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一醉 诗(醉太平里的最不太平)(1)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一代文学之盛,是古代文学史上璀璨的明珠之一。不同于唐诗宋词的温婉儒雅,元曲的风格大多直白活泼,甚至可以说有些泼辣。就连写闺怨题材也不例外,比如《三番玉楼人》中的泼辣之语:“我将那厮脸儿上不抓,耳轮儿揪罢,我问你:昨夜宿谁家?”!

除此之外,元曲还有很强烈的讽刺性和批判性。元代的社会制度使读书人地位很低,政治上也是极其黑暗,民间怨声载道,因而使得元曲具备极为夺目的战斗光彩,其中的反抗情绪很高,攻击性十足,锋芒直指黑暗社会的弊端!这也是元曲的魅力所在,通俗直白而又泼辣的语言、批判讽刺攻击十足的战斗精神,使元曲在民间传播更广。

不如一醉 诗(醉太平里的最不太平)(2)

【醉太平】

元·无名氏

堂堂大元,

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

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

哀哉可怜。

这首元曲作于元末时期,作者不详,推测应为民间无名艺人。曲名“醉太平”,曲义却是“最不太平”。元末政治极度黑暗,官场自上至下骄奢淫逸、腐败不堪,导致国库亏空。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朝统治者加重赋税,又大量发行新纸币造成市场通货膨胀。朝廷只顾享乐,而水利失修又导致黄河泛滥,百姓流离失所,最后爆发了红巾军农民起义!这首元曲所描述的就是这样“不太平”的历史现状。

不如一醉 诗(醉太平里的最不太平)(3)

开篇头两句就义激愤的语气道出社会黑暗动乱的根源:“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对"大元"作进行完全否定。"堂堂"二字,更显激愤,讽刺轻蔑之意十分明显。

而后便开始陈述因奸佞专权造成的社会黑暗和动乱:“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开河和变钞是元末的两项政治举措:水利年久失修导致黄河泛滥,为治河征民夫十五万,河灾加重役使百姓水深火热,民怨沸腾;而变钞是元统治者荒淫挥霍致国库亏空,为弥补亏空大量发行新纸币,以致货币贬值粮价飞涨。这两项举措都是元朝黑暗的代表,直接引发了红巾军农民起义的爆发!

不如一醉 诗(醉太平里的最不太平)(4)

紧接着作者连用短促的三言句式描述元朝种种骇人听闻的黑暗情状“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官法分蒙汉三六九等的民族政策、刑法则苛刻严峻,官员作奸犯科,盗贼竟登堂做官,颠倒黑白;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竟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结尾一句“哀哉可怜”满是痛恨、感伤和无奈的情绪,悲哉哀哉,朝廷可恨而百姓可怜!这首元曲整篇以辛辣明快之语直白陈述时事,咒骂元朝政治,音韵铿锵,若吐骨鲠,义正词严,痛快淋漓,可谓是锋芒毕露,让人叹为观止!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