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关雎的赏析(一见倾心携子之手)(1)

《关雎》,《诗经》开篇第一首,讲述了男主人公对一位少女一见钟情、终成佳配的爱情故事。

先来欣赏一下这首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关雎的赏析(一见倾心携子之手)(2)

一、文字释义

关关是水鸟叫声。雎(音居)鸠就是水鸟。洲是指水中的陆地。

窈窕:心美是窈,形美是窕,“窈窕”即身心俱好。淑是善好,逑是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寤(wù):睡醒。寐:睡着。思服:思是语助词,服是思念、牵挂。

“悠哉”一句。悠哉写心,辗转写身。悠是深久挂怀,辗是半转身躯。

琴瑟。据史料说由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所发明,地点是在“伏羲之都”的河南省淮阳市。为了顺畅人心,调和阴阳。

琴与瑟均由梧桐木制成,带有空腔,以丝绳为弦。

诗经关雎的赏析(一见倾心携子之手)(3)

二、内容浅释

该诗的分段,《毛诗》中主张分三段,“《关雎》五章,章四句。故言三章,一章章四句,二章章八句。”

第一段是前四句,诗中的主人公一眼爱上了这位美好的女子,一见钟情,从此再难忘记。

第二段是八句,从男主人公方面落笔,叙述他的一往情深,在未得淑女时的思念之真。

关于这个“流”字,朱熹的《诗集传》认为,这句是指顺着流水去采荇菜。笔者深以为然,虽然都是采摘 ,但是“顺流”而采,顺其自然,更符合这个时候的实际生活。

第三段的八句,说主人公求得淑女与之成婚以后,将千方百计同她鱼水和谐,使她心情欢乐舒畅。“采”字表明实际追求的行动,真心而发,表现于外。

“芼”,朱熹解释说有“熟而荐之”的含义。

第三段带有浪漫主义情调,抒情主人公为爱情获得成功的美好前景的陶醉。

诗经关雎的赏析(一见倾心携子之手)(4)

三、有感于主人公的至真

成语“琴瑟之好”,形容夫妻间感情和谐。出处就是本诗中的句子“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还有《诗经》另外一首“小雅”的“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诗歌采用了赋、比、兴等几种表现手法。

诗中的主人公,从一见倾心,到求而不得,再到认准了心目中的“窈窕淑女”,付之行动,去“左右采之”,再到琴瑟以友、两情相悦的“左右芼之”,直到夫妇钟鼓相和的友之乐之。

付之以真,报之以珍。由相遇而相知倾心,得百年琴瑟之好合,这就是“诗经中的《关鸠》。

相传,《诗经》是孔子编纂。诸子百家里面,唯有儒家,把家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夫妇相知相合,则是家庭和人伦的开始。

诗经关雎的赏析(一见倾心携子之手)(5)

四、浅译(意译)。

水鸟的答唱,在水中的绿洲;美好的少女,是我心中的佳偶;

长长短短的荇菜,左右去采摘;美好的少女,走进我的梦里来;

得不到她的情,心中全是她的影;对她深深的思念,让我彻夜难眠;

高低不齐的荇菜,和你左右去采摘;美好的少女,抚琴调瑟,互为知音;

深浅不一的荇菜,和你左右去采摘;美好的少女,鸣钟击鼓,相伴相悦。

诗经关雎的赏析(一见倾心携子之手)(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