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总是会忍不住哭闹,让闻者心烦,抚养者烦躁。

我想起来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父母们会想方设法的让我闭嘴安静,哄骗、关小黑屋、放猪圈、掌掴等等方式,好像都是治标不治本,还是会哭闹,至于我为什么会哭闹,我也不知道,小时候的记忆,唯一能记得最多的就是从小和父母聚少离多。

长大后,我也一直对这个问题很好奇,因为总是能碰到邻居家的小孩一天到晚都在哭闹。租房时也会遇见室友养的宠物,时不时地犬吠、喵叫。

自己总是会受到这些嘈杂的声音的影响,一边在烦躁,一边又在试图安慰自己学会包容,毕竟自己小时候也爱这样又哭又闹,但心中难免不了有一种疑惑,他们为什么会这么闹腾,或者说曾经的“我”,为何也会和他们一样?

我在讨厌他们的同时,就像是在否定小时候的自己……

那一年,我姐带着她的孩子来城里玩,那次的偶然,好像让我隐隐约约知道了那个疑惑的答案了,但是我当时的注意力并没有在这上面……

因为,刚一见这个小侄女,我就知道这是个爱闹腾的主儿。

果不其然,那天我只想安静地一个人在自己房间里打游戏,但是我在玩,她不知何时跑了进来,在一旁看得也想动动手指。

我让她安静,她说她也想玩。

“乖,听话!待会儿给你买糖!”我承诺道。

但这方法对她貌似不起作用,她时不时的在屏幕上乱动手指,严重影响到了我的操作。

我不由道:“走,我们先出去给你买糖!”

她随即很惊喜道:“好!”

我先起身做了个离开的动作,她也跟着我一起,离开了房间的大门,等她走出了大门,我突然一个闪身折返回房间里,立马关上房门,随即反锁大门,一气呵成。

心想着,这下终于可算是清净了!

她可能没料到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吧,回过神来,一边大骂着:“大骗子,开门!” 一边拍打着房门,一声比一声大。

刚解决一个麻烦,又引来一个更大的麻烦,我只能冲门外喊道:“姐!快来管管她!”

不多时,门外传来哭闹声,我姐拽着她离开了,但是哭闹声始终没有停止,上一秒刚安静一会儿,下一秒又开始了,整得我打游戏的心情也没有了。

第二天依旧,时不时的就会听见门外的哭闹声,甚至到了晚上都不安生一会儿,就没有安静的时候。

我姐在一旁也是,又是打、又是哄,看得我就好像在亲历小时候的那个爱闹腾的自己,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这次我忍不住了,放下了准备用来打游戏的iPad,走出房门,直面恐惧,问这个闹腾的小侄女:“这次我们不玩游戏了,来玩其他游戏吧,你要玩什么?”

“我要玩躲猫猫!”

“好!”

就陪着她从下午一直玩到晚上,期间故意不下心被她发现几次,又故意装作找不到她的样子。

与以往几天不同的是,这天伴随更多的是欢声笑语、乖巧,而不是一边闹腾、一边哭泣。

玩累了,那晚她很听妈妈的话,早早就睡觉了,没有再闹腾。

比起连哄带骗,和严厉处罚的方式让一个人如何安静、不闹腾,用陪伴和对方一起玩耍,似乎更能使对方快乐的释放自我,更容易安静下来。

这不就是你一直疑惑着的那个问题的答案吗?

当时,我也好像意识到了什么,可惜我的注意力没在这上面,而是想的明天他们就走了,终于能一个人安静的打游戏了……

回到现在,我们似乎总是无法意识到自己,总在以成人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小孩子的问题。

人一旦经历了成年生活的社会磨砺,就会意识到:人一旦成年,就不能再回归到年少稚拙时的自己来处理任何问题了。

而养育生命的意义,或许就是再让你回归到年少时的自己,唤醒你年幼时的记忆,来体验小孩子之间的乐趣,用小孩子之间的规则来看待问题。

生命从弱小幼嫩时的懵懂无知,再到茁壮成长,变成能独当一面的人,而随着年龄的老去,又会回归到最初诞生时的弱小无助。如此,形成一种生命的循环。

而听到的那些宠物的叫声,何尝不是一种养育与陪伴和一起玩耍的需要?

只是,人类和这些宠物的成长方式却有所不同。

人的寿命和出生时代的不同,注定会使得父辈一代的人要先行离去,他们只能从最初对这些孩子的呵护照料,到还没有迎来自己最终的离开之前,还要能教会这些长大的孩子学会自立成长。

而这些宠物的宿命,一生却只能被定格在一个固定的房间或笼子里才能成长,一生能够活动的地方可能不足几十平米。

主人每每离去,它们会忍不住哀嚎,主人回来时,它们会激动地欣喜若狂,用人类长达于它们几倍的寿命,陪它们度过此后余生。

小孩子老是哭闹是什么原因(小孩子为什么总是会忍不住哭闹)(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