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说: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的名字可以叫“普六茹坚”,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可以叫“大野渊”,其最伟大的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可以叫“大野世民”。

听到这话,请先不要惊讶和反驳,虽然历史上没有出现过这种奇葩的叫法,但如果追溯杨、李两家的家史,特别是他们祖先改姓的那段往事,这么叫也是有道理的。

而这段有趣的历史,要从鲜卑族的南迁说起。

大野是复姓吗(李世民复姓大野)(1)

一、鲜卑人的改姓与赐姓

在历史上,少数民族通过移民或战争等方式迁居中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而一旦完成内迁,紧接着就要面临民族融合的问题。

西晋永嘉之乱以后,原本世代居住于大兴安岭的鲜卑人趁机开始陆续南迁到了黄河流域,其中就包括赫赫有名的慕容部、宇文部、拓跋部、吐谷浑等。

大野是复姓吗(李世民复姓大野)(2)

而他们也都先后建立了自己政权,比如慕容氏的燕国,拓跋氏的北魏等等。这里,我们重点说说北魏。他们的汉化最为成功。

北魏在太武帝拓跋焘在位时统一北方,成为中原霸主。孝文帝即位后,又将首都从平城迁到了洛阳,以便推行他的汉化改革政策。而改革的重要环节,就是改汉姓!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出于与汉人通婚、杂居的需要,号召把鲜卑的复姓改成单姓,他自己首先以身作则,把“拓跋宏”改为了“元宏”。

据历史学者统计,在这场“改姓运动”中,鲜卑有史可考的120姓,仅有吐谷浑氏、贺若氏、那氏、庾氏、宇文氏、慕容氏6个姓没有改,其他全部被改为了汉姓。今天的“那氏”、“庾氏”可以考证一下,自己是否有鲜卑血统呢?

孝文帝的改革虽然使得胡汉之间的界线开始逐渐消弭,但却给北魏的分裂埋下了种子。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这一时期,又流行起了赐姓,一些功勋卓著的文臣武将,开始被皇室赐姓。

而被赐姓者,是以汉族大臣居多,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汉姓,所以被赐之姓就是皇室们的胡姓了。

而杨李两家当时的“掌门人”杨忠和李虎,就是在这一时期被赐姓的。

大野是复姓吗(李世民复姓大野)(3)

二、杨忠和李虎改名

杨忠是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他是地地道道的汉人,隋文帝杨坚的父亲,后来被尊为隋太祖。

杨忠原来是北魏军人,后来因武艺高强、战功赫赫,被封随国公。在西魏恭帝时,他还被赐姓为胡姓“普六茹”,也就是说他原本是一个汉人,却被赐了一个鲜卑族的姓氏。

《北史》:“魏恭帝赐姓普六茹氏,行同州事。”

李虎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也是地地道道的汉人。他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被尊为唐太祖。

大野是复姓吗(李世民复姓大野)(4)

李虎出身显赫,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的五世孙。需要说明的是,西凉虽然是十六国之一,但却是由汉人建立的国度。

跟杨忠一样,李虎在西魏时期同样因战功被赐胡姓“大野”。

《旧唐书》:“皇祖讳虎,后魏左仆射,封陇西郡公,与周文帝及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以功参佐命,当时称为‘八柱国家’,仍赐姓大野氏。”

所以,因为西魏皇室的赐姓,杨忠也可以叫“普六茹忠”,李虎也可以叫“大野虎”。而作为他们的后代,按道理讲,杨坚是可以叫“普六茹坚”的,而李渊可以叫“大野渊”,李世民也可以是“大野世民”。从这段历史上看,这种说法并没什么不妥。

不过,为什么这种叫法后来并没有成真呢?

大野是复姓吗(李世民复姓大野)(5)

四、恢复汉姓

在西魏时,杨忠和李虎皆被赐予“胡姓”,但到了北周末年和隋朝初年,所有原来被赐姓者,皆被要求改为了原姓。

《周书》:“诸改姓者,悉宜复旧。”

《隋书》:“己前赐姓者,皆复其旧。”

至于改回原姓的原因,当然很好理解:当年这些被赐姓者,大多本就是汉人。

当西魏灭亡、北周衰落之时,因为时过境迁、时移世易,他们就没有必要再跟着姓“胡姓”了,而是要恢复自己本来的汉姓。特别是彼时已经手握重权的杨坚,随时都能篡夺帝位,肯定是要把自己本来的姓给改回来的。

所以,在历史上也就没有出现“普六茹坚”和“大野渊”、“大野世民”,这种叫法,实际上是对于杨、李两家改姓这段历史的误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