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于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曲高和寡,原意是指知音难求。现在形容文章或者作品不通俗,知道的人很少。

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著名的文学家叫宋玉,是楚国的大臣。

有一天,楚襄王对宋玉说:“宋玉同学呀!最近为什么有好多人都说您的坏话呀?”宋玉哈哈一笑后说:“大王,我给您讲个故事吧。

最近首都郢都来了一位歌手,一开始他唱《下里》、《巴人》这些通俗歌曲的时候,有几千人可以随他一起唱;

当他唱《阳阿》、《薤露》这些半通俗歌曲的时候,有几百个人随他一起唱;

之后他唱《阳春》,《白雪》这些经典歌曲的时候,能随他唱的人只有几十个;

成语故事8集(成语故事曲高和寡)(1)

曲高和寡

最后,他时而用商音引亢高歌,时而以羽声低声细吟,中间还加上宛转流利的徵音,这时候,只有几个人能随他一起唱了。

大王呀!音乐的曲调越高雅,能随着唱的就越少。一般的人,怎能理解我宋玉的品行呢?”

每天学习一个成语故事, 读史明智,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