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前路无知己直挂云帆济沧海(莫愁前路无知己)(1)

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作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李白、杜甫、王昌龄同时代,但其一生也算是传奇的一生,就45岁前,高适穷困潦倒,艰难度日,45岁后,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开挂般的走向人生巅峰,余生短短十几年,官至侯爵,在当时的诗人圈子里,能出其右者,难其项背。什么原因,因为他清楚:“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莫愁前路无知己直挂云帆济沧海(莫愁前路无知己)(2)

其实,高适的这两句千古绝唱出自他写给朋友董庭兰的送别诗。原诗是这样的:《别董大二首》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董庭兰是盛唐开元、天宝时期的著名琴师,陇西人。 是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音乐家,是高适的好友,也算是知音。

莫愁前路无知己直挂云帆济沧海(莫愁前路无知己)(3)

高适和董庭兰有一样的生活阅历和经历,所以他们之间的交往既是朋友之交,也是君子之交。同样的生活和阅历让他们彼此间相互鼓励要多于靡靡之音,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就是最好的注释。

在《别董大这首七言绝句中,高适充分地表达出了自己对于董庭兰友情的重视,以及自己劝慰友人的话,他提笔就行云流水,读起来更是朗朗上口,一读便是能够明白其中的意思,这也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所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看似在写景,实际上还是表达了高适内心的一种离别之情。他说的是,千里黄云遮天蔽日,使得明天也变得昏昏沉沉,不时还有北风刮过,偶尔空中飞来大雁,使得雪花也纷纷扬扬。这两句中看字面是在写景,但是主要还是表达了内心的一种离别之恋,由于要和自己的友人分别了,内心难免感到一些惆怅。

莫愁前路无知己直挂云帆济沧海(莫愁前路无知己)(4)

然而他笔锋一转,马上由阴转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成为这首诗中最为经典的两句,并一度成为千古绝唱而后人传颂!在这两句中,高适主要是劝慰自己友人,写得非常的感人。而且足以鼓舞人心,激励人之心志。高适这两句,不仅紧扣董大为名琴师,天下传扬的特定身份,而且把人生知己无贫贱,天涯处处有朋友的意思融注其中,是妙中之妙!

其实,高适写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还有一种奋发努力之意。而高适也是这么做的。

前面表过,高适的一生坎坷磨砺,45岁之前,穷困潦倒,没能压倒他,只因他做到几件事。

一是穷困不可怕,怕的是自暴自弃不努力。他做到了坚持努力,就算45岁之前一事无成,也没有自暴自弃,依然不断学习,寻求报效国家良机,这叫坚持努力,坚持就是胜利,高适他做到了。

二是在国家需要时,要有报效国家的勇气。五十岁的高适投笔从戎,征战沙场,战功赫赫,这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莫愁前路无知己直挂云帆济沧海(莫愁前路无知己)(5)

由于高适有显著战功,唐代宗时,高适被封为渤海县侯,年逾花甲,终于拜爵封侯。终于实现“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铮铮誓言!

这就是笔者对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正解!

2019年11月2日于艾墨轩

莫愁前路无知己直挂云帆济沧海(莫愁前路无知己)(6)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