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汉初的无为而治政策已经不在适应当前的情况

汉朝初期,整个社会百废待兴,统治者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经济上轻徭薄赋,在思想上推崇清静无为的黄老学说。

然而经过文景时期,经济的逐步恢复,国力的逐步加强,到了汉武帝时期,已经不能满足无为而治这样的理念了。而这个时候,儒家学说中的春秋大一统、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比较契合汉武帝心中的想法。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如何形成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

第二、加强皇权已经成为了统治者的迫切要求。

汉武帝刚刚继位的时候,实权并没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是在窦太后的手中,而窦太后则是黄老学说的坚定支持者,这与汉武帝内心的想法严重相悖!

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率先做的,罢免了一些学习法家和纵横家的官员。当时的御史大夫赵绾,褒扬儒学、贬斥道家,时常鼓动汉武帝进行政治改革,这大大惹恼了窦太后。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如何形成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

建元二年,窦太后便罢逐了御史大夫赵绾,还将同样崇尚儒学的太尉窦婴、丞相田蚡给罢免了,朝中的儒家势力至此大受打击。直到建元六年,窦太后崩逝后,才得以恢复过来。

此时窦太后的势力已经瓦解,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建议:“凡是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的各家学说,排除出去。”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如何形成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

为此,汉武帝下旨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还提升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孙弘为丞相,优礼儒生数百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