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开始的院系调整,让厦门大学一夜之间损失了所有的工科,和厦大遭遇类似的综合性大学不在少数。然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坐拥发达的城市圈,京津冀、江浙沪、珠三角源源不断地给他们提供成长的土壤。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又有现成的工科类院校可供合并,提升工科实力至少还有底气。素有“南方之强”的厦门大学,它的强,究竟强在哪里?究竟是退步了,还是进步了?

厦门大学是怎样的一所大学(南方之强的厦门大学)(1)

我们先来看厦门大学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的表现。厦门大学的创始人、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曾这样说:中国领海面积与海洋资源不输任何国家,但海洋方面人才非常不足,沿海省份应该“奋起直追”。如此,海洋科学获评A ,全国数一数二,厦门大学没有辜负陈嘉庚的期望。计算机、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三个B ,现代新兴工科计算机、软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并没有掉队。

厦门大学是怎样的一所大学(南方之强的厦门大学)(2)

厦门大学是怎样的一所大学(南方之强的厦门大学)(3)

厦门大学是怎样的一所大学(南方之强的厦门大学)(4)

厦门大学是怎样的一所大学(南方之强的厦门大学)(5)

2019年,厦门大学重点发展的微电子拿下国家级平台获得经费2.02亿,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试点和一众工科强校(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等)并列第五。

厦门大学是怎样的一所大学(南方之强的厦门大学)(6)

“南方之强”,究竟强在哪?

厦门大学是怎样的一所大学(南方之强的厦门大学)(7)

厦门大学在院系调整之前,以文、理、工三科之强,全国闻名,尤以理工为著。

卢嘉锡,中科院院长,1934届化学系。

张存浩,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1943年化学系。

谢希德,复旦大学校长,“半导体之母”,数理系1946届。

陈康白,哈工大校长,化学系1928届。

柯召,四川大学校长,数学系1928级。

邓从豪,山东大学校长,化学系1945届。

陈景润,数学系1953届。

林太珍,建设部科技局总工程师,土木系1953届。

陈一坚,“飞豹”战机总师,航空系1949级。

从工科诞生到停办,共培养12届毕业生,1300余人,却走出了6位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1位美国工程院院士,2位IEEE Fellow,100多位全国重点大学教师及高级工程师。航空系招收七届学生共190人,占当时全国航空本科类学生的五分之一,仅在北航、南航、西工大三校任正教授的学生就有20余人,西飞、成飞、洪都飞设所所长、总师亦全部来自厦大。老一辈厦大理工人活跃在国家部委、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工矿企业的各条科技战线上,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都可以看出,早在厦门大学创建之初,就一直保持工科强校的优良传统。远离政治中心,受到干扰相对较少,科研实力一直首屈一指。

然而,辉煌的时刻,总是短暂的。1952年的院系大调整,厦门大学的全部工科、理科海洋系、航务、水产专科、政治系等损失殆尽。1958年,为了支援同省的福建大学筹备工作,厦门大学将数理化三系的126名教师和400多名学生全部调出去,这其中就包括了学校唯一的一位院士,卢嘉锡。这对于当时的厦门大学来说,如同釜底抽薪。

如今,厦大公卫领衔我国新冠疫苗5条技术路线中的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研发,还有国产宫颈癌疫苗、全球首款戊肝疫苗(第一个由FDA批准在美国试验的中国疫苗)、艾滋诊断试剂(全球使用量6亿 )等一大批原创成果,真正地把论文写在中国人自己手上。

厦门大学是怎样的一所大学(南方之强的厦门大学)(8)

写着“TAN KAH KEE”(注:陈嘉庚的闽南语拼音)字样的科考船停靠在厦门高崎附近码头,船长77.7米,宽16.2米,设计吃水5.2米,约3500吨,加两次油几乎可绕赤道一圈,能在所有无冰洋区自由穿行。这是中国第一艘采用国外方案设计、国内转化详细设计,厦大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世界顶级科考船,也是全国综合性高校中第一艘科考船——“嘉庚”号。

厦门大学是怎样的一所大学(南方之强的厦门大学)(9)

2020年,“嘉庚号”科考船启航前往西北太平洋,开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荒漠”重大项目的第一个科考航次。此次研究围绕以铁元素为核心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开展,最终为我国需求的碳交易以及寻找潜在的碳汇打下基础。

厦门大学的化学之强,可以用《Nature》等国际权威科学期刊评价:厦门大学化学学科已是中国化学学科的“Leader”(领导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该专业的毕业生成为中国化学学科建设的栋梁之材,其中的蔡启瑞、卢嘉锡两位先生对厦门大学化学学科的成长发展贡献巨大,被誉为厦门大学化学学科的“蔡魂卢根”。化学学科常年保持在8-10名院士,这放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田中群、孙世刚、叶思宇、谢毅、徐云洁等,都是厦门大学化学学科的杰出代表人物。

总结下:

大学的发展基本没有退步的情况,而是不进则退,厦大这些年的发展确实赶不上前部的985,更别说C9,就武汉的武大、华科都是强势发展上升,厦大偏居一隅,曾经的南方之强,仅仅是发展速度慢了。

综合实力是如此,但是都有自身突出的学科优势,在国家推动一流学科建设以来,厦门大学在优势学科上保持着强势。虽然工科之前损失严重,但现在也没有掉队太多,一直呈上升趋势。

院系调整、高校合并潮之时,大而全的综合性大学越来越吃香。双一流的政策下,未来的高校竞争更多的是比强势学科谁更多谁更专,大而不强的学校会缺乏竞争力,所以厦门大学又将迎来一次大好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