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国学成语大全(固阳县)(1)

一周国学成语大全(固阳县)(2)

殷耀国学

一周国学成语大全(固阳县)(3)

一周国学成语大全(固阳县)(4)

一周国学成语大全(固阳县)(5)

一周国学成语大全(固阳县)(6)

国学的实用价值,从根本上讲在于修身。殷耀先生的文章清新自然,文字简洁朴实,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独特的亲和力。他的每一篇札记散文或捻于游屐随感之中或萌于寻踪访迹之境,简单平实的文字中承载着厚实深刻的思想,蕴藏着朴素的人生哲理,展现了殷耀先生敦厚纯朴的写作风格和人生格局。多彩固阳开辟专栏,陆续刊发殷耀先生的散文札记以飨读者。

一周国学成语大全(固阳县)(7)

一周国学成语大全(固阳县)(8)

乡土成语妙趣多

一周国学成语大全(固阳县)(9)

在内蒙古西部话里,除了上文提到的三字熟语,还有好多四字、五字乡土熟语,我们姑且称它们是“乡土成语”。这些流传广泛的“乡土成语”散发着浓郁的地方气息,融精练性、形象性、警辟性于一体,鲜明、生动、准确地表情达意的同时,也酝酿和传递着生活的美,人们在忍俊不禁之余,不仅理解和领会了“乡土成语”所蕴含的深义,也得到了美的享受。

一周国学成语大全(固阳县)(10)

小的时候父母亲没少用这些“乡土成语”教育,我听了好多走心入肺的成语。比如小时候我特别顽皮,母亲会说我“不要皮眉顽涎的,大人说话不能待耳不答,不要以当无然的。”“皮眉顽涎”是淘气不听话的意思,“待耳不答”是充耳不闻的意思,“以当无然”是不当一回事。我们冒冒失失地跑逛着玩,大人会告诫我们不要“接风愣怔”的,不要“雷返更正”的。“接风愣怔”和“碰头七砍”的意思差不多,就是横冲直撞的意思,当然“碰头七砍”还有干活找不着头绪的意思。如今在我们那一带农村还是这样教育孩子,不要“蹴(音cú)头砍脑”地跑,不要跑得“雷返更正”,不要“掏猫失窟”地害(玩耍),更不要“戳东拐西”的害,不要“疯死漾活”地害。“蹴头砍脑”就是“碰头七砍”的意思,“雷返更正”是指跑动时声响过大,也叫“雷鸣击鼓”。“掏猫失窟”是指到处祸害,“戳东拐西”是到处闯祸,“疯死漾活”就是很疯狂。小孩子喜欢撩逗别人来找乐,这叫“猫捯(音dáo)狗戏”,大人们经常安顿孩子不要这样。

一周国学成语大全(固阳县)(11)

农村真正是一个讲礼仪的地方,凡事都要按遵循规矩和礼仪。小的时候父母没少教育我们做人的规矩,一定要“以礼如然”,按“古时常理”来做人做事,就是要按礼数来行事。不能“舀油难水”的,“舀油难水”是做事随便不认真,吊儿郎当没规矩。平时要“言干正经”注意言行,就是一本正经。不要“轻皮抖擞”即轻佻,要坐有坐样站有站样。走路不能“弹蹄漾胯”,就是随便乱动,和“卜楞弹挣”一个意思;坐着不能“拧(音dú)筛胯”,就是坐卧不宁;说话不能“嘴尖毛长”的,即说话刻薄得罪人。也不能“多嘴淡舌”,即抢别人的话。也不要“嘴马相赢”,说话老是占上风。看到好吃的东西要先让老人和大人吃,不要“见眼食馋”;穿着仪表都是有讲究的,不能“得溜连挂”,头发要梳好,不能“刺毛秃沙”,即乱糟糟的,也叫“干毛十翘”;行影动作要“依了本登”的,不能“黄风雾气”的,不要“爬墙上树”,也不要“疯妆咬饰”的,就是行动要规规矩矩的,不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吃饭要吃热的,不能“冷掏湿握”;冬天出门要防止感冒,不能“赤脚挠头”,就是光着头脚。更不能在外边“冷风咳气”的吃东西,就是就着冷风吃东西;为人要“吃皮耐厚”,做事要“公理奉道”的,就是公平合理,不能“古精马爬”,即做奸滑之人,也叫“拣筋摸皮”。客人来里要“热接热待”的,不能“冷里凉情”的,使场面“冷勾兰淡”的。在客人面前不能“玄躺顺卧”的,更不能“抖皮露肉”地轻佻。

一周国学成语大全(固阳县)(12)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种意思可以用多个乡土成语来表述。比如心烦意乱叫“麻烦圪倒”,或“麻里倒烦”,还可以叫“泼麻乱燥”;再比如说话走路慢腾腾的,可以叫“慢油踏水”,或者“死烟得烂”,或者“慢攘圪蠕”。当然“死烟得烂”主要是指没精打采;索然无味叫“少勾没头”,也可以叫“寡汤淡水”;再比如好吹牛的人说话往往“呵天驾雾”,就是吹得云里雾里的意思,也可以叫“云山雾罩”;人们说琐屑的小事是“求胡麻查”,这些小事往往是“不值烂操”,是“些来小”的一点事情,算下来“头绪不大”,“点儿些儿”的,也叫“眉毛眼杂”或“碎糜烂糠”;再比如不穿衣服叫“红麻不溜”,也叫“赤不溜溜”或“红麻肉棍”;再比如土默川一带说“菜汤烂水”,乌兰察布叫“奶逼圪菜”,就是说话办事忸忸怩怩,不是大大方方痛快的样子。也可以用“小心圪气”“求毛烂干”“球胆忽戏”“球毛鬼胎”等乡土成语来描述;鬼鬼祟祟叫“鬼出遛皮”,也叫“鬼出烂气”或“鬼忽零丁”;糊里糊涂叫“迷了麻旦”,也叫“迷马忽醋”的。乱喊乱叫叫“死声啕哇”,也可以叫“直嚎了叫”。

一周国学成语大全(固阳县)(13)

以人的四肢五官的动作、表情或神态作为乡土成语的不少,除了眉眼已经专门写过一篇,我们再欣赏下面这些成语。形容孩子可爱叫“圆头杏脑”,也说“虎头杏脑”;小孩受了委曲快要哭的表情叫“扭唇板嘴”的;小孩和大人提条件耍嘴皮叫“攒牙撂嘴”的;一本正经地端坐着叫“圪堵板嘴”的;不顾脸面向人乞讨或借贷的叫“舍脸扒皮”的;不管羞耻叫“没皮菜脸”;手舞足蹈特别着急叫“搓脚漾手”的;办事利索叫“脚踢手打”;干活不使劲叫“软腰圪趔”;干活干得腰酸背疼叫“背膀腰困”,小的时候父亲从地里干活回来,我老听他说“背膀腰困”的;磕睡了伸出双手打呵欠叫“呵牙舞爪”的;脸上全是灰尘又黑又脏叫“黑眉挖道”的;女子走路卖弄风骚叫“扭腰涮胯”的,也可以叫“扭腰作怪”;针尖大一点的利益也能看起来叫“小眼扒皮”的;一个人态度特别不好叫“睁眼霸王”的;想人想得特别厉害,叫“锥心挖髓”;对亲朋无微不至地关心接济叫“掏心挖髓”;耗尽精力或用尽钱财叫“根尽沥髓”,“这几年盖了新房又给小子娶过媳妇后,我已经根尽沥髓了。”

一周国学成语大全(固阳县)(14)

有不少描述动作的乡土成语非常传神。比如“就是干的事情,还装苶(音nié)设呆了”,“装苶设呆”就是假装不知道;“这个娃娃跌皮打瓦的,老缠着人”,“跌皮打瓦”也叫“踢皮打瓦”的,就是耍赖的意思,有点缠磨大人的意思。如果缠磨大人没完没了,大人会说不要“没廉捯耻”的,有点没羞没臊的意思;小孩子特别淘气推门拉窗叫“打门楔窗”,对人不满意表现出了肢体动作叫“歪三直愣”,或者叫“直愣马爬”;大惊小怪叫“打惊失怪”;心思不灵活死心眼叫“死求一计”,也可以叫“死搬硬套”;深一脚浅一脚叫“闪深踏浅”;跌跤打滚叫“跌倒骨碌(音拢)”;满地打滚也叫“打滚卜连”;彻底豁出去叫“大破(音pǒ)大舍”;又哭又笑叫“哭失流笑”;又哭又叫叫“哭声呶(音náo)哇”;引经据典狡辩叫“讲今比古”;对事情或人物完全了解叫“悉底尽明”;装出斯文的样子叫“酸文假醋”,也叫“酸胖烂气”的;说话文绉绉的叫“文牙武绉(音zhòu)”,巧舌如簧叫“剜花铰细”,胡说八道叫“胡诌野扯”;根据事理来推断预测叫“察理想(音xiáng)情”;人们组织起来各自干各自的叫“叫不起套”,也可说“抽求掉胯”的;偷偷接济和帮助别人叫“偷死瞒送”,这一般是瞒着媳妇给老人钱物,也叫“偷眉圪戳”;说话办事破绽百出叫“丢底掉(音diē)帮”;睡眼朦胧叫“半醒搁悟”;光景很好或家底很厚叫“铜底铁帮”;割袍断义叫“刀割水清”;游手好闲叫“风游洒落”;阵势和排场很大叫“灯笼火把”;东西悬空堆放或人虚有其表无实学叫“支棱凳架”,也叫“虚林炸乎”;辛勤劳动不停干活叫“扑前战后”;紧紧抓住不放叫“紧把牢捉”;聪明伶俐叫“精急伶俐”;老是骗人叫“接煽带骗”;狡辩耍赖撂白话叫“急逼赖害”;死僵不听话叫“僵头不赖”;互相闹意见叫“扭股裂棒”。

一周国学成语大全(固阳县)(15)

一些乡土成语用来说明程度、趋向、可能和状态,多用作状语和补语。说话不着边际或来回重复叫“扯逼淡延”,也叫“重返没理”;两个人前后脚到达叫“擦前抹后”;跑得气喘吁吁叫“喘气马爬”,也叫“局气马爬”;从很远处来叫“无远驾近”,“你无远驾近来眊我,我心里暖八八(温暖)的”;表示愿望强烈叫“恨盼不得”;干活非常迅速叫“急雷火炮”;加班加点赶着出活叫“赶天连(音liàn)地”;仓猝上阵叫“急慌打忙”,也叫“急抓憋挖”;不紧不慢往前走或过日子叫“紧破烂绽”;拖而不决或迁延日久叫“拉长磨短”;事情顺理成章叫“不因不由”的;不经意间或不知不觉出现某种结果叫“不将由顾”,也念成“不将宜故”,“不将由顾慢慢就喝多了”;哭得“抓麻顿地”或“抓麻黑漆”,就是呼天抢地的意思;屠宰场里鲜血淋漓的场面叫“血淋溅乎”,也可以说“血撕武害”;屋里烟气太大叫“烟蓬雾罩”的,太黑暗叫“黑窟拉窍”;炕上冰凉叫“冷冰不菜”的;味道难闻叫“臭天圪洼”;满地打滚叫“打滚不趔”;错过时机叫“冷打生色”,“冷打生色误了车了”;彻底粉碎叫“粉格扬碎”;不断变换品种叫“改般调样”;沾满灰尘叫“灰土麻绳”;又黑又干叫“黑死烂干”;吃食东西太硬叫“硬僵傀儡”的;绳索特别细叫“单麻细捻”的,捆绑特别松叫“松死破肚”的;人非常瘦叫“瘦死可怜”,一个人的光景不好也可以叫“瘦死可怜”;由穷变富又由富变穷叫“吹起捏塌”。

一周国学成语大全(固阳县)(16)

在内蒙古西部方言里,有一种辽阔叫“展油活水”,“展油活水”既可以描述地理上的平坦,也可以形容心情的舒畅;有一种光滑叫“冰倒擦滑”,指有冰的路面太滑,在冰面上滑行叫打“忽流叉叉”;有一种不平整叫“涩疤溜欠”,也叫“涩鳞圪疤”;有一种弯曲不正叫“歪流欠(音dú)”;有一种干净叫“干颜刮净”;有一种不干净叫“柴渣棍草”,就是满地柴草;有一种不清楚叫“糊麻忽出”的;有一种寂寞孤单叫“寡流少淡”;有一种冷清是“冷清克水”的,比如“商场里冷清克水”的;有一种堆积如山叫“堆山积塄”;有一种找合适机会叫“对井方圆”,“对井方圆给打听的,给娃娃介绍个对象”;有一种惹人讨厌叫“赤忽念念”的,也叫“赤忽势势”;有一种不识好歹叫“不识移好”;有一种燥热叫“热火圪燥”;有一种胃里不舒服叫“生食烂气”;有一种软弱叫“软鸡圪能”;有一种坐法叫“稳排大坐”,就是正襟危坐;有一种站法叫“立枪竖马”,就是莽撞冒失;有一种放心是“以心托实”,就是彻底放心;有一种饭菜可口叫“有滋辣味”;有一种睡觉法叫“整铺大盖”;有一种拥挤叫“挤窝插窟”的,可以挤得“插箭不入”;有一种谢天谢地叫“王迷唐坊”,其实是从“阿弥陀佛”音转而来。

一周国学成语大全(固阳县)(17)

在内蒙古西部方言有好多乡土成语是特殊的称谓。孤单没人照应的人叫“单薄(音bā)孤人”,挑动别人打架或起萁它事端的人叫“人命诱子”,牛皮灯笼内秀的人叫“思气孔明”;说不进耳朵里话的人叫“实逐不通”;“生色白棒”是指蛮横凶恶之人;从小缺少教养的孩子叫“野驴少马”;呆板反应慢的人叫“迟求墩儿”;邻居叫“房前业后”,也叫“夹壁两邻”或“居邻接壁”;阴暗角落叫“背阴圪劳”,边边角角叫“边头拉半”;坏事做绝叫“做了个枯”;打寒战叫“打冷圪瘆”;夏天的正午时分叫“亮红杠晌”;冬天叫“冬时寒月”;急性胃炎叫“攻心霍乱”;蓬头垢面叫“次毛突沙”;那个地方叫“那忽滥滥”。还有一些声音的成语也很有趣,鼓打的“不丁吆菜”才难听了,唱歌声音太尖叫“尖麻吱啦”,喝面条的声响是“泼溜似海”的。

一周国学成语大全(固阳县)(18)

在四字乡土成语里,有好多带数字的成语。先从喝酒说吧,朋友们叫“三朋四友”,在一起喝得非常认真叫“顶(音dīng)一把二”。当然“顶一把二”还可以是数一数二的意思,“喝酒他可是顶一把二的好手。”如果几个人喝得差不多叫“一听二半”,酒喝到一半儿没尽兴叫“二不干干”,喝得略带醉意叫“五麻六乱”,这时说话“吆二踏三”,会“七高八低”,甚至会“高吆二喊”。这时有的人喝酒会捣鬼,会“夹二撇三”地应付着喝;有的人不好好喝叫“七抽八撤”;有的人喝多了会唱歌,唱得不好听叫“七声二气”。

一周国学成语大全(固阳县)(19)

在生活中这种数字乡土成语会经常遇到。小时候大人经常安顿我们小伙们要好好在一块玩,不要“三黄两脸”的,意思是不好相处经常变脸;为人一定实实在在,不要“鬼七练八”的,就是捣鬼说谎,也叫“鬼三溜四”;交朋友一定要交“一普真心”的,就是对人真诚相待一片真心,千万不能“七渣八糊(音hù)”什么人都交往,“七渣八糊”就是乱七八糟的意思,有时也叫“七逼八调”,和“乱三搅四”意思相同,比如“乱三搅四来了一伙人。”“七逼八调尽点甚人了。”在内蒙古西部,众人皆知叫“一股齐名”,干事情利落叫“三把两下”,傻里傻气叫“二八五七”,也叫“二八雾气”;东西扬撒得到处都是叫“四撒五掖”。贼眉忽拉眼的人神情是“五眼六贼”的;在内蒙古西部农村这种七七八八的成语很多,一个人莽撞行事叫“砍七愣八”,人一瘸一拐叫“七拐八趔”,牙长得不整齐叫“七齐八豁”,胡诌乱扯叫“七勾八扯”,使劲拼凑叫“七拆八簇”。大声喧嚷叫“张八盖九”。

一周国学成语大全(固阳县)(20)

还有一些单个字是数字的成语,“半截(念qiè)五寸”是指不完整,“把饼吃完,不要半切五寸扔了”;“腰打二晃”是指办事不认真,“这个人做营生腰打二晃的”;“二鬼抽筋”是形容舞姿不好,就像跳大神一样。“踢溜二连”就是穿着不整洁破破烂烂的,“这两口子邋遢的,给两个娃娃穿得踢溜二连的”;做事情有点憨傻叫“二求漾憨”,“这个娃娃做甚也二求漾憨的,不好好想一想”;“圪料二三”形容一个人爱找别扭,不好交往;假惺惺对人不真诚叫“假眉三道”;干净利落叫“乒乓五戏”的;静悄悄的叫“暗五厅堂”;能说会道叫“嘴巴六色”的;胡说八道叫“灰说六道”;亲戚朋友叫“亲家六人”;味道很难闻叫“七香辣味”的;逢年过节叫“时分八节”。再比如“十冬腊月”是指农历十月、十一月(冬月)、十二月(腊月),是一年中天气最寒冷的季节,这是一个古代成语,清无名氏《刘公案》第五十九回:“十冬腊月喝凉水,临死埋在灶火坑。”在内蒙古西部话中也是比较常用的词汇。

一周国学成语大全(固阳县)(21)

四字成语里有不少叠字词汇,表达一种动作的程度,多用作状语。先说双字重叠的,如“营生终于做完了,可以躺心躺心睡上一觉了。”“躺心躺心”就是放心的意思。“没想到这件事情搧搧夺夺就办成了。”“搧搧夺夺”就是挤时间抢进度的意思;“这点营生叼叼夺夺就干完了。”“叼叼夺夺”就是抽空捎带的意思;“大人们都出去打工了,把两个娃娃留在村里流流求求的。”“流流求求”是孤单流浪的意思;“这个娃娃说话丢丢旦旦的真亲。”“丢丢旦旦”是学语咬字不真的意思;“他和人交往拉拉乎乎的。”“拉拉乎乎”是随和不计较的意思。再比如“挤挤插插”形容十分拥挤,“等等都都”形容不会干没法下手,“楞楞阁阁”是形容整整齐齐。还有一些象声的成语,“哩哩啦啦”形容下雨或水流得没完,“嘻嘻嘶嘶”形容说笑轻佻不庄重,或者是“井井呱呱”,随便乱叫是“吱吱哇哇”。

一周国学成语大全(固阳县)(22)

还有不少是单字重叠的成语。如“生嘎吱吱把人家赶走了。”“生嘎吱吱”是硬生生的意思;“你咋悄悄圪密就来了。”“悄悄圪密”是偷悄悄的意思;“这个娃娃指给你一个营生咋巍巍不动。”“巍巍不动”是一动不动的意思,内蒙古西部农村有句俗谚:“圪桃虫(蛴螬,金龟子的幼虫)挖蹦子(本地话,奔跑)了——巍巍不动”;“这个人可钻干(钻营)了,甚窟窟野窍也不放过。”“窟窟野窍”指不容易把握的机会;“这里面我连个得烂股股也没有。”“得烂股股”是指特别小的股份。还有一种两字反复的成语,如“比如拍沿拍沿给我舀了一碗稠的”,“拍沿拍沿”就是快要往出溢的意思;“平时嫌这个娃娃害(淘气)了,这两天人家不在感觉忽少忽少的。”“忽少忽少”就是冷清寂寞的意思。

一周国学成语大全(固阳县)(23)

乡土成语也有五字及以上者。“脚踢手扒(音不)拉”形容干活儿特别利索;一推了事叫“一推六二五”;棍状物分成几段或文章故事不连贯叫“七断八圪节”;满地打滚叫“丢滚十八跌”,办事情敷衍不认真叫“腰来腿不来”,翻箱倒柜叫或淘气到处祸害叫“搜行縻旮旯”;说好的事情结果一去不回头叫“拍马不回头”;无孔不入叫“搜行灭旮旯”,这两个娃娃搜行灭旮旯地害(淘气捣乱)个不停”;光景过得不好不坏叫“淹不死煮不烂”;执迷不悟叫“弯眼儿不开”,“这个人弯眼儿不开,没法和他共事(相处)”;“驴粪蛋蛋面面光”是形容表面光鲜内里草包的人;“四面打豆腐八面光”是形容八面玲珑的人;“反葫芦倒水罐”比喻说话办事反来复去;给富人送不需要的东西叫“墓圪堆上添土”;马马虎虎叫“迷得儿麻弹儿”;彼此之间利益清清楚楚的叫“清滩儿利滩儿”的;时间很短叫“绕了个眼花儿”。

一周国学成语大全(固阳县)(24)

在内蒙古西部方言里,还保留了好多古语词汇,“白眉赤眼”,是平白无故的意思,也叫“白凭无故”。《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二回:“那里有猫唬了他?白眉赤眼的!”《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白眉赤眼的,作什么去呢?到底说句话儿,也象件事啊。”用在内蒙古西部话里,但意思是不知害臊,“这个人白眉素眼的,一看就不是个好东西。”有时也用成“白眉处眼”。其实明清时的北京城就有这种用法,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四・神名误称》:“京师相詈,指其人曰白眉赤眼儿者,必大恨成贸首仇,其猥贱可知”;“打惊失怪”是大惊小怪的意思,宋代洪迈《夷坚三志己卷》“善谑诗词”条云“后人多少继遗踪,到我便失惊打怪。”再比如“雅没静雀”是形容静悄悄的,这个词古语为“鸦默雀静”或“鸦没鹊静”,《红楼梦》第五十回:“我因为到了老祖宗那里,鸦没鹊静的,问小丫头子们,他又不肯叫我到园里来。”在内蒙古西部农村的主妇们经常用这个词形容静悄悄,不过声音讹成了“鸦明静悄”或“哑鸣静悄”。再比如蹑手蹑脚是轻手轻脚的意思,《红楼梦》第五十四回:“于是大家蹑手蹑脚,潜踪进镜壁去一看。”内蒙古西部讹成了“拿手拿脚”或“拿脚扭手”,有轻手轻脚的意思,也有过度谨慎放不开手脚的意思。再比如“花马掉嘴”就是花言巧语的意思,《红楼梦》第六五回:“你不用和我‘花马掉嘴’的!咱们‘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内蒙古西部发言也作“花麻掉嘴”。再比如“青堂瓦舍”是指青砖砌屋、灰瓦盖顶的砖瓦房,明代李开先《宝剑记》第十四出:“你在这青堂瓦舍里坐着,到也自在。”内蒙古西部农村经常用“青堂瓦舍”形容好宅院,这气派的院落往往是“青蓝雾罩”的,窗户玻璃是“明光炽烂”的,屋里炕上是“暖窑热八”的。

一周国学成语大全(固阳县)(25)

乡土成语就像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兼具内容和形式之美。在弯弯曲曲的黄河内蒙古段两岸,在绵延起伏的阴山南北,这些言简意赅的乡土成语扎根乡土,植根于寻常百姓家,人们在出言吐语间不经意间就用到“乡土成语”,这些乡土成语就像大脍菜油炸糕一样让人梦中都垂涎,就像二人台爬山调一样让人百听不厌,那独特的韵味如同乡村的袅袅炊烟一样不绝如缕于天地之间。

一周国学成语大全(固阳县)(26)

殷耀国学苹苑

一周国学成语大全(固阳县)(27)

一周国学成语大全(固阳县)(28)

想了解更多国学知识

快来扫描上方的二维码

关注吧

一周国学成语大全(固阳县)(29)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