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地域黑,其实也是颇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比如,某某地方的人都特别懒,某某地方的人太爱算计,总之是一言不合打翻一票人。

有一种心酸叫欲哭无泪(其实也是颇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1)

不过呢,现在我们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样的情况毕竟没有那么多了。但是古代特别是先秦还未统一的时候,就有各种诸侯国被黑,重点是其他诸侯国的人往往采用寓言这种普及流传度最高的方式,也可谓“煞费苦心”啊!

一、先秦时期的地域黑

(一)宋国

要说先秦时期被黑的最厉害的诸侯国,首当其冲的是宋国(现位于河南商丘一带)。宋国人为中国的成语宝库贡献了很多宝贵的成语,如“揠苗助长”讲的是宋国的农夫急于求成去拔禾苗,结果禾苗全部死了;“守株待兔”也说的是宋国的农夫遇到了一只兔子,兔子撞到树上死了,莫名其妙捡了个便宜,就天天坐等不劳而获的故事。

有一种心酸叫欲哭无泪(其实也是颇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2)

除了这两个经典故事,宋国人还友情贡献了“智子疑邻”、“朝三暮四”、“曹商舐痔”的故事,可谓是被黑的体无完肤。这可能与宋朝是商朝移民有关吧。

(二)郑国

除了宋国,被黑得最惨的就是郑国(今河南中部一带)了,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郑人买履”,小编记得以前上语文课的时候,还表演过这个故事,被黑得这么深入人心也是挺不容易的。除此之外,“买椟还珠”的故事也是黑的郑人,这可能与郑国人爱经商,刻薄少恩的风气有关。

(三)杞国

可能许多读者对“杞国”不太熟悉,但一说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可能就会恍然大悟了。实际上,杞国是中国历史上自夏代到战国初年的一个诸侯国,自杞东楼公起,有史料可考的传了二十位国君。直到公元前445年,杞国亡于楚国,其地尽归楚国。

有一种心酸叫欲哭无泪(其实也是颇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3)

杞国在春秋时期多次被鲁国、宋国逼迫迁都,在给杞国筑城的工地上,鲁国人也毫不客气地指责杞国人是东夷,为他们筑城简直是姬姓诸侯的耻辱,是违背亲信礼法的。所以“杞人忧天”这个成语也不能说是空穴来风,这样一个饱经忧患的国家造成了国人的忧患意识也很能理解了。

二、南北两方的地域黑

南方人和北方人互相看不惯在古代也不是啥新鲜事儿了,比如宋太祖赵匡胤就曾说:“后世子孙无用南人作相,内臣主兵”。当时把“南人为相”与“宦官执政”,“杀谏官”共同视为旧时朝廷的三大弊端。宰相寇准公开表示对福建人的不满,说“南方下国人,不宜多士”。

有一种心酸叫欲哭无泪(其实也是颇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4)

明朝洪武年间著名大案“南北榜案”,也是和地图炮有关联的。明洪武三十年会试,所录51名全都是南方人,北方人一名未取,落第学子告考官鄙视北方人。朱元璋名人重新判卷,增录北方人,但效果不理想。朱元璋愤怒地处理了相关官员,然后亲自策问,录取了六十一人,全是北方人。自此以后,明朝科举南北分榜,地域亲疏更加明显,拉帮结派成为常态,是造成日后党争的重要原因。

三、夜郎

许多人知道夜郎国都是因为“夜郎自大”,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然而,读了《史记》才知道夜郎不过是背了一个锅,事情其实是这样的:

有一种心酸叫欲哭无泪(其实也是颇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5)

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后,为寻找通往印度的通道,便派遣使者出行,到达了云南的滇国。滇王问了汉使:“汉孰与我大?”后来汉使返长安经过夜郎时,夜郎国君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其实夜郎国本身就是一个天高皇帝远的小国,他只是想要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本身是人之常情,但却被后世曲解为向汉王叫板,着实比较憋屈。

据记载,夜郎国灭于西汉末期,主要是它国家小脾气大,和南方其他小国发生争斗,又不服从朝廷的调解。于是汉朝新上任的郡守深入夜郎腹地,斩杀了夜郎的末代国王,平定了叛乱。从此,夜郎国就好像消失一般不再见于史籍。

有一种心酸叫欲哭无泪(其实也是颇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6)

照我说啊,地域黑真的也没啥意思。同志们,和谐的美好生活还得靠咱青年加把劲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