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家家户户都前往墓园祭扫,而有不少现代人却看着墓碑上一个个“生僻字”摸不着头脑:故、先、显、考、妣……这些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先立碑后下葬寓意(墓碑上故先)(1)

其实,墓碑上的这些字各有其含义,千万不能搞错,否则会闹出笑话的哦。

他人去世,称“故”与“先”

先来看墓碑上最不常见到的两个字,“故”与“先”。现在的许多墓碑,尤其是比较新的墓碑上都会有“考”和“妣”二字,但在一些年代久远的墓葬碑上,有时候就会出现“故”与“先”。

这两个字在汉语中都是多义字,拥有丰富复杂的含义。但在被用于葬仪中的时候,它们都表示“已经死亡”。在一些稍微不那么正式的场合也能够看到类似的用法,例如“已故”、“先人”。

先立碑后下葬寓意(墓碑上故先)(2)

也许有人会好奇:为什么不直接说“死”呢?因为在传统观念中,死亡是不吉利的,直呼死去的人“已经死了”是一种禁忌。于是,为了规避禁忌,也体现出对逝者的尊重,人们就用一些委婉的方式来表达。

而为什么老旧的墓上多有“故”或“先”,新墓上却很少见了呢?那是因为“故”和“先”在使用场合上还是有其特殊性。传统意义上,“故”与“先”是泛指一切已经去世的人,一般只有建造墓穴的人与墓主没有血缘关系的情况下,才会使用。

而在过去,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灾害不断。许多人为了生存,或背井离乡,或死于非命,或孤独终老。导致不少人去世后,并不是由自己的血亲料理后事,而是由他人代为料理。

先立碑后下葬寓意(墓碑上故先)(3)

他人与墓主没有血缘关系,便只能在墓碑上刻上“故”或“先”。而现在处于和平年代,人民生活富足安宁,家家户户都基本上是由具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来料理后世,这样的墓碑就少了。

至亲寿终,曰“考”曰“妣”

而如果是由子女来为父母建造墓穴,那么墓碑上用什么字呢?答案是“考”和“妣”。古人称呼自己亲人的方式有很多,父母在世的时候最常见的称呼自己父亲“家父”、“家严”,称呼别人父亲“令尊”、“令严”;称呼自己母亲“家母”、“家慈”,称呼别人母亲“令堂”、“令慈”。

而当父母去世后,为了体现阴阳两隔,这一称呼也变成了“考”和“妣”。其中,“考”是已经过世的父亲,“妣”是已经过世的母亲。成语“如丧考妣”的意思就是,悲伤得好像自己的父母去世了一样。

先立碑后下葬寓意(墓碑上故先)(4)

不过,如果有心仔细察看墓碑上的文字排序,就会发现一般是“考”在右侧,“妣”在左侧。这是为了体现男女和地位的区分,封建社会是男权社会,同等条件下男子无论生前死后的地位都要高于女子。

这也体现在墓碑碑文上,古代以右为尊,因而代表“一家之主”的父亲的名字也就被写在右侧,而母亲则在左侧。

除此之外,有一些墓碑为了体现建造者的崇敬与怀念之情,还会在“考妣”之前加一个“先”字,来表示尊敬。

先立碑后下葬寓意(墓碑上故先)(5)

这种风俗早在先秦就已经萌芽,《离骚》中屈原介绍自己的家世,第一句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表示“尊贵”、“古老”的字词层层叠叠,让不懂文言的人也能从音韵中感受到他先祖血统的高贵与纯正,感受到他对先人的敬仰之情。

而以“孝”治天下的古人,将家庭观念摆在道德观的首位,认为人生最悲哀的事就是父母离世。于是就有了一个成语“如丧考妣”,形容人不必要地表现出十分悲伤的样子,就好像父母离世,隐含贬义。

而除了“故”、“先”、“考”、“妣”,古人还会根据死者的身份地位,运用其他不同的代称: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 ,大夫死曰“卒”,士人死曰“不禄”……只有什么身份地位也没有得庶人的死,才能曰“死”。

先立碑后下葬寓意(墓碑上故先)(6)

如果是从血缘关系的角度来称呼呢?古人则有另一套叫法:童子死曰“殇谦”;父死曰“孤子”,母死曰“哀子”,父母俱死曰“孤哀子”;自言父死曰“失怙”,母死曰“失恃”,父母俱死曰“失怙恃”。

除此之外,人去世后的葬礼与服丧期不同的阶段,也有一些别称:百日内曰“泣血”,百日外曰“稽颡”;期年曰“小祥”,两期曰“大祥”。

而根据周礼记载,父母死去,子女需要守孝三年,需要“居处变,酒肉绝”,变更住所、持斋、常常悲伤哭泣来哀悼父母的离世,才算孝顺。

先立碑后下葬寓意(墓碑上故先)(7)

“显”字表达美好的祝愿

说完了“故”、“先”、“考”、“妣”,最后还剩下一个“显”。这个字在墓碑上出现的频率就比较高了,常常是夹在“先”与“考”或者是“妣”之间,写作“先显考”、“先显妣”。这又是为什么呢?

“显”字从字形上看,上面是一个“日”,下面是一个“业”。而“业”是象形字,指的是先秦时期用于皇家演奏的编钟架子上,一排排用于悬挂编钟的木板。二者组合起来,就是太阳光照在编钟架子上,让青铜编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样子。

而由此,就表示“明显”、“显现”、“彰显”。又因为它有“闪光”的意象,又引申为“光荣的”、“美好的”,如“显赫”。

先立碑后下葬寓意(墓碑上故先)(8)

而用于墓碑上,则是子女寄托自己对于父母美好的祝福:古人认为死亡不代表彻底消失,先人的灵魂并不会灭亡,而只是进入到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因此,子女们用“显”这个字来表达自己希望父母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平安幸福的愿望。

不过,虽然每一个子女都有让父母在死后也生活幸福的愿望,但根据旧时的礼法,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用“显”这个字。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墓主有孙子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显”字。

这无疑是在向子孙后代们暗示:要早婚早育,多生多育,尽可能传宗接代,这样父母祖宗去世了坟前才有香火,自己的脸上才有光彩。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在追求“后代”了。

先立碑后下葬寓意(墓碑上故先)(9)

如今,大多数人都是唯物主义无神论者,用科学的态度去看待生死,带动了现代殡葬制度的变革,“厚养薄葬”也成为人们的共识。

我们对待长辈与老人既要在去世后给予崇敬,也要在生前就奉献孝心,树立殡葬新风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