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有多少人没拔过火罐?从医院、美容院到足疗中心,甚至自己家里,都可以操作。然而其中的安全隐患你知道多少?对禁忌与讲究也有足够的了解吗?

拔火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拔火罐的禁忌和讲究)(1)

对症施罐

专家介绍:火罐有各种类型,临床中多使用玻璃罐,它们有大小不同的规格,操作方法也不同。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及施罐部位的不同,可选择不同规格的火罐及相应的罐法。

邪气在表:宜用闪罐

闪罐的祛风解表力较强,当患者出现如感冒、咳嗽、流涕等邪气在表的疾患,以及躯体上部如颈椎病、面瘫、耳鸣、头晕、头痛等头面五官,尤以风邪为重的疾病时,在头脸上的太阳穴、印堂穴,颈项上的风池穴、百劳穴等处施用闪罐,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此外,在缓解鼠标手、网球肘及产后四肢酸痛等症状时,针对“皮薄肉少”的四肢部位,医生也经常用闪罐来进行治疗。

疏通经络:用游走罐

游走罐则是用闪火法吸拔后,将罐沿着患者的经络循行路线推拉,反复运作至罐区潮红为度。其力度可根据病邪的深浅及患者的忍受程度进行调整。

游走罐既可祛风散寒除湿邪,又可疏通经络,疏导气机,理顺气血,从而达到治愈颈肩腰背痛的目的。

有淤血:宜用刺络拔罐

刺络拔罐属于拔罐和刺血疗法配合应用的一种治法。中医认为:有痛必有淤,久病必有淤。

颈肩腰腿痛、肩周四肢痛、关节痛等痹症,都是因为淤血堵塞了脉络而引起疼痛,放掉淤血后症状往往能立马缓解,疗效极佳。

留罐时间:因人而异,须随时预防晕罐

中医非常讲究辨证治疗,强壮的人留置时间可稍长一些,但老人、小孩及身体较虚的人留置时间要短些。通常情况下,每次拔罐后留置时间最好10~15分钟,但患者的个体反应不同,反应厉害时必须马上撤下火罐。

有些病在拔罐过程中,突然出现胸闷、心慌、头晕、四肢冰凉甚至晕罐等症状,这是由于手法过重、不熟练或操作不当而引起的,这时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撤罐和抢救患者,或及时处理一些因吸附力过强引起水泡等意外,所以拔罐在医院由专业中医师进行会安全些。

拔罐场所:空气要流通,亮度要适中

由于拔火罐时需要使用酒精,如果操作不慎非常容易引起火灾、烫伤、烧伤等意外,因此,拔火罐必须在空气流通的地方进行,且周围不能有床单等易燃物。有经验的医生操作时非常谨慎,在用镊子夹取蘸酒精的棉球时都会非常小心。

专家提醒:“夹时一定要夹在棉球的中央,而且要把多余的酒精挤压掉,然后 还要再甩几甩。”

此外,拔火罐对环境的温度、照明也有要求。专家认为:“要注意患者的保暖,环境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亮度也一定要适中,以便于医生随时观察患者的皮肤反应。”

察“颜”观色

经常有人认为,拔完火罐之后,罐印必须呈黑紫色,才表明有效,其实不然。罐印颜色不同,常常提示了不同的健康隐患。

紫黑色:一般表示供血不足,行经不畅,有血淤现象。

发紫并伴有斑块:一般表示寒凝血淤症。

呈分散的紫点状,且深浅不一:表示气滞血淤症。

鲜红而艳:一般表示阴虚,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

红而暗:表示血脂高,且有热邪。

灰白,触而不温:多为虚寒或湿邪。

表面有皮纹或微痒:表示风邪或湿症。

罐体内壁有水汽:表示该部位有湿气。

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有血水,是湿热毒的反映。

四大禁忌

寒性食物不能吃。通常接受拔火罐的人体内都有寒气或湿气,拔完火罐后一般不要喝冷饮,也不能吃寒凉或湿气重的食物。煎炒油腻、过辣、过甜的食物以及虾、蟹等海鲜,都不适合刚拔完火罐的人吃,否则容易影响疗效。

4小时后再洗澡。拔完火罐后要注意保暖,如果要洗澡,至少要间隔4小时后再洗。

经期不宜拔火罐。女性在经期是免疫力最低的时候,所以最初几天月经量多时,不要拔火罐,因为火罐有活血化淤通络的作用,可能引起出血过多。

几种人群不适合。孕妇、年老体弱以及心脏病患者、皮肤病患者,有凝血障碍的人要尽量避免拔罐。

温馨提示: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较为严重和临床诊断明确的疾病,如果单独依靠拔罐治疗,可能会耽误病情和延误治疗,造成严重的后果。在这些情况下,应当优先选择规范的治疗手段,接受正规的医疗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