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挑战局#专题01 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典型例题】

我的油布伞

下雨了。小巷深处,涌出许许多多的伞儿,红的、花的……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小时候的一把油布伞,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镇上去上学。遇上下雨天,常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的滚滚烫烫的。娘摸着我的额头,眼圈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娘,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咱买一把吧!”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穷,队里收成不好,全指望着娘织卖土布贴补家里,换回个油盐钱,还要给我交学费、买书和本子。她能有钱给我买伞吗?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扳,“哐里哐当”,满屋里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一声娘:“娘。”娘用熬红了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俺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从集市上卖布回来,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喜眉笑眼地说:“拿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面伞。我撑起,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回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着我,从初中到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很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熟悉的朋友说我艰苦朴素;不知内情的人,笑我寒酸小气。我都不去管它,只是笑笑,殊不知,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在我身边似的,使我忘不了我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想一想:你能说出“娘”已经答应我买伞,而“我”却“半信半疑”的原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导引

1.抓全问题中的关键词。答题时可能很多同学会写:因为家里穷,买不起。但这只答对了一半,即半疑的原因。但问题关键词是:半信 半疑。因此还需要回答“半信”的原因,即对孩子,“娘”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守诚信。

2.原因部分要回到原文答题区间。一般是:问题中关键词所在的段落,这个关键词的前后句子。答题区间很少会大到要去看几个段落或者在全文找答案。这个问题需要锁定第⑤自然段。

答题模板

理解词语的方法

(1)通过想象理解词语;

(2)利用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置换、比较理解词语;

(3)联系上下文、结合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4)联系自己已有知识、经验或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你学会了吗?我们来挑战一下下面的试题吧!

(一)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①火星和地球长得太像了——同样是岩石行星,同样有高山、峡谷,同样有白云、沙尘暴和龙卷风,同样有两极,同样是四季分明,甚至连一天的时间也差不多。难怪人们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并由此(推算 推测)火星上也有水和生命存在。

②以前科学家就认为火星上曾经有大量的水,后来人类对火星的(探测 探究)进一步证明,火星上确实曾经有水。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兄弟俩的第一滴水也许就是陨石或者彗星带去的。陨石的水分比较少,而彗星本身就是大冰块,含有丰富的水。(持续 继续)了数亿年的陨星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汽。

④与地球一样,火星上的水还有另外一种来源。在兄弟俩诞生之初,水就已经潜藏在一些矿物中了。当火山爆发时,水就随着熔岩被释放出来,大部分以蒸汽的状态飘散,小部分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充满低处,形成了湖泊和海岸。

⑤那火星上的水为什么没有能留住呢?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导致了这个结果,火星的体积和重量比地球小得多,对物质的吸引力也小得多,所以气体很容易脱离火星的吸引力而逃向太空。持续不断的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使得火星的表面大气压仅为地球的1%。在这么低的大气压下,火星表面的液态水根本无法存在。因此,火星最终成了一颗万籁俱寂、荒凉干燥的行星。

1.在括号里圈出运用恰当的词。

2.联系上下文内容,仿照第⑤段的写法,在第③段横线上写一句问句。

3.在第①段中,“并由此推测火星上也有水和生命存在。”这句话中的“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来人类对火星的探测进一步证明,火星上确实曾经有水。”句中的“曾经”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加油站 - 八大行星

八大行星是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自转方向多数也和公转方向一致。只有金星和天王星两个例外。金星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天王星则是与公转轨道呈97°角的“躺着”旋转。

行星的定义:一是必须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二是质量足够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三是这个轨道附近应该没有其他物体(清理其轨道上的其它物体)。按这样的划分,太阳系的行星就只有水、金、地、火、木、土,加上天王、海王这八颗。

与2006年之前提到的九大行星概念不同,在2006年8月24日于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会中通过的第5号决议中,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从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被除名。大行星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质量足够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这些冥王星都相符。但是冥王星没有能够清空其轨道上的其它物体,因此冥王星被归为矮行星。从此太阳系从九大行星变成了八大行星。

(二)难忘的人

①新加坡留学生活已经过去很久了,我至今难忘我的房东先生。

②他拥有一幢价值36万美元的两层花园洋房,十几万美元的股票,2万美元的汽车……退休前,他是电子工程师,收入很高。退休后,他每月会拿退休金,还时不时地赚一些外快。他无子无女,独身一人,所有的这一切部显示他是一个(1)fù yù中产阶级人土,但是让我们来看一下他的生活 大多数食物都是超级市场的降价食品 新鲜橙汁舍不得买 只买听装浓缩橙汁 回来兑水 面包也不舍得买 自己在家做 一日三餐简单得让人觉得难以下咽

③他是个守财奴吗?答案是否定的,住了一段时间后,我就慢慢了解到,他每年都大量(2)juān kuǎn给各种慈善机构,并且赞助过很多中国留学生完成学业。

④住进他家的第二天,他邀我出门散步,我欣然应允了,没想到,他一出门,就捡起了垃圾,路边的废纸屑、果皮、饮料杯,他都一一捡起扔进垃圾桶里。别人家的报纸散落在地,他也捡起来整理好,放在人家门前。有时一些废纸、果皮正好在肮脏的水坑里,他也(3)háo bù zài hu地捡起扔进垃圾桶。他看见地上有一个易拉罐,就一脚踩扁,捡起来扔进口袋,并且得意的说:“可以卖几分钱呢!”看见地上有一个矿泉水瓶子,又马上捡起来,像个孩子似的唱起了他童年时代的儿歌:“谁捡到,谁收起;谁丢了,谁哭泣!”一脸天真烂漫的笑容。

⑤跟他走了一段后,我从惊讶到犹豫再到脸红。我为自己的虚荣心感到羞愧。于是,我也袖口一卷,加入了捡垃圾的行列……实际上,路人的脸上并没有不屑,而是写着理解和尊重。

⑥这是我在留学期间最难忘的一件事,那首歌也是我最难忘的一首儿歌。后来,我才知道,每个周末上午出门捡垃圾是房东先生的例行公事。于是,只要有空,每个周末上午我都会和他一起出门捡垃圾,我们美其名曰“出门散步”。

⑦这是我以往从未有过的感觉和体验。我把我的一切虚荣心都抛进了垃圾桶。因为我懂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2.给第②段画线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3.文中第⑥节中的“例行公事”原本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在文中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中写“我从惊讶到犹豫再到脸红”,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我”“惊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犹豫”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而“脸红”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第④段中写房东先生用了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 )

(2)“他邀我出门散步,我欣然应允了”中“欣然”表现了“我”当时愉快的心情。( )

(3)“我们美其名曰‘出门散步’”一句中“美其名曰”在这里含有自我嘲讽的意味。( )

(4)写房东先生“像个孩子似的”,表明他在“捡垃圾”的同时也重温了童年的美好生活。( )6.简要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我”原以为房东先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邀“我”散步时,“我”又发现__________________,这使“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文章内容,在文末横线上补上“我”懂得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险者的一课

①我那个本来不准离开前院的孙子贾森,已是无影无踪——10岁的男孩子总是这样。我叫了几声,没人回答。我坐到草坪的折椅上准备读书,发现那架长梯子平躺在车道边的大树下。根本不需要夏洛特·福尔摩斯,贾森肯定是在树上,只是不巧把梯子碰倒了。看来他暂时还不想下树来,更不想让我知道他的窘境。我本可以过去把梯子重新摆好,但忽然想起孩提时的一件事。过了50多年,我突然明白了它的含义。

②雷蒙德·卡丁在许多人眼里是个可爱的乡下人。我记得他走在佛蒙特州诺斯菲尔的街上的样子:满头白发,衣着讲究,十分绅士。他与我有过一次短暂的交往,那时我正是贾森这般年纪。

③我可以自由地在镇里到处乱跑,父母禁止我去的地方只有佩因山脚下废弃的采石场。但那是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到处淌着浅绿色的水,坡上布满了碎石,矮树丛中不时可以发现生了锈的采石机。

④一个夏天的下午,我跟着一群大孩子去那个地方玩儿。他们走离了通往采石场的被人踏出的小路,然后扔下了我。我爬过一根根伐倒的树干,穿过缠人的荆棘丛,找了一个多小时还没找到来时的小路。太阳很低,已经过了晚饭时间,父亲大概在着急了,我惊慌起来,就坐在一棵树下,用声音表达了我的苦恼。

⑤当我止住哭声喘口气时,听见有人在吹口哨。我立刻就找到了吹口哨的人,他正坐在小路边的一段树干上,削着一根细树枝。

⑥“嗨,”卡丁说道,“出来散步吗?天气真好。”

⑦我点点头:“我只是想来考察一下这个旧采石场。不过现在我得回去了。”

⑧“要是你愿意稍等一会儿,”卡丁说,“我可以和你一同回镇上去。我快要完成这个柳哨了,做好了送给你。”

⑨不一会儿,他把柳哨递给我,然后站起来,伴着清亮的哨声,我们一起顺着小路走下山坡。

⑩现在当我坐在这草坪上的折椅上时,我第一次明白了那是一个多么不寻常的友善举动。那个人听到我的哭声,明白这是一个小男孩迷了路。出于一种情感,他不愿充当一个救援者的角色,而是坐在一旁吹口哨,使我能够找到他。他尊重一个小男孩的自主独立的感受。

①①我从折椅里站起来,把停在大门前的旅行车开进车道,停在大树底下——那是它平时停放的地方。然后我拿起梯子,拿着它绕过房子,将它放在屋后。当我回来时,贾森已坐在我的折椅上了。

①②“你到哪儿去了?”我问。

①③“探险,”他说,“我是个小童子军,你知道吗?”

①④“我知道。”我说。

1.联系上下文解词并回答问题。

(1)“窘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惊慌起来,就坐在一棵树下,用声音表达了我的苦恼”,“我的苦恼”是___________

,“用声音表达了我的苦恼”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用_______(倒叙 插叙 顺叙)的记叙方式介绍了“我”50多年前发生的一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了50多年,我突然明白了它的含义。”句中的“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③自然段中作者详细介绍采石场的景物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贾森和当年的“我”都有极强的自尊心,一个明明是在树上下不来却告诉“我”在_____;一个明明是迷路了却告诉卡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两位老人做出的举动,出发点是完全相同的。你能选择其中一人的做法,分析一下老人这么做的原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生命的选择

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②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蔷微了,花工们说。

③不多日子,油黑的蔷微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领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⑤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⑥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⑦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唯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⑧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舒坦。

⑨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⑩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 阳光下 姹紫嫣红 楼后 月光下 洁白如雪 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①①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1.联系上下文,写出画“ ”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坚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柔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⑩自然段句子的空白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第⑤自然段写道:“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这句话里的“花朵选择了太阳”和“太阳选择了花朵”分别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短文,说说第⑥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多选)

A.“粗粗”“长长”“硕大”等词语突出了白玉簪花长得健康有生机;“羞怯”表现了白玉簪花的柔和美丽。

B.文章采用反衬的方法,用玫瑰反衬白玉簪花,说明白玉簪花比玫瑰花更高洁、更美丽。

C.文章的第⑧自然段,作者主要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色彩、形态、气质以及人们的感受这四个方面,对白玉簪花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6.读第⑩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爱是一朵无声花

①二十三年前,我在乡里邮局工作。

②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邮局外,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天一夜,整个世界都是白色的。风,更是一刀一刀地呼啸而过,寒意侵入每个人的骨子里。而邮局里,我和几个同事也被冻得脚不停地跺着地。

③雪太大,来办业务的人寥寥无几。只有我一个人待在办业务的窗口,其他几个同事一边偎依着火炉搓着手,一边聊着天。而我,因为最后一个办业务的人也离开了,索性就伏在桌上看起了报纸。

④近四点的时候,外面突然挟风裹雪地刮进来一个“雪人”,一进门便噼里啪啦地拍打着身上的风雪。我被响声惊动,抬眼一看,原来是一个年龄在六十上下的老妇人。如此冷的天气,老妇人的衣着竟颇显单薄,铁青着脸色,双手一边不断搓着,一边哈着气。

⑤老妇人走近窗口,轻声问:“拍电报是这里吗?”

⑥我点点头。

⑦“多少钱?”老妇人弱弱地问。

⑧“一毛五一个字。”我说,然后看她一身颇为寒碜的衣服,又追问了一句,“你要发电报?”要知道,那个年代里,若非太紧急的重大事情,一般老百姓是舍不得花钱拍电报的。

⑨“嗯。”老太太点点头,听了我报的价格,短暂的一愕。接着,她又一边絮絮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纸包,慢慢打开一层又一层的纸,才露出里面躺着的平整的毛票子,一边说:“我儿子在东北当兵,好久没联系了哩。现在我们这里都这么冷,东北怕是更冷了。我想发个电报,给他提个醒儿。”

⑩我心里一暖,放下了报纸,听着外面风雪的呼啸声,便细细端详起眼前的这个老妇人。老妇人满脸的皱褶,像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过无数次,有的地方因为皮肤干裂,都裂开了巨大的口子。我突然想起家中的老母亲,和眼前的她竟是如此相像。

⑪“大娘,您要发什么内容? ”我问她,“字数越少,越省钱。”我提醒了她一句。

⑫老妇人低下头,思索了一阵子才说:“您就告诉他,天气变冷了,要记得多穿衣服。并且告诉他,妈妈很想他。”老太太说完,自己又在心底核算了一下,补充说,“十七八个字,是吧? ”

⑬我按照她要表达的意思,在心底默算一下,还真是。但是觉得语言不够简洁,便对她说:“大娘,您看‘天冷,多加衣’这几个字可以不?简洁,意思又表达了出来,而且省钱。”

⑭老妇人一听,显得很高兴,刚准备点头之际,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说:“您得告诉他,我这个当妈的很想他。例如,在后面加四个字——妈妈想你。”

⑮我笑了:“看您说的,这世上哪有母亲不想儿女的呢。您哪,不说这四个字,您儿子也知道您想他,何必浪费这四个字的钱呢,六毛呢。”我特意把“六毛”两个字加重了语气。

⑯老妇人稍微犹豫了一下,显然她似乎被我说的“六毛钱”给打动了。但转瞬间,她又改变了主意。

⑰“不!”老妇人坚持要加上这四个字,还说,“我就怕他不知道我想他呢。”老妇人一边说,一边把钱数好了,颤巍巍地从窗口递给我,在我接钱的那一瞬间,老太太忽然轻轻握住我的手,说:“同志,我真的好想我儿子呢。”

⑱我猛然感觉到,整个冬天的寒意好像蓦然就没了踪迹。只觉得,老太太那略微硌人的手掌间,传来的是一阵又一阵的鸟语花香。温暖,瞬间就在我心头铺展开来。

⑲原来,我们一直都觉得父母对我们的思念是理所当然的,却很久都没有明白,母亲对我们的思念,却一直在我们的理解之外,像是一朵潜滋暗长的花儿,一直在无声中惊艳,于沉默中盛放。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拍电报的过程

老妇人的反应

“我”的感受

“我”告诉她一毛五一个字

(1)

(2)

“我”帮她简化字数来省钱

(3)

认为多此一举

“我”强调少四个字可省六毛

(4)

(5)

4.第②自然段写“我和几个同事也被冻得脚不停地跺着地”,第①⑧自然段却说“我猛然感觉到,整个冬天的寒意好像蓦然就没了踪迹”,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第①⑧自然段画线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老妇人那冰凉的手轻轻握住“我”的手,瞬间使“我”倍感亲切。

B.“一阵又一阵”强调了握手的时间长,带给“我”无限温暖。

C.“鸟语花香”形容春天的美好,与冬天的寒意形成对比。

D.老妇人春天般温馨、美好而深沉的母爱,使“我”倍感温暖。

6.请根据文章内容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母爱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提高理解文中词语意思(如何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1)

如何提高理解文中词语意思(如何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2)

如何提高理解文中词语意思(如何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3)

如何提高理解文中词语意思(如何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4)

如何提高理解文中词语意思(如何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5)

如何提高理解文中词语意思(如何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6)

如何提高理解文中词语意思(如何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7)

如何提高理解文中词语意思(如何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8)

如何提高理解文中词语意思(如何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9)

如何提高理解文中词语意思(如何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10)

如何提高理解文中词语意思(如何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11)

如何提高理解文中词语意思(如何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12)

如何提高理解文中词语意思(如何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