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打不出这个字(这个字越看越不认识)(1)

当我盯着一个字看很久,突然间会觉得这个字越来越奇怪,而且我有点儿不认识它是什么字了。

以上描述的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应该会经常遇到。看一个字久了会突然间不认识,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汉字中,英语等其它语言也同样会遇到这种现象。甚至就连一幅熟人的照片、一个熟悉的地点,看久了之后都有可能会突然觉得陌生起来。

这种现象我们都知道,但或许还不清楚它是什么?其实,这种心理学现象被称为“语义饱和”。

很多人都打不出这个字(这个字越看越不认识)(2)

早在1907年,伊丽莎白·塞弗伦斯( Elizabeth Severance )与玛格丽特·弗洛伊·沃什伯恩( Margaret Floy Washburn )就对英文中的类似现象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玛格丽特是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位女博士,她的这项研究招募的志愿者也都是女性。她们让志愿者观看每个单词三分钟,然后报告自己的感受。此后,还有研究者让志愿者大声重复朗读单词,也观察到了单词词意丢失的现象。1962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研究者里昂·雅克布维茨( Leon Jakobovits )在其博士论文中首次将英文中的这种现象命名为语义饱和( Semantic Satiation )。

而针对汉字饱和现象的研究则起步较晚。1994年,台湾的郑昭明教授就对发生在汉字上的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并将其命名为字形解体或字形饱和( Orthographic Satiation )。

此外,1996年,日本学者二濑由理( Yuri Ninose )与行场次朗( Jiro Gyoba )也对日文中的汉字( Kanji )中的类似现象进行了研究,并将其命名为完形崩溃( Gestaltzerfall )。完形( Gestalt )也被称为格式塔,是德文词“整体”的音译,完形崩溃也就是汉字整体的崩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语义饱和的原理在于“注意力转移”,当人眼对一个字盯了一段时间后,大脑会不由自主地只注意字的某一部分,从而使这个字丧失了整体感,继而对这个字的读音和意义的记忆也会变得模糊。这种大脑的行为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因为在盯着一个字太久之后,会自动引起神经活动的抑制,形成联想阻断。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这种饱和阻断现象均发生在字形到语义的联接过程中。因此,人先会对字音感到困惑,继而失去对字义的联想能力。

看来什么事情都要讲求适度,一个字看久了都会有“副作用”,竟然不认识了。

声 明:本文内容由 OAE 中国办公室编辑负责整理。文字及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