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家贼难防」的意思是家里人做贼难以防范,比喻隐藏在内部的坏人不易察觉,亦难防范。

例如:她放在抽屉里的所有私房钱竟不翼而飞,可她万万没有想到是她儿子偷的,真是家贼难防。

关于狡兔三窟的成语(成语家贼难防当初的意思并不是这样)(1)

关于狡兔三窟的成语(成语家贼难防当初的意思并不是这样)(2)

家贼难防典故出处

然而,这个成语最初的意思并不是这样,而是与佛教的六根修持有关。

它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同安志祥师法嗣》,当中有云:

「问:家贼难防时如何?师曰:识得不为冤。」

这是一则禅宗公案,名曰「活水龙」,当中记载了一段故事:

梁山缘观禅师是宋初人,住在湖南梁山。

一天,有个学僧前来向他请示,问道:

「知音难逢,是人生的憾事;但家贼难防,更是吾人的困扰。如何提防家贼,请师道一句?」

「认识他,了解他,变化他,运用他,何必防他?」缘观禅师如是说。

「家兵家将容易使用,家贼如何用他?」学僧又问。

「请他住在无生国里。」

学僧进一步问道:「难道说连安身立命之处也无吗?」

缘观禅师道:「死水不藏龙。」

「那么,什么是活水龙?」学僧问。

「兴波不作浪。」缘观禅师答。

学僧再问道:「忽然倾漱倒岳时如何?」

缘观禅师下床抓住学僧道:「莫教湿却老僧袈裟角!」

关于狡兔三窟的成语(成语家贼难防当初的意思并不是这样)(3)

关于狡兔三窟的成语(成语家贼难防当初的意思并不是这样)(4)

家贼难防在佛教的寓意

刚才说到,成语「家贼难防」与佛教的六根修持有关,这是因为佛学中有个比喻,

把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比作「外六贼」

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比作「内六贼」

所谓「家贼」,即指「内六贼」而言,防范家贼,即谓伏六根的贪欲。

《杂阿含经》也有云:「内有六贼,随逐伺汝,得便当杀,汝当防护……内六贼者,譬六爱喜。」

在上述公案中,「知音」者,禅心也;「家贼」者,妄念、妄心也。

六根以其内在的贪爱与欲望,追逐色、声、香、味、触、法等尘染,劫掠人本性中的善法,故称「家贼难防」。

关于狡兔三窟的成语(成语家贼难防当初的意思并不是这样)(5)

关于狡兔三窟的成语(成语家贼难防当初的意思并不是这样)(6)

从禅心修炼中启悟师徒对话

禅心难悟,全因妄念扰乱。

读者试试以这角度再读一遍公案,看看能否得出一些启悟。

学僧问:「家贼难防时如何?」师曰:「识得不为冤。」

我们打坐的时候,内心妄念纷飞,种种的攀缘犹如家贼,防不胜防,该如何是好呢?

禅师便说,妄想烦恼不用对治,念起即觉,觉了就好,你要是去压制它,就如石头压草。

只要觉知它就好,一觉知,它自然烟消云散。

觉知烦恼,觉知妄念,妄心不在防范,应置于「无生国」里,统统把它空掉,这就是空的智慧。

学僧穷追不舍。「师父您说要归于空,那么,要把念头统统空掉,岂不是连它安身立命之处也都没有了?修行就是到此为止吗?师父这就是您安身立命之处吗?」

当然不是了,于是师父说:

「死水不藏龙。」

般若智慧犹如活水,千变万化,不执着于一切事物,也不舍离一切事物,因此也不执着于空无。

凡夫处处都是分别执着,障碍重重,如果执着一个「空」字,那你就变成死水,龙就不能显现出来了。

开悟解脱的境界就如一条活水龙。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

师父便说:

「兴波不作浪。」

见性之人对一切事物不取不舍,随顺缘起而不受任何事物攀附左右,达致圆融之境。

但学僧还未释疑,脑袋里问题又来了,平常无风无浪还好,假若突然山崩地裂,「忽倾湫倒岳时如何?」

当我们真正遇上大烦恼、大困境、大变故、大灾难时该如何面对?

这时师父就在禅床上走下来,一把就抓住学僧说:不要把老僧的袈裟角弄湿了。

他要怎么启发弟子呢?黏在禅床上还是一个执念吧,就用行动来展现随顺因缘而不黏着,圆融活泼的禅者境界。

于是他从禅床上走下来,用行动告诉学僧,不黏着任何境界,不取不舍,心外无物,身心自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命的活力就会透彻地展现出来,生命本具的般若光明,也会自自然然地释放出来,犹如一条在活水中自由自在,翻腾飞跃的蛟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