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师生关系如何才能摆脱物化】日前,有家长通过社交媒体向深圳市光明区相关部门反映称,该区一中学初二年级家长委员会在教师节到来之际,发动所有班级的学生家长集资为教师购买礼品。对此,教育部门回应称,经调查,相关情况反映属实,但此为该学校家委会自主行为,学校教师均未参与,目前已通知学校要求家委会将集资款退还家长。每年教师节前的此类新闻,总能引发社会关注。尊师重教是中国传统,也是一个追求进步发展的社会的应有风尚。那么,以什么方式尊师重教,则折射出什么样的社会风气。集资送礼无疑“物化”了这种社会关系,将尊重的精神关系和情感关系通过礼物变成了物质输送关系。在如今的师生关系中,尊重是一种平等关系,而非权力关系;被尊重的是老师的工作付出,而非地位差异;应当尊重老师在德行上的楷模示范,而非简单地对老师阿谀奉承。或许,只有老师在师德规范的约束下“不收”,家长认清尊师重教的真正含义“不送”,才能让师生关系摆脱“物化”,也才能使教育生态变得更好。

师生关系的模式(师生关系如何才能摆脱物化)(1)

来源: 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