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不但是网络情人节、表白日,还是世界计量日。
计量,古代称为“度量衡”、度,“然后知长短”,量,“为之斗斛以量之”,衡,“犹衡之轻重也”,简单说就是长度、容量、重量。
现在计量早已不局限于“度量衡”或是“尺斗秤”,包括时间计量、长、热、力、声、光、电计量,化学、生物计量更是迅猛发展。
想象一下,这些计量单位都不统一的话,我们的生活得有多混乱!
所以,这一天,我们 应该向最早实现全国度量衡统一的秦始皇表白。
最早的测量工具——我们的身体
布手知尺
咱们的祖先首先拿什么东西测量呢?
最直接、简单、粗暴的办法——人的身体。
成语“布手知尺”。
象形字,尺就是如图所示。不过“布手知尺”限于男子,女子的手小怎么办呢?
古代人管女人拇指指尖到食指指尖的长度为“咫尺”。
成语“近在咫尺”,你懂是什么意思了吧。
掬手成升
掬手成升,也是用手来测量。两手合盛就是掬,一只手盛的就是“溢”。
举足为跬
举足为跬,古代如何测量田地对农业生产活动来说至关重要。古人发明了以“步”为依据的测量的方法。
《毂梁传》:古者,三百步为里,二百四十步为亩。
商鞅说,举足为跬,倍跬为步。也就是单脚迈出一次为跬,双脚相继迈出为步。
耳熟能详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也从这里来的噢。
其他人体的还有仞:一人之高。寻:人伸开双臂之长……
当然,后来,人们就开始制作标准器和计量工具了。
图为新莽嘉量,刘歆等人设计制造的标准量器,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学会度量衡,才能找到自己的Mr. Right
在未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间异中有同的容量单位。如果两家人谈婚论嫁时谈男方出多少聘礼时:
魏国人说,内含5000溢谷;韩国人说,我也有5000溢谷;赵国人说,我也有。
一位中山国人说,我出5000升谷;一位楚国人说,我也出5000升!
最后,一位燕国人说,我愿意拉500觳!
问题来了,谁是最大方的人?
其实,三晋地区的容量单位有很多相同之处,一溢都大约在160到175毫升之间。其中赵国可能稍微多些,魏国可能稍微少些。
而中山国受到赵国影响较大,一升约180毫升,跟赵国也差不过。
楚国的一升则差别有些大啦,差不多是224毫升左右。
而燕国地处北方,是周王朝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春秋时与中原各国联系较少,度量衡较有别于各国。1觳是约1750-2000毫升。
所以,答案是楚国人最大方!
谈婚论嫁都这么累,做个买卖心更累吧。学好度量衡多重要!
当然,有人会说,找真爱,哪能光看聘礼呀。最起码是“八尺男儿、才高八斗、不为五斗米折腰、腰缠万贯……”
身高八尺
话说的简单,不学好度量衡也不行! 我国历朝历代的度量衡单位不尽统一。
先来说说身高八尺。
《战国策》里很有名的一段故事《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他问老婆,我与城北徐公谁美?老婆说,你美。他又问小妾,小妾也说你美。他又问客人,客人也说你美。后来,他见到了徐公,觉得人家比自己美,想了想,老婆偏爱我,小妾惧怕我,客人有求于我。他就拿这一套去劝诫齐威王,让其广纳言路。
邹忌美不美呢?八尺有余。古代人说五尺之童,六尺之孤,七尺就是成年人了。
邹忌身高八尺,战国时期,一尺大概是23.1厘米,大约是184CM左右。
如果早生些年,春秋时期一尺才20厘米,身高八尺才160CM。那会儿说一个人身高八尺,放今天就是二等残废了(绝无歧视,小编自嘲而已)。
不过我们经常说七尺男儿,七尺到底是多少呢。按照南北朝以前的度制,所谓七尺男儿无非是在1.7米左右,这和现在的人们的平均身高相差无几。所以说,七尺男儿的身高应该是1.7米左右。当然,武大郎身高五尺到底有多高,大家可以自己算一下。
那么生在清代呢?
詹世钗有“中国巨人”之称,19世纪清朝人,生于道光年间,卒于光绪年间。
他的父亲詹真重身高八尺。
那时候,一尺约合32厘米。
姚明见了他也要仰头,怪不得只能叫“小巨人”了,呵呵呵呵呵。
詹世钗身高未经医学官方证实,有些人说他身高三米。据说他去世时棺木260cm。
再说才高八斗、不为五斗米折腰
“才高八斗”来自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一石等于十斗,一个人的文采占了天下的80%,当然是大牛了。
斗即是我国古代的容量计量单位,也是容器。我国古代量制通常1斗=10升,但历朝历代的升的量制不同。
虽说成语本身是虚指吧,但算一算,斗跟斗不同,相差太多,难免有些奇怪。
简单说来,元明清八斗是唐朝八斗的三倍多,是东西汉斗的五倍多。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那么他那时五斗米是多少呢?
《中国经济通史_秦汉经济史(上)》认定:汉代1石=2市斗,1市斗=13.5斤,即可5市斗=67.5市斤。
原来不过是60多斤粮食,而且也不是什么日本大米或者五常大米,所以陶渊明的高风亮节更有可能是嫌薪水太低主动辞职而已。
腰缠万贯
还有腰缠万贯,在古代,“贯”既是穿钱的绳索,也是计量铜钱的单位,一千个铜钱为一贯。一般一贯铜钱等于一两银子。且慢,你说的一两银子是多少?
我国重量单位与度、量单位的繁杂如出一辙,主要有丝、毫、厘、分、钱、铢、两、斤、石等,以我们最熟悉的两为例。
影视剧里结账时,叭叭的放一两银子,在每个朝代也是不同的。
唐朝时一两是42克,宋元明清也相差不大,可往前数,战国时期,只有16克,东西汉也只有15.4克左右。
而且因为朝代不同,银子的购买力也不同。有人说在明朝以前,银子大概相当于一百到四百元人民币不等。腰缠万贯,也就是拿着一万两银子,大概在人民币一百万到四百万之间,确实不少(只要别在北上广买房)。不过从一百万到四百万这差别也太大了吧。
统一度量衡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除了商鞅、秦始皇,历朝历代早已认识到不统一度量衡的危害,他们都在统一的路上走啊走。
隋文帝统一度量衡:“以古三而为一”。一尺约合29.5厘米,一升约600 毫升,一斤约750克。
唐朝时的《唐律疏议》:是迄今我国保存下来最早、最完备的法典。
北宋时,太宗下令统一度量衡。刘承珪创制 两支小型戥秤,用做称量国库银两的标准衡器,并校准和颁行了成套砝码。
明朝时,从1368年到1566年,政府共颁布了有关度量衡的法令约17次,洪武元年,令兵马司并管市司,三日一次校勘街市斛、斗、秤、尺,并依时估定其物价。
清朝时,乾隆皇帝对度量衡标准的完善也做过深入研究,并再定“权量表”,由工部制造一批营造尺标准器。
咸丰八年(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请外国人帮助办理税务,从此海关大权旁落。外国入侵,海关度量衡的产生,更加加剧度量衡混乱,加快社会动荡。
1875 年5月20日,法国政府召集了“米制外交会议”,二十多个国家派出了政府代表与科学家出席会议,正式签署了“米制公约”。
这对我国影响巨大。
1927年南京政府成立,颁布《中华民国权度标准方案》, 规定万国公制(即米突制)为中华民国权度之标准制。长度,以一公尺为标准尺;容量,以一公升为标准升;重量,以一公斤为标准斤。
解放后,我国《计量法》1985年颁布。现在凡是有一点物理常识的人都会知道国际单位制了。统一的感觉很不错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