。周南女校被人称为“女革命家的摇篮”,向警予在这里因与蔡畅的同学关系而结识了蔡和森和毛泽东。

1916年,向警予从周南女校毕业,怀着“妇女解放”和“教育救国”的抱负,回到家乡。她四处奔波,克服重重困难,得到当地进步人士的支持,在县城西街文昌阁创办了男女合校的溆浦小学堂,并担任校长,聘请进步青年任教员。学校在她的主持下,传授新知识,提倡新风尚,宣传新思想。规模不断扩大,由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发展到八个班300多人,培养了不少人才。

1918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在湖南发起成立新民学会,以“革新学识,砥砺品行”为宗旨。向警予得到消息,很想出去干一番“真事业”。于是,她参加了革命团体新民学会,她与蔡和森的交往因此逐渐增多。同年10月,向警予和蔡畅等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成为湖南女界勤工俭学运动的首创者。

1919年“五四”运动的风暴席卷全国,向警予在溆浦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响应。她带领学校师生上街游行,在各商店向市民宣传抵制日货,并当众把一个日本制造瓷脸盆摔烂在地上,向广大群众发表演说,号召大家起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接着,她又组织了反日救国的“十人团”,开展抵制洋货的斗争。7月,向警予应蔡畅之邀,离开溆浦,到长沙参加发起组织“周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12月,她同蔡和森、蔡畅及蔡母葛健豪等30余人远涉重洋,赴法勤工俭学。

中国共产党惟一的一个女创始人

1920年初,向警予一行人来到巴黎,进入蒙达尼女子公学。在这里,她以顽强的毅力致力于学业,刻苦学习法文,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还广泛地接触法国工人阶级,受具有巴黎公社斗争传统的法国工人阶级的影响,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1920年5月,志同道合的向警予和蔡和森结为革命伴侣。在留学期间,向警予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密切注视着世界形势和国内斗争,表现出非凡的组织和领导才能。

她15岁立下鸿志1921年与周恩来(她15岁立下鸿志1921年与周恩来)(2)

1920年7月,蔡和森、向警予、蔡畅、李维汉等在法国蒙达尼公园合影

1920年7月6日至10日,在法的新民学会会员,在蒙达尼开了5天会,对于“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方法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蔡和森向警予明确地提出:“应用俄国式的方法去达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目的,即“主张马克思主义及俄式革命,实行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并“旗帜鲜明地提出成立共产党”,“认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神经中枢”,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1920年11月1日,毛泽东同志给蔡和森及在法诸友的信中,对蔡和森、向警予同志的主张表示“深切的赞同”和充分的肯定。

她15岁立下鸿志1921年与周恩来(她15岁立下鸿志1921年与周恩来)(3)

1920年,蔡畅(左一)、向警予(左七)等勤工俭学学生在蒙塔尔纪女校合影

1920-1921年,向警予不但与蔡和森共同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名称与计划,同时向各路宣传,陈诉建党之急。之后向警予与周恩来、李立三在法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几乎与国内的中国共产党同时建立。毛泽东1941年在延安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在法国,许多勤工俭学的人也组织了中国共产党,几乎是同国内的组织同时建立起来的,那里的党的创始人之中有周恩来、李立三和向警予,向警予是蔡和森的妻子,惟一的一个女创始人,罗迈(李维汉)和蔡和森也是法国支部的创造人。”

1921年初,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们面临无书读、无工做、无饭吃的威胁,2月7-8日,向警予参加了勤工俭学学生争取“求学权”、“生存权”的请愿斗争。还参加了进驻里昂大学的斗争,在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0月18日,法国当局以“强占校舍,扰乱治安”的罪名将蔡和森、陈毅等104人驱逐回国。

她15岁立下鸿志1921年与周恩来(她15岁立下鸿志1921年与周恩来)(4)

向警予入党照片

向警予也于1921年底启程回国。1922年初,向警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

中国现代史上卓越的妇女领袖

1922年7月,在党的二大上,向警予当选为第一个女中央委员,担任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开始领导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她号召广大女性团结起来,为解放自身投入到革命运动中去。

“为花季少女解开裹脚布,为广大妇女争取参政权,为底层娼妓寻求独立人格,谁说我辈不女权?” ——向警予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通过了向警予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妇女运动决议案》。向警予当选为中央委员,担任妇女运动委员会第一任书记。

1924年,向警予与李励庄、钟婉如、陈逸云等人筹建广东女权运动大同盟,任会长。6月下旬,向警予参与领导了上海闸北丝厂和南洋烟厂的大罢工计划,上海口14家丝厂1.4万余名女工要求改善待遇而罢工,厂主勾结军警进行镇压,一些工人被捕。在共产党员向警予等的帮助下,女工们提出了增加工资、工作时间10小时、释放被捕工人、承认工会等16项条件。向警予又发动女权运动同盟会、全国学生总会、闸北市民协会等团体声援女工的斗争,女工所提出的要求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罢工最终取得胜利。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11月17日,孙中山应冯玉祥邀请,接受中共的“国民会议”主张。孙中山号召召开各实业团体、商会、工会、农会、学生会等九个团体的代表参加的国民会议的预备会,但没有包括妇女团体。1924年12月21日,向警予主持的上海女权运动委员会等21个妇女团体成立“上海女界国民会议促进会”,发表宣言明确提出国民会议应有妇女团体参加,一切公私法律凡有碍于女权发展者应一律废除,另订男女平权及特别助进女权发展之宪法与法律。她还在《妇女周报》上发表了《国民议会与妇女》一文,文中写道:“妇女与男子不过性的区别,而其国民身份则无二致。”透过此话,可以想象发声者是以一种怎样高昂的姿态,为其所代表的广大妇女争取权益。

1925年3月19日,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女界代表团,针对段祺瑞政府的《国民代表会议组织条例草案》中关于选举与被选举权仅限于25岁以上男子的规定发通电,声明:“此等蔑视女子人格,剥夺女权的条例,吾妇女界誓不承认其有效。”

在全国各界妇女群起抗争的压力下,国民会议专门委员会特别审查会把第14条“凡中华民国男子满二十五岁以上”中的“男子”二字改为“国民”,但是,最后在善后会议议定的国民代表会议条例第14条中,照旧为“男子”二字。为此,上海市国民党妇女部于4月24日发表告全国妇女书和宣言。告妇女书中说:“特权阶级和一切保守反动的旧势力一日存在,妇女运动即一日不能抬头。”宣言指出:“我们应不犹豫地参加国民革命战线,协同一般人民推翻特权阶级和一切保守反动旧势力。”

由于政权掌握在北洋军阀手中,国民会议运动没有什么具体结果,轰轰烈烈的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也由此受到挫折。

“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

1925年5月,向警予任中共中央妇女部主任。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五卅惨案。“五卅”运动爆发后,积极组织和领导上海妇女参加斗争。发表40多篇有关女权解放的文章,指导中国的妇女运动。向警予亲自带领妇女部的一些同志深入工厂、街道发动女工参加罢工。向警予站在街头上,挥舞着拳头,滔滔不绝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者镇压工人运动的罪行。

1925年10月,向警予、蔡和森等受党中央派遣赴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者劳动大学学习。1927年3月向警予回国,在中共汉口市委宣传部和市总工会宣传部工作。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也发动反革命政变,党的大部分领导同志先后转移,向警予主动要求留在武汉,坚持地下斗争。有的同志考虑到她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在严重白色恐怖笼罩下的武汉太危险,劝她离开武汉到上海去,在极其险恶的局势下,向警予置生死于度外,继续留在武汉湖北省委机关工作。

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向警予在法租界三德里被捕。国民党对她实施了严刑逼供,但她始终大义凛然,严守党的秘密,严守共产党员的操守,表现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和崇高品格。国民党新军阀决定在5月1日这个全世界工人阶级的节日里处决向警予。向警予视死如归,在走向刑场的路上,沿途向广大群众进行演讲。国民党对此极端恐惧,宪兵们殴打她,想使她不再说话,但她仍然坚持地讲下去。刽子手向她嘴里塞进石沙,又用皮带缚住她的双颊,血沫从她的嘴角流出。

她15岁立下鸿志1921年与周恩来(她15岁立下鸿志1921年与周恩来)(5)

巾帼英雄向警予

向警予被押赴余记里空坪刑场,年终33岁。

“向蔡同盟”的传奇故事

向警予与蔡和森的结合曾被称作“向蔡同盟”。

他们的结合是志同道合、自由恋爱的结晶。1913年秋,蔡和森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在一师,他和毛泽东、萧子升三人品学兼优,志趣相投,都是杨昌济最得意的学生,人称“湘江三友”。1918年4月,他们共同组织的“新民学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胚胎之一。

1916年春,同样是杨昌济最得意的学生向警予从周南女校毕业后,冲破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回到家乡担任溆浦女校校长,走上了妇女解放和教育救国的道路。1918年底,向警予为联系湖南女子赴法勤工俭学之事到达北京,第一次见到了在湖南学生界中享有盛名的蔡和森。不久,向警予也加入了“新民学会”。她与蔡和森的交往因此逐渐增多。1919年底,蔡和森、向警予、蔡畅等五十多人乘坐法国邮轮从上海启航前往法国。在35天的航程中,向蔡两人经常一起观看日出,讨论学习和政治问题。在谈到个人婚姻问题时,他们都强烈地反对旧式婚姻,主张大胆追求新式爱情和理想的完美结合。当邮轮停靠在终点站法国马塞港时,“向蔡同盟”扬帆启航了。

她15岁立下鸿志1921年与周恩来(她15岁立下鸿志1921年与周恩来)(6)

蔡和森与向警予

1920年5月,二人在法国蒙达尼结合。仪式热烈而简朴,几十名中国留学生为这一对志同道合的新人送上了温馨的祝福。向蔡分别朗诵了两人在恋爱过程中互赠的诗歌,庆礼达到了高潮。不久,二人将这些诗作结集出版,题目为《向上同盟》,分别赠送给亲朋好友。

结合后,向警予给父母寄了一张印有一对十分可爱的小孩的明信片。她针对明信片上的小孩,借题发挥,写道:“和森是九儿真正所爱的人,志趣没有一点不同的。这画片上的两小也合他与我的意。我同他是一千九百廿年产生的新人,又可叫做廿世纪的小孩子。”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信中也说:“我与警予有一种恋爱上的结合。”“向蔡同盟”正是具有了健康向上、率真独特和丰富多彩的内涵,才平添了其无穷的魅力。

但由于生活习惯不合等原因,向警予与蔡和森共同生活了六年后,于1926年在莫斯科理智而平静地分手了。然而,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二人生活“同盟”虽已不再,但理想、事业和友谊的同盟却延续到他们生命的终点。得知向警予牺牲后,蔡和森悲痛不已,撰文悼念“我的妻”:“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

她15岁立下鸿志1921年与周恩来(她15岁立下鸿志1921年与周恩来)(7)

龟山向警予烈士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