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边缘化的群体(边缘人的迷失与救赎)(1)

2018年7月3日,有外媒报道“寡姐”Scarlett Johansson将会出演一部由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片名暂定为《Rub & Tug》。她要要饰演的人物,是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钢铁之都” 匹兹堡红灯区里,横行霸道的色情业大佬Dante “Tex” Gill登特·特克斯·吉尔——一位跨性别者。1970年代匹兹堡的色情业大佬、经营着非法按摩店,与同志社群关系密切,喜欢穿男装。影片聚焦“她”与女友Cynthia的情感线,以及如何在男性主导的黑暗产业中争夺权力。

“寡姐”及这个角色都受到很大的争议,一些自媒体称她饰演的是“姬圈扛把子”,更有网友直接说她出演了一个女同性恋。目前国内没有关于跨性别者人数比例的统计数据,但据香港大学专门从事性与性别研究的萨姆·温特在2016年估算,在香港,每300个人里有一个跨性别者。北京性少数机构跨性别小组的负责人表示:根据目前一些与跨性别者有关的论坛规模来看,这一人群的比例不会低于万分之几,而国外的统计资料有关这一人群的比例,则从十万分之几到百分之几都有。据美国国家跨性别平等中心估计,美国跨性别者的人数在75万~300万之间,占人口总数不到1%的比例。而印度跨性别者身份合法化的报道中显示,印度跨性别者的人数有300多万。Transgender(跨性别者)的数量不算少,然而社会对T群体的关注和了解依旧有很大的空白。

跨性别这个词是个集合名词,它并不像LGBT中的LGB一样单指性取向,它涉及到各种与性别角色部分或全部逆转有关的个体、行为以及相关群体。不过,对于跨性别这个词的定义问题还有很多争议,不过已经有一种定义被广泛的接受。跨性别通常是指一个人在心理上无法认同自己与生俱来的生理性别,相信自己应该属于另一种性别。这是一种精神医学上的分类定义,通常用来解释与变性或异性装扮癖相关的情况。医学界也经常使用性别焦虑、性别认同障碍或性别认知障碍来解释跨性别者。

跨性别有许多种类,其中有两个基本的跨性别者,通常使用的名称为:Trans man(跨性别男性,女身男心,FtM)、Trans woman(跨性别女性,男身女心,MtF)。

安徽大学16级的氩茶(化名)就是一名MtF。在“她”上小学之前,刚有性别意识的时候,就想成为女孩子,觉得自己就应该是那样。小学的时候和女孩子在一起玩的比较多,初中的时候就开始刻意避开了,初中的时候还偷偷收集过很多小饰品,也写过手账,会看少女漫画。但对外界“她”一直假装自己是直男。氩茶真正有跨性别者的概念是在高中的时候。但是一直都很确定,小学的时候就有关注变性手术了。

氩茶是一个“独居者”,无论男女,“她”一直都喜欢和别人保持距离,和大多数人太亲密都使“她”很难受。高中还因为这种事情被几个自来熟的男同学欺负过。一开始的时候“她”还不在意,但是容忍只是使他们更过分,最后演变成霸凌者天天用言语侮辱“她”,“她”又不会说脏话回嘴。“带头欺负我的还用圆规扎我。后来有一次真的很生气,就揍了他们一顿(其实没揍到,就满屋子追着跑),那之后就没人欺负我了。”

在出柜之前氩茶从来没有被怀疑过,“她”看起来就是非常直男,“演起来自己都害怕”,刻意压低声音说话,蓄须,头发剃到非常短。“别扭也没办法。非常非常难受,几乎每天都很焦虑,但是不想让父母操心。想毕业之后自己挣钱吃药手术什么的。结果还是被妈妈发现了就索性出柜了。” 在老家的时候为了拿测试结果准备以后出柜用去,氩茶看了心理医生,自己去的,医生说帮不了“她”,“毕竟我们那个小县城的心理医生也没遇到过。他说这种情况扭转回正常的男性心理是小概率事件,我要是愿意的话可以做心理纠正。”检查后没过两天“她”吃激素药被家里人发现了。“他们理解但是不同意,也没强烈反对,只是说这些事情由我自己来。他们发现之后,药就被强制停了。”氩茶说出柜了之后,有一些哥们类的朋友就不把“她”当同性看待了,在一起玩的就不多了,虽然还是好朋友,不过反而看起来像是隔了距离一样。女性好朋友就很多了,从小学到高中,不久前“她”还和初中的小姐妹去喝酒喝了个通宵。

跨性别也分轻重程度,跨性别者不一定会进行医学性别重整治疗(medical gender reassignment therapy),而且他们可能也不会对这种步骤感兴趣。有些跨性别者不主张通过手术来改变,而有些跨性别者迫切希望通过手术改变自己的生理性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变性人。轻度跨性别者并不排斥自己的生理性别和生理特征,不想变性。但是喜欢在形象打扮上效仿异性,异装原因各式各样,但统一表现为拒绝或不怎么情愿换下异装。长期做顺性别的着装打扮会有不舒坦、不是自己的感觉,最重要的是穿着异装时,不会产生性兴奋和性满足感。中度跨性别者会排斥自己的生理性别或第二性征,在穿着异装时,也可能会刻意遮挡部分生理特征。通常表现为:生理女性排斥胸部,觉得胸部恶心、难看或觉得它是一种负担;生理男性排斥生殖器官,想要将其弄平、遮盖。有部分人会想通过手术、吃药来消除或减轻自己的生理特征,也有部分人可以认同自己的生理性别,但就是反感自己的第二性征,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但不管表现如何,都是跨性别者。重度跨性别者则反感自己的生理性别和生理特征,强烈希望通过手术来完全改变自己的生理性别。

氩茶是个中度跨性别者,直到“她”大二去北京做诊断,被停掉的药才继续。“我和妈妈双方协商一起去的,她就觉得老家这个心理医生不靠谱,觉得我可能并不是这样,而是被网络或是小说里的内容蛊惑了一样。然后我就说去北六看靠谱的医生。诊断的医生丛中大夫(著名医生,北京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几乎就是一直听我说话,问我一些很直接的问题,我如实回答,然后下诊断。就做了那一次测试。”

氩茶说“她”的母亲现在也不是妥协了,只是认清现实了,“她现在还想把我纠正过来。”氩茶三个月来北京体检一次,然后开药,“她”需要吃一段时间药才能手术。“手术想越早越好,但是过不去父母那道坎,他们什么时候签字就什么时候OK。”

目前的氩茶虽然留长头发,现在日常还是穿男装,有的时候会穿女装。“父母不给我穿女装出门,不过在学校这边他们也管不到。”“她”和之前的室友说过自己的情况,“不过班上的同学应该都能看出我不一样,辅导员、老师知道的比较多,不然我也请不了假。大家都很好啊,就是偶尔进卫生间会被多看几眼,毕竟现在是长头发。只有进男厕所的时候会被人注视吧。” “她”没有和女生交往过,现在的男朋友是双,把“她”当女生看,是初中补习班认识的,高中几乎没有见面。“上回回老家,他和我告白我就答应了。高中那时候他没手机,关系差不多就淡了。上大学也是他前一段时间开始抑郁,我和他聊的比较多,大概这样吧。”

“之前有人拉我进群我都退了,因为国内的跨性别者,我觉得很多群会互相传播负能量,本身就很容易抑郁焦虑,大家再互相感染就更受不了了。就mtf来说有些药娘群,动不动就有人自杀自残(夸张了,不过确实也有不少),也有人说有着准备。也有人父母实在极端,被送进精神病院。会有很多不好的消息。同性恋毕竟已经去病理化了,跨性别还算易性症。我自己也不喜欢和不熟的人倾诉。我想要更积极一点。但如果有人有情绪上的问题,我也乐意听乐意帮助。在现实生活中就认识类似的人,有个初中同学就是ftm,关系还挺好的。不过她没有和父母说,而且女生穿男装也不奇怪,就没人往那方面想。”

对未来氩茶还是有点迷茫,她表示跨性别这事只能看父母意思了。“有人直接问我是男是女,我只好回答自己是男生,会有点难过,觉得自己是异类,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人与人各不相同。如果可以的话当然想选身心一致,我这样又不好受。我只是生来如此,并不是想要追求特立独行才这样。我也只能接受这样的自己,普通与异常也不过是想对的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