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大盘午评(稳大盘助小微来看金融)(1)

省政府新闻办26日召开金融支持吉林稳经济大盘新闻发布会释放出一个强烈信息:金融助力吉林稳经济大盘,正瞄准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尤其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持续提升。

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国家开发银行吉林省分行、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及吉林银行等相关负责人参加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们的提问。

12月20日大盘午评(稳大盘助小微来看金融)(2)

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打组合拳,“五个方向”齐发力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统筹实施和有效传导各项货币信贷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吉林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千方百计推动全省金融供给“扩总量、释红利、调结构、降成本、拓渠道”五个方向全面发力。

“扩总量”,信贷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增强。疫情期间,全省金融机构累计投放防疫保供贷款87亿元,对受疫情影响严重领域和市场主体发放贷款161亿元,为7945户市场主体办理贷款延期还本付息金额221亿元。上半年,在受疫情严重冲击的情况下,全省各项贷款实现了稳定增长,截至6月末,全省各项贷款余额25644亿元,较年初增加1035亿元,贷款增速6.1%;其中,6月份当月贷款新增336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呈现强势回升态势。

“释红利”,货币政策精准滴灌作用有效发挥。截至6月末,全省累计办理再贷款117亿元,余额同比增长42%,累计办理再贴现91亿元。上半年省内各全国性银行机构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碳减排项目46个,提供优惠利率贷款43.4亿元。省内国有商业银行运用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向一汽租赁公司发放优惠利率贷款34亿元,支持商用货车贷款延期还本付息12万笔,金额35亿元,惠及市场主体7万户。

“调结构”,金融服务重点领域质效切实提升。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省内重大项目的对接储备,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切实满足项目建设中长期贷款需求。截至6月末,全省中长期贷款余额16479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65.3%;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14.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8.3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增速7.7%,创5年来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累计投放肉牛产业贷款79亿元,支持主体3.8万户;截至6月末,全省绿色贷款增速28.9%,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

“降成本”,贷款利率水平连创新低。定期召开全省自律机制会议,促进存款利率稳中有降,为贷款利率下行创造条件。1-6月全省运用支小再贷款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13%,低于全省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85个基点。上半年,全省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95%,较去年同期下降48个基点,处于近5年来历史较低水平。

“拓渠道”,直接融资比重不断提高。克服疫情不利影响,主动对接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完善“吉林省企业债务融资项目储备库”,今年上半年支持省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债务融资工具96亿元,同比多增52亿元。支持榆树农村商业银行发行6亿元二级资本债,支持东北证券发行证券公司债43亿元,支持一汽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发行个人汽车贷款资产支持证券55亿元,支持17家法人银行机构发行大额存单和同业存单462亿元,多渠道增加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和资金支持能力。

下半年,将督促金融机构积极争取和扩大信贷规模,加快贷款投放进度,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努力实现全省全年各项贷款增量超过上年。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制造业、交通物流等领域和主体的信贷倾斜力度,加快构建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为重点受困企业提供延期还本付息、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等融资纾困帮扶。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等自主协商,提供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

国家开发银行吉林省分行:五大重点领域进行信贷投放

截至上半年末,本年累计投放贷款234.5亿元,贷款新增107亿元,同比增长41%,创历史新高。其中,5、6月份发放合计150.9亿元,占上半年整体投放量的64%,同比增长20%。

聚焦省内基础设施领域,跟踪支持了一批交通、能源、水利、公共服务以及新基建等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上半年向长春新区城镇化项目、伊通河综合治理项目等发放战略新兴贷款92.6亿元。

围绕吉林省产业特色,助力医药、汽车等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发展壮大,上半年发放重点产业发展贷款7.7亿元。积极响应“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程,运用开发性金融差异化政策创新支持长光卫星“吉林一号”星座组网项目,授信总额4亿元。

上半年发放乡村振兴贷款24.6亿元,围绕吉林省“千亿斤粮”生产工程积极谋划开发重点项目,主动开发松原市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28个子项目授信44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0.06亿元。聚焦县域垃圾及污水处理等方面,积极支持白山垃圾污水处理等项目,助力提升县域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积极运用人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碳减排支持工具,上半年发放风电等清洁能源贷款7.4亿元。积极支持绿色交通、城乡环境基础设施改善、重要河湖治理等领域,本年累计投放绿色产业贷款113.7亿元,成为支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主力银行。

吉林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为长春、通化、辽源地区紧急授信并发放3年期应急贷款20亿元,为疫情防控及时提供资金保障。对因疫情影响出现短期还款困难的项目开展计结息周期和还款计划调整,延收本息6.47亿元。持续加大转贷款合作,向吉林银行、九台农商行、亿联银行发放转贷款50亿元,预计可支持2000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日常生产经营。

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开展“春华秋实”行动金融助力吉林全面振兴

金融助力绿色发展的“春风”行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有关工作部署,用金融手段支持吉林省“陆上风光三峡”“山水蓄能三峡”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褐色”资产向“绿色”资产发展,助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金融服务科创企业的“春雨”行动。构建服务科创企业的“六专”体系,即打造专属信贷评价体系,设立专门服务支行,拥有唯一专业评估机构,开辟专属绿色通道,创新专有产品体系,培育专业人才队伍,助力科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春耕”行动。立足“三农”领域,聚焦十大涉农产业集群,围绕“千亿斤”粮食生产工程、“千万头肉牛”工程,以新金融支持稳定粮食生产、强化耕地保护、提升粮食供给、肉牛扩群增量,持续加大涉农领域信贷投入,推动金融“活水”下沉到田间地头。

金融温暖普惠万家的“春晖”行动。深化金融科技赋能,丰富小微企业专属贷款产品谱系,运用“惠懂你”APP,实现在线测额、及时放款,全面提升对全省普惠客户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客户满意度。

截至6月末,全行各项贷款余额2468亿元,较年初新增225.75亿元,同比增速14%。

吉林银行:重点做好“四个板块工作”

设立“支小再贷款”工作专班,统筹推进货币政策工具使用质效,针对省内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实行总、分、支三级联动,组成肉牛产业、产业链金融、“专精特新”、数字化转型等项目专班,畅通金融支持稳住经济大盘的绿色审批、办理、投放和服务通道,调整贷审会由周例会为随时例会,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快事快办,以抢时间保稳定、提效率。

积极向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申请“支小再贷款”,将低成本资金全部支持省内小微及民营企业,当年投放2542笔、金额64.19亿元,主要支持“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水热电气重点民生领域、“专精特新”及科技企业、文旅、肉牛养殖、绿色金融等行业,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50BP,切实减费让利小微企业。同时,主动为小微企业承担评估、抵押、保险、公证费用,并协调人社部门、总工会、省农担为符合标准的企业加大贴息服务,当年为企业承担“四免”费用388万元、为客户争取贴息资金700余万元。

创新搭建“微服务”,实现银行与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线上“一对一、点对点”对接,自4月8日启动至今,对接396户、受理融资申请3.52亿元。开展“复工与振兴 吉银普惠再出发”政银企对接会活动,截至目前,已与各市(州)及县市区政府部门联合组织线上对接会86场,对接客户1281户,受理融资申请25.62亿元。

推出“吉速复工专享贷”共8个子系列的金融服务新专产品,为各类复工企业提供专享信用额度、降低准入门槛、实行优惠利率、灵活还款安排、优化办理流程、绿色审批通道共6个方面的便利和优惠。针对新市民、货车司机、个转企、农户等特定客群创新研发“新市民创业贷”“吉运贷”“个转企”孵化贷、种子贷等专属金融服务方案。

12月20日大盘午评(稳大盘助小微来看金融)(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