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是哪里的冰川融化(地球北极气候变暖)(1)

2019年将成为对抗气候变化的分水岭年。英国央行行长马克卡尼(Mark Carney)最近向银行家们明确了气候变化的经济危险性,警告英国金融城"严肃对待气候变化或赔钱",表明这一信息最终正在渗透到有影响力的机构中。

然而,在一个已经"烘烤"了几度变暖的系统中,政策仍然严重滞后于环境紧迫性,各国政府被各种国家危机分散注意力,这种积极的言辞是否转化为有意义的行动,以及是否如此迅速地减轻最坏的影响,仍有待观察。

立即采取有意义的行动至关重要,以避免随着气候变暖,我们现在不可避免地面临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压力进一步恶化。虽然我们经常以全球平均值报告气候变化,但在某些地方,气候变暖的影响比其他地方更强烈。尤其是北极,其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两倍多,因为覆盖北极大部分地区的敏感海冰、冰川和雪加剧了变暖趋势。

全球变暖是哪里的冰川融化(地球北极气候变暖)(2)

这是因为雪和冰具有很强的反射性,就像一面镜子,反射太阳能回太空。当气温升高,冰雪反射性变差,完全融化时,就会露出黑暗的陆地或海洋。这使得地球的反射性降低,这意味着有更多的热量来加热地球。这种影响在北极地区尤为明显,但也波及全球气候系统、经济、基础设施和人类社会。

北极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受害者,但同时也是全球气候影响的强大加速器,这意味着我们都要为温暖的北极付出代价。

北极是北半球大部分冰雪集中的地方。它是我们的大部分冰川位于山谷中的地方,也是大陆大小的格陵兰冰盖高高地坐落在古老大陆地壳之上的地方。冰川和冰盖都在缩小,每年由于气温变暖而损失数十亿吨冰。这是一个主要问题,因为它给海洋增加了水,使海平面上升。这不是局部问题。

更高的海平面意味着沿海地区和洪泛平原变得不适宜居住,沿海和河岸侵蚀加剧,农业、住房、公用事业和商业用地丧失,以及风暴潮深入内陆,造成更多损害。据估计,如果我们继续保持目前的碳排放率,到2100年,单单海平面上升就可能每年从全球经济中抹去14万亿美元(Jevrejeva等人2014)。

全球变暖是哪里的冰川融化(地球北极气候变暖)(3)

最近有人估计,到本世纪末,在当前国家承诺的排放情况下,北极变暖将为气候变化的全球经济成本贡献66.9万亿美元(Yumashev等人2019)。

近400万人生活在北极地区,他们的文化、传统和生计与气候变暖威胁的寒冷环境密切相关。同时,较暖的温度提供了一些机会,例如,冰川、冰盖和冰盖的退缩将使人们能够进入新的地区进行矿产、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以及新的航运路线。然而,尽管对当地经济有利,但开采这些资源将对环境造成破坏,并加剧全球气候危机,引发敏感的地缘政治问题。

北极冰的变化影响了当地和低纬度地区的天气,包括北欧和北美的主要人口中心。由于冰是冷的,它会影响其上方空气质量的压力,从而控制喷射流和极涡的形状、位置和强度。随着北极冰层继续消融,极端天气事件将继续增加频率和规模,加剧洪水和干旱以及相关现象,如野火和山体滑坡,不可避免地造成人员伤亡和家庭、企业和基础设施受损。

这不仅发生在遥远的无人居住的北极冰原上,而且已经发生在我们所有人身上,全世界。即使那些没有直接受到这些环境危害的直接影响的人,也会因保险成本、生活成本和全球经济疲软而遭受损失。

全球变暖是哪里的冰川融化(地球北极气候变暖)(4)

北极变暖的生态成本也很高,由于环境的快速变化和入侵物种的向北迁移,本土的、适应寒冷的物种越来越接近灭绝。人们观察到灰熊向北迁移到以前只被北极熊和北极狐占据的地区。另一个生态成本是,寒冷的海洋比温暖的海洋酸化得更快,威胁到海洋野生动物,尤其是那些依靠低酸度、富含碳酸盐的水来建造贝壳的物种。北极海冰的迅速下降是海豹和北极熊生存的基础。

此外,随着北极熊栖息地的缩小,这些动物被迫更频繁地与人类接触。冰川的融化也将污染物释放到河流、海洋、湖泊和土壤中,供植物吸收,供动物食用,将食物链集中起来,这意味着人类最终会消耗更多的剂量。

北极变暖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北极本身就是一个受威胁的景观,对我们燃烧化石燃料施加的压力敏感而脆弱。北极和低纬度地区之间存在着强烈的联系。通过气温升高,北极地区很容易受到远距离碳排放的影响,但同时,低纬度地区的人类也很容易受到北极地区扩大的环境危害的影响。

全球变暖是哪里的冰川融化(地球北极气候变暖)(5)

这些强有力的相互联系意味着保护和管理受威胁的北极首先是在国内采取对环境负责的行为。北极变暖的代价是财政、人道主义和生态方面的,由地球上的每个人承担。随着温度的持续上升,成本将增加。

必须有一个全球运动,将化石燃料留在地下,依靠可再生能源,同时减少废物产生,采取有气候意识的行为。反馈中仍存在不确定性,加剧了北极变暖,冰川和冰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必须作为紧急事项加以解决。

了解和监测北极的变化是准确预测变化时间表的关键,以便及时采取适当的管理和缓解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