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发院院长访谈(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1)

11月30日,“2021年搜狐财经峰会”在北京举行。

本届峰会汇聚十余位政界精英、商业领袖以及经济学界翘楚,围绕“经济新周期与消费新动力”、“金融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科技创新支撑国货崛起”等主题,深入探讨当前经济形势与创新机遇。

峰会共分为上午、下午两场。上午的会议聚焦宏观经济形势,下午的会议聚焦企业经营的微观层面。

在下午的会议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出席,并发表了题为“经济新周期与消费新动力”的演讲。

北大国发院院长访谈(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2)

(图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

姚洋指出,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一轮非常深刻的调整,他认为调整已经基本到位,即将迎来新一轮较快速的增长。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在姚洋看来,这些只是一种情绪,并不代表经济增长前景不乐观。

对于新能源领域,姚洋表示,我国在新能源领域基本上世界上占据统治地位。碳达峰的目标,他认为,2030年中国应该是可以达到的,关键在于要改变能源结构,就是要降煤。

姚洋还谈到城市化,他表示,城市化仍然是未来二三十年推动经济增长非常重要的动力,不能忽视这样的动力,未来十五年仍然还有2亿人要进城。中国的城镇化没有结束,意味着中国的投资没有结束。

此外, 姚洋提及,去年我国的财富五百强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多的国家。我国有很多全球技术领先的企业,特别是一些隐形冠军企业,实际上这样的企业有很多,只是我们没有看到,他认为,整体上中国经济仍然是向好的。

以下为演讲全文:

非常高兴再一次参加搜狐财经的论坛,今天下午的主题跟消费有关系,但我自己是研究经济的,更多关注的是宏观经济层面的事情,所以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还是中国经济消费趋势。

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经济经历了一轮非常深刻的调整。实际上过去四十年中,中国经济基本上十年一个周期、两年一个调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高速增长的十年,九十年代是非常深入的调整,然后有了本世纪头十年的飞速增长。过去的十年又是一个调整期,我认为调整已经基本到位,恐怕又要迎来新一轮较快速的增长。然而这个判断和很多人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大家容易被一些短期的事态所左右。比如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长速度降下来了,有些通货膨胀正在抬头,大家就在谈滞胀,经济增长速度较低,通货膨胀水平较高。然而这些只是一种情绪,并不代表经济增长前景不乐观,更不代表通货膨胀的预期,实际上我们根本谈不上所谓的“胀”,这些和气候也是有关系的,今年的天气比较怪,并没有真正影响到我们的物价。我们今年前三季度的增长是5.8%,即使是最后一个季度不增长,仍然有7.5%的增长幅度,只要我们最后一个季度能够有4%的增长,全年的增速就是8.5%,已经是非常高的速度了。我们不要被这些短期的情绪所左右,这很容易对投资和生意产生不好的影响。

未来的十到二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中国新一轮技术都是长周期。我们正处在中国或者中华文明最高光的时期,应该说是千年一遇的文明最高光的时期,大家应该有这种信心。

今天上午有的演讲者提到城市化,这里我也简单地讲一讲。城市化仍然是未来二三十年推动经济增长非常重要的动力,我们不能忽视这样的动力,未来十五年仍然还有2亿人要进城,中国的城镇化没有结束,意味着中国的投资没有结束。

过去的二百多年,世界的发展是被技术进步所推动的,很多技术都是非常吸引投资,但如果不允许任何泡沫存在的话就不可能有新的技术的产生。每一轮新的技术出现,我们都会发现是有泡沫的。因此我们要容忍这种科技创新的泡沫,最后才能真正变得成熟、应用广泛。

中国在很多新的领域正是处于这样的一个阶段,这里主要想说三个方面:

我国在新能源领域基本上世界上占据统治地位,1/3的太阳能装机容量在中国,75%的太阳能板元器件在中国生产,成本也在大大下降,现在的成本已经和火电一样便宜,火电现在也在涨价,所以太阳能价格变得更低,目前成本还在下降,预期未来五年还会变得更低。

我国在风能领域也是占据绝对统治地位,节能减排和战胜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中国还是走在前列的。大家可能会说到如何储能的问题,我国的电网也是非常强大的,是不是可以想像一个全球的电网,不存在储能的问题,中国在这方面也可以做出很大的贡献。

我国面临碳达峰的挑战,碳中和恐怕不是我们这一代人要考虑的事情,2060年太遥远了,但碳达峰是2030年,中国能不能达到?应该是可以达到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改变我们的能源结构,就是要降煤。因为现在煤炭占到整个能源消费的60%,排放占到80%,“十五五”期间我们要建12.5%,如果规划能够达到这样的速度,2030年碳达峰就有希望。但需要强调的是,能源革命是这一轮世界战胜气候变化最至关重要的一环,中国是占据领导地位。

我国在电动汽车领域也是占据统治地位,去年我国电动车销量占到世界的40%,今年占到将近60%,电动车销量是美国的6倍。中国在电动车新能源相关领域完全出“城市化仍是未来二三十年推动经济增长非常重要的动力,中国的城镇化没有结束,意味着中国的投资没有结束。”于领先地位,甚至是领导地位,因为我们领先型的绝对是在世界电动车的第一阵营,无论是电池技术、续航里程都是世界比较领先的。预计到2030年,我们的电动车销量能够达到1400万辆。

造车新实力并没有因为特斯拉的竞争被打败,实际上很多小众品牌销量远远超过特斯拉,但销量仍然在持续上升。很有可能未来的十年会重复日本上个世纪大规模地犯下的覆辙。中国在AI方面也是世界领先,得益于中国巨大的市场、海量的数据、这么多的人才。有的时候都不知道AI在哪里应用,大家回到我们住的地方仔细观察一下,路边停车都没有看车的,一个人骑着电动摩托车绕着街区走,后面有三百六十度的摄像头,拍下来以后AI不停地分享,哪些车停对了,哪些车没停对,就是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但已经开始应用起来了。

过去的城市化都是跳跃式的,工信部直接跳跃到沿海,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城市化会面对梯度的城市化,三四线城市的人口向一二线城市集中,农村地区人口向县城和三四线城市集中。人口集中是世界性的趋势,美国、日本都是这样,特别是日本国土面积这么小,500公里的路程集中了将近70%的人口,未来中国也是一样。

城市能不能无限发展下去呢?生物和企业都是有规模限制的,因为产出跟不上规模膨胀的速度,但城市不一样,城市扩张的过程中产出是超线性的,成本是低于线性的,所以可以无限地扩张。

过去十年间东北三省的人口正在减少,沿着胡焕庸线下来,西北到东南这些经济不太发达的地方正在失去人口,经济比较好的地方特别是中心级城区人口在大规模增长。过去的十几年发生的事情几乎在每一个省份的省会城市发生,就是人口在快速集聚。

我们可以想像,未来人口集中到9个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的7个城市化区域,其中我国60%-70%的人口仍然是可能的。集聚将会带来更大的效益,也会对冲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能夸大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未富先老其实是我们的优势,仍然有那么多人要进城,因为人的集中需要生产力提高、教育水平提高,这些足以弥补劳动力数量下降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不足。当然,现在还有一些城市会衰落,但没关系,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城市的发展总是有规律的,我觉得不用太纠结,应该让老百姓有自己选择的自由。

国际环境趋于稳定,记得去年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说产业链要断了,中国要被世界孤立了,当时我就说不可能。事实证明我是对的,产业链没有断裂,中国没有离开世界,世界也没有离开中国,事实上世界对中国的依赖度在上升而不是在下降。原因在于,整个世界分工的格局是没有改变的,相信世界分工是有道理的,我们也要对自己有信心。中国的信心在哪里呢?我们有巨大的市场,我们怕人家跟我们脱钩,别人还怕我们把他们踢出去。中国的制造业占到世界制造业总额的29.2%,什么概念?把美国、日本、德国三大世界制造业强国加起来刚比中国多1个百分点,中国有着强大的生态网络,中国生产一个东西很容易,但要搬到别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昂贵,我们的人力资本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也是中国的一个巨大的优势。

看一看中国出口的数据,事实上中国的出口根本没有停下来,完全就是季节因素,每年1月份出口下降是可以理解的。美国出口到中国的情况没有太大变化,疫情之后也是在增加的,所以我们看到的不是脱钩,而是重新更加紧密地挂钩。美国对中国的投资实际上是在增加的,因为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是在增加的,无论是GDP还是出口,大国之间对比的话,中国份额也是直线增长的。

去年我国的财富五百强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最多的国家。我们也有很多全球技术领先的企业,特别是一些隐形冠军企业,比如在座的赵燕就是隐形冠军,十几年前就是第一,现在技术也是第一,技术水平是排在第二位的好几倍。实际上这样的企业有很多,原来我们说山东衰落了,实际上山东遍地都是隐形冠军企业,只是我们没有看到。我们做企业做媒体的太容易被情绪和大的事件左右,其实整体上中国经济仍然是向好的。

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值得投资的国家之一,今年上半年按照OECD统计,中国吸引的外资是1770亿美元,占到世界的20%,也就是说国外的资本已经在用脚投票。如果国外资本都认为中国是值得投资的地方,没有任何理由国内的企业和投资者不把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投资地。

时间也到了,我就和大家这里,感谢大家!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