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黄体军

听多了“英雄救美”的故事,你愿不愿意反过来听一听一位红衣侠女勇救白面书生的故事?

12月3日晚,在济南梨园大戏院,由山东省京剧院演出的尚派名剧《十三妹》,就讲了一个背弓挎刀、飞檐走壁、飒爽英姿、武功高强的红衣女侠搭救落难书生的故事。这出戏让现场观众再次领略到了尚门弟子阳刚激昂的唱腔、矫健勇猛的武功身段和像极了“一团火”的表演风格。

京剧尤三姐全部唱词(一出北方侠女勇救落难书生的尚派名剧)(1)

《十三妹》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传奇故事:书生安骥因父被上司陷害,遂携重金往淮阳救父,途中偶遇侠女何玉凤,何本是军官之女,其父因拒绝奸臣纪献堂的提亲,被纪献堂陷害入狱致死。何玉凤流落江湖,被老英雄邓九公收留,苦练武艺,伺机复仇。她将本名中的“玉”字拆分,更名为“十三妹”。她看安骥满面愁容,必有为难之事,好奇之下,了解到安骥和她有同样的遭遇,于是心生怜悯,决定护送他一程,不料却引起安骥的误会,遂不辞而别。侠肝义胆的十三妹一路追随到能仁寺,杀了一干恶僧,救出安骥和同遭劫难的张金凤一家人,并撮合了安骥和张金凤的姻缘。

《十三妹》又名《金玉缘》、《双凤记》,取材于清末文康的小说《儿女英雄传》,最初上演时,是一出包含了《红柳村》《悦来店》《能仁寺》《青云山》《弓砚缘》等折的本戏,最早由武旦应工的余玉琴刀马旦踩跷演出,塑造了京剧舞台上第一个“十三妹”形象。后成为“通天教主”王瑶卿先生创立的王派代表作。王瑶卿先生的重大革新是弃跷出演十三妹,而且给“十三妹”来了一个全新的造型:红衫、红束腰、红风帽、红薄底鞋,斜挎弹袋、背弓、刀,一口动听的“京韵白”,整个一副红红火火的北方侠女形象跃然于舞台之上。

京剧尤三姐全部唱词(一出北方侠女勇救落难书生的尚派名剧)(2)

尚派艺术创始人、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先生曾多次与王瑶卿先生同班演出,虚心问艺于王,深得王派艺术的精髓。故尚派《十三妹》借鉴了王派艺术很多特点,又结合自身特点发展出了有了独特的新面貌。

此次演出的《十三妹》,由山东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派第三代传人鞠小苏先生亲授,鞠小苏先生曾师从尚派传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麟先生,此剧得其口传心授。剧中十三妹由山东戏曲名家鞠小苏工作室学生、尚派第四代传人、山东省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高秋云扮演。

鞠小苏先生对弟子高秋云当晚的表现非常满意。“我工作室两个学生高秋云和金梦,过去都演过这出戏的折子戏,但演全本还是第一次,因为尚派艺术文武兼擅,《十三妹》又是尚派戏中难度特别高的一出大戏,观众很多年没在舞台上见过了,这出唱念做打舞并重的戏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

京剧尤三姐全部唱词(一出北方侠女勇救落难书生的尚派名剧)(3)

具体到舞台上,这出尚派名剧有哪些看点和特色?鞠小苏先生告诉记者,和王派相比,尚派《十三妹》的何玉凤同样是花衫,装束相同,都是一身红装,但不同的是尚派的十三妹不点红痣,刚开始出场时不背刀弓,而是挎刀,表明她下山是为母寻药,而不是有意打劫的女大王,她决意保护安骥后才回邓九公家取弓,在安骥不辞而别后始背弓挎刀出场。同样是京韵白,尚派吐字咬字力度更强,犹如竹筒倒豆子。在武功身段上,因为尚小云先生学过武生,又受过杨小楼先生的教诲,因此借鉴了很多杨派武生的动作特色。像窜椅子、上高、下高,空顶、旱水顶、过人前桥等,都是尚派《十三妹》特有的。但因为对于旦角来说,难度高,有危险,这些年即使尚派也很少原汁原味地演这出戏了。

京剧尤三姐全部唱词(一出北方侠女勇救落难书生的尚派名剧)(4)

四大名旦中,和梅派、程派、荀派比,这些年尚派戏的演出相对较少,尚门弟子真正能继承尚派艺术,唯尚戏为始终的很少,因而尚派艺术传承有令人感觉后继乏人的担忧。原因所在?鞠小苏先生坦言,这主要是因为演尚派戏难度大,对演员的要求高,“既要有一副好嗓子,又要有一身好功夫,唱念坐打俱佳,才能真正继承尚派艺术。”

鞠小苏先生特别高兴有两名优秀弟子加入自己的工作室,为了传承好尚派艺术,她总是不辞辛苦对学生言传身教,从唱腔、表演到剧目排练,各方面都亲力亲为,两名学生也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步。

京剧尤三姐全部唱词(一出北方侠女勇救落难书生的尚派名剧)(5)

据了解,此次演出也是为了纪念今年京剧艺术大师尚小云先生诞辰120周年和庆祝山东省京剧院建院70周年。12月21日至22日,鞠小苏先生将带领高秋云、金梦两名弟子,受邀前往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参加“纪念京剧艺术大师尚小云先生诞辰120周年”尚派艺术专场演出,并与尚慧敏老师等共同演出尚派名剧《乾坤福寿镜》以及《尚派艺术演唱会》。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