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飞宇小说《推拿》讲述的是盲人按摩中心男女推拿技师的故事。由于叙事对象的特殊性,被读者普遍认为难以改编成电影作品。娄烨在读过这部小说后很喜欢,于是有了电影《推拿》。

娄烨横店(当娄烨撞上推拿)(1)

编 剧马英力女士对原著进行了删减与改编,成果让毕飞宇和娄烨都觉得她“把那么厚的书变成这么薄,却没有丢失什么”。《推拿》是一出盲人按摩院的群戏,小说的 叙事主角是王大夫。但在电影里,另一名年轻推拿师小马成为游走于按摩院内外和故事之中的线索人物。成为无形中的“隐形男一号”。此外电影也对一些人物的往 事片段做了删减。这样的改动基本保留了所有的人物形象,又使得成片不过于冗长。

在电影片头,演职人员信息的出现方式非常独特。让观众先是惊愕,紧接着就明白了导演的良苦用心。这前所未见的出片头方式是在提醒观众:这是一部以盲人为主要角色的电影。

在 其他以盲人为主角的电影作品里,往往充满积极向上的励志色彩:盲人努力融入社会,盲人和健全人之间互相帮助,其乐融融,充满着美好温暖而虚幻的和谐。然 而,这种和谐在电影《推拿》里不复存在。不仅盲人与健全人之间的关系十分尴尬,连盲人之间的关系,都充满欲望与利益的味道。盲人虽然看不见,却能闻到鲜血 与情欲的气味。在小小的盲人按摩院里,各盲人推拿师的关系错综复杂,情欲纵横。

电影里说,盲人对健全人的态度就像健全人对神的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在片中的配角里,“健全人”的形象有三种:盲人按摩院的服务员、王大夫的父母弟弟及债主、街头按摩房的性工作者。

盲 人推拿师与接头按摩房的性工作者,都是社会底层弱势群体,他们的工作都要“上钟”,都要服务比自己高很多层次的人士。电影中,这两个群体之间通过某位角 色,有着密切的交集,展现出片中难得的温情。盲人按摩院服务员虽然是小角色,但却也是按摩院接待客人的重要职位。她们不仅有心计,还能看见东西,对于蝇头 小利也要斤斤计较。她们之间的矛盾,给按摩院带来了尴尬的气氛。王大夫的父母和弟弟虽是他的家人,但他们胆小怕事的懦弱给王大夫增添了很多负担。而面对咄 咄逼人的债主,王大夫更是走上了极端的道路。可以看到,电影对盲人和健全人关系的处理上深刻独到,不落窠臼,颇为难得。

有的导演一生拍很多种电影,有的导演一生却只拍一部电影。娄烨即属于后者。他的每一部电影都是一个非同寻常的爱情故事。甚至让人难以想象娄烨如果不拍爱情片会是什么样子。

在 娄烨作品里,一旦开始下雨,便会有重要的(往往是不好的)事情发生。在《苏州河》里,大雨见证了马达和牡丹的殉情;在《颐和园》里,大雨见证了学生的落 寞;在《春风沉醉的夜晚》里,大雨见证了王平和姜城的同性之爱。在《浮城谜事》里,大雨见证了乔永照的杀人过程;而在《推拿》里,郭晓冬饰演的推拿师王大 夫正是在雨中怀揣钞票回到家里,随后发生了让人震惊的、血腥的一幕。可以说,在娄烨的电影里,雨既是情欲的象征,又是悲剧的预兆。

跳 舞是娄烨电影角色互相示爱的独特方式。《颐和园》里,余虹和周伟相识不久后,在酒吧跳舞,相拥;《春风沉醉的夜晚》里,王平和姜城在公园里伴随音乐挽手起 舞;在《推拿》里,秦昊饰演的盲人按摩院老板沙复明第一次出场便是在跳舞,后来又试图和他爱慕的推拿师都红跳舞传情。在舞蹈中,娄烨电影的人物关系更加亲 近。

除 此之外,血与性亦是娄烨电影里永恒的元素。在《推拿》里,碍于电影审查的尺度,这两点都有适当的妥协和删减。但依旧几乎突破了中国内地银幕的最大尺度。对 于街头按摩房的直观展示亦是银幕上所罕见的。这一次,娄烨虽然也有无可奈何的妥协,但没有像上一部电影那样放弃导演署名权,而是骄傲地在片头片尾打上了娄 烨作品的烙印。

在 娄烨作品中,《推拿》算不上最好的。其缺点也很明显:电影对原著的删减造成叙事碎片化,情节发展推动力不足。一些角色的性格和行为动机缺乏细致明确的展 示。在秦昊和其他非职业盲人演员的出色表演衬托下,郭晓冬的演技显得生硬凶猛而不够自然。此外,娄烨第一次在作品中加入了非独白的画外音旁白。提供了一个 游离于人物和故事之外的上帝视角。画外音推动了电影叙事,但突兀的声音也让观众带出戏外。个人认为反不如让观众自行品味。不过总体来说,《推拿》依旧是一 部出色的剧情片。保持了娄烨一贯水准。

娄烨横店(当娄烨撞上推拿)(2)

电影里,梅婷饰演的都红有这样一句台词:“人和人撞上了就是爱情,车和车撞上了那是车祸。可惜车和车总是撞,人和人却总是让。”

当娄烨迎面撞上《推拿》。收获的不是爱情也不是车祸,而是在当下国产电影市场中一部难得的踏实诚恳,坚持风格又突破自我的文艺片。

作者:汪金卫

via:独立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