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就有朋友推荐《入殓师》给我,说是绝对震撼的大电影。

我一直以为是一部现实版的惊悚电影,所以没放在心上。

对于死人,我有本能的恐惧感。

老爸有一门绝技就是吹唢呐,农村死人了,他大都会成为亡者家里请来的老年乐队成员之一。也由此,爸爸经常会顺便帮一些死人穿衣入棺。

入棺就是入俭,这是农村的说法。

爸爸经常会给我讲农村里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比如谁被车撞死了,其头部肿得比脸盆还大,面部肌肉狰狞绞在一起,舌头伸出来老大老长。

有时候遇到棺材小了,爸爸会把死者臃肿的身体捏扁,或有时候不得不把死者的腿弯曲着,放入棺材。

最记得爸爸说有一次,一位村民干了一辈子活,刚刚一砖一瓦含辛茹苦建好了房子 ,准备安享晚年的时候,一次喝醉了,和素日一直有矛盾的邻居大吵一架,大概是争吵中,趁着酒意,这位村民狠狠地推了邻居一下。谁知道这位邻居县里有靠山,心里有底气,连夜叫了一帮年轻人,晚上堂而皇之走人这位村民家里,拳打脚踢往死里打。等送去医院的时候,人已经断气了。

由于家里建房子负债,其家属为了节约,买了一副便宜的棺材,尸体被放入棺材后之后,村民的妻子看到自己的丈夫突然睁开双眼,面目狰狞,妻子啊的叫了一声就瘫痪在地。

爸爸还说,农村风俗,入棺时,亲人不能看逝者,因为亲人掉了眼泪在死人身上,亲人就会被鬼魔缠身。如果棺材太小,死人睡得憋屈或不舒服,死者后羿就不会发达。

爸爸说,在农村,人一旦死了,只会关心后事需要花多少钱,如何节约用钱。有钱人家,则率先考虑的是如何分钱。对死人的哀悼痛哭,基本是表面形式的。

就因为这些零零碎碎的故事,导致我对《入殓师》电影无端端有了几分恐惧和自以为懂得许多,就搁浅了。

描写日本人生死观的电影(推荐1部治愈心碎)(1)

再后来,朋友推荐日本作家青木新门的《纳棺夫日记》给我,说这本书的故事和文笔,我一定会喜欢上。

我翻了翻,其中读到这样一段文字,立即让我爱不释手了。

原著片段:

我顺利地为尸体清洗并穿上寿衣,但是纳入坐棺时,却必须折叠尸体。我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正当我手足无措时,一位像是村中长老的人走过来,问我是不是第一次遇到把尸体纳入坐棺的情形,并主动帮我。

他拿来了带子、绳索和白布,说是要用这些把尸体的腿折过来,再和上身捆绑在一起。硬邦邦的尸体很难弯折,可是不把尸体嘎嘣嘎嘣地折叠起来,根本就放不进坐棺。

好不容易折弯绑好了,却见这位长老拿起剩余的白布,把老太太的遗体一圈圈地缠了个结结实实。

据说这样缠绕捆绑,是为了把死者的灵魂封锁在身体内…

我还看到作者对逝者感性而动人的文字诠释,比如:

春之新绿很美,秋之红叶亦美,冬之枯树也是另一种美。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不是终结,而是超越。

可是,我们赋予了死太多的神秘色彩、悲苦基调,更无法将死亡与“美”联系起来。

我进一步了解的时候,才知道,《入殓师》电影就是根据《纳棺夫日记》改编拍摄的。

《入殓师》电影获得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亚洲电影,以及其他奖项无数。

我看到豆瓣有60多万人参与与评论。

其中有一个评论这么写道:

这是一部让人看了如痴如醉,叹为观止,引人深思,催人泪下的日本电影。

通过电影,表达日本人对待生与死的一种看法,让死者体面的、有尊严地离开,既是对死者的一种尊重,同时也期望死者的下一段生活,让死者有一个更好的开始。

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他永恒的美丽。这要有冷静,准确,而且要怀着温柔的情感,在分别的时刻,送别故人。静谧,所有的举动都如此美丽,优雅,唯有《入殓师》。

《入殓师》讲述了原本在东京失业的大提琴师小林大悟(本木雅弘饰演)回归故乡后,因一个广告误导,从而成为了专门将逝者送往极乐世界的一名入殓师。

在经过自己对自己这份职业的厌恶,以及家人亲戚的鄙夷后,他最终明白了“入殓师”这一词的含义和意义,并解除了自己多年的心结。

原来这是一部真的好看,真的好哭,真的不能错过的大电影啊!

看完《入殓师》后,你会对日本人再次刮目相看,他们关注的,永远是人性,情感、美好,挚爱、底层、感恩,灵魂拷问,一切由内而发,直击心灵深处,让你不由自主地呐喊和回归虔诚。

看电影《入殓师》,你会被小林大悟那柔软细腻的大提琴声音深深地吸引住。入殓师这个行业,你目睹的一切,普通人的内心,永远无法达到那种柔软的程度。

而小林大悟一次次在琴声里,追寻和回归自己。

每一次或恶心或痛苦的时候,他就会习惯性地奏响大提琴,以慰藉自己内心的不安。

你聆听着,感受着,你会感觉到琴声里,如泣如诉着人世间的爱恨情仇,生离死别,隐喻般表达着什么,又像什么都没说,又像什么都有,或没有。

看《入殓师》电影,小林大悟妻子饰演者广末凉子这个曾经被誉为“治愈系少女”,演得太好了,你一定会再次会爱上她。

小林大悟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温柔、憨厚、踏实,让人愿意走近他,喜欢他。

好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好女人。

描写日本人生死观的电影(推荐1部治愈心碎)(2)

这一切源于他的妻子广末凉子,她那么支持,包容、忍让,关爱丈夫。电影里,广末凉骨子里散发着优雅气质,她总是有着温柔甜美的笑容,还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让人一看就离不开的感觉。

小林大悟看到腐烂的尸体后,回家选择霸王硬上弓,用激烈的性爱来缓解心灵上的压力,

广末凉子认为丈夫做了入殓师肮脏污秽,极力拒绝做爱,这样的画面,更让观众喜欢上广末凉子!

电影中,有一些你意想不到的剧情,可以说,能让你入骨入髓。

描写日本人生死观的电影(推荐1部治愈心碎)(3)

小林大悟和师傅走到了逝者身边,发现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少女,然后小林小心翼翼为她执行入殓仪式,比如擦洗身体,换上衣服,然而小林大悟惊奇地却发现她有阳具。

小林惊讶地告诉师傅,师傅跟逝者家属说明情况后,悄悄询问,化妆的时候,是化成男生,还是女生?

逝者母亲生气地说:哼,如果我当初把他生成女生,也不会有这样的事!当然了,也要看“种”哇!说着,她用埋怨责怪的眼神看了一眼身边垂头丧气的父亲。

最后,入殓师为死者画了一个清秀淡雅的女妆,真的美呆了。死者看上去很安详,就像睡美人一样。盖上棺材的刹那,母亲突然撕心肺裂地号啕大哭。

入殓师要离去了,一直垂头丧气的父亲在走廊上,拦住小林大悟和师傅俩,下跪并致谢,他说:自从止夫开始穿女人衣服,化女人妆,我就厌恶他,他常常为此和别的男孩打架,脸上总是有伤,我却从来不想看他的脸,也从来没有关心过他。今天,他死了,我才好好地看着他。我发现,他很美,无论他是男孩,还是女孩,不管怎么样都好,他都是我美丽的孩子啊……谢谢你们。

可惜,这是一份多么痛的,迟到的领悟!

人为什么总是要见到棺材,才会意识到爱与理解的重要性呢,那时才会良知提醒而痛悔呢?

致敬《入殓师》!

致敬入殓师!

人间太苦,我们活的时候已经狼狈不堪,死的时候能干干净净,安详而有尊严,已是幸事!

死亡就是一扇门,我们每一个人必将穿越这道门,直至死亡!无论你是穷或富,无论你是官还是民,路上小心,我们后会有期。

一定后会有期!

既然一定后会有期,我们为什么不能活得尊严体面一些呢?

原创需要有你给予我前行的精神动力,危桐瑶希望你关注转发!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