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8 17:23 |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程轶华 见习记者 李悦,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蒋秋香的故事?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蒋秋香的故事(蒋香爱照顾瘫痪丈夫30年的感人故事)

蒋秋香的故事

2018-07-18 17:23 |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程轶华 见习记者 李悦

俗话说“久病床前见真情”。在方岩镇象瑚里村就有一位好妻子蒋香爱,在丈夫遇车祸导致下肢瘫痪时,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而是坚强地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不离不弃照顾他30年,没有让这个贫困家庭支离破碎。她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干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她对爱人的默默付出,感人至深。

13日上午,当记者来到蒋香爱家时,半身瘫痪的李高龙正坐在凳子上,妻子正蹲在地上认真地为其修剪脚趾甲。蒋香爱说,刚开始,丈夫犹如植物人,什么都得她照顾,现在他自行靠凳子也能移出家门口坐坐,让她省力了不少。说起过往,夫妻俩都感慨万千。

对残疾丈夫不离不弃

1988年,蒋香爱带着一儿一女嫁给37岁的李高龙,至今已经有30年了。那时,李高龙在杭州德清县打工。俩人结婚后,家里则由蒋香爱操持着,日子过得平静而幸福。

但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生活。1989年,李高龙遭遇了严重车祸。这场车祸彻底改写了一个家庭的命运。对面突如其来的不幸,才嫁过来10个月的蒋香爱选择了与丈夫共同面对,并开始了她长达数十年的守候。

“当时有关部门通知家里,让家里人去医院时,都以为人没救了,只是让我公公过去决定把尸体运回来还是在那边火化。”蒋香爱说起那段令人痛苦过往还是记忆犹新,得知消息后,她还是坚强地跟随公公,一起去了杭州。

所幸,李高龙最终经过医院的全力抢救,保住了性命,却留下了下半身瘫痪,终生只能以床为伴。蒋香爱说,刚到医院的时候,她什么都不会,不知道要怎么样去护理下半身失去知觉的丈夫。护士长带着她到隔壁病床,向别的家属学习怎样护理同样情况病人后,她才试着给丈夫做各种护理,翻身、按摩、擦身,慢慢地从生疏到熟练,再到得心应手。蒋香爱学会了好多种按摩推拿手法。

这么多年来,丈夫身上从来没有一处褥疮,谈起自己学习护理的经过,她带着一丝自豪。正是有了这样的细心照顾,李高龙虽躺在床上,但心情很愉快。每次提起妻子的好,他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有病友因为卧床时间太久导致身体有溃烂而专门跑过来向蒋香爱学习经验。

她的自强在村里出名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一家老小都没了依靠,蒋香爱毅然担起了养家责任。“当时有人劝我不要牺牲自己的幸福,希望我离开这个家。如果我真的这样走了,生活应该不会像在这里这么苦,但我一看见丈夫、公婆那无助的眼神,就于心不忍。良心告诉我,我既然嫁给他了就不能这样自私。有时在困难面前,责任最重要,也是考验一个人品质的优劣,我不可能直接走人。我走了,这个家也就毁了,做人要有良心。”蒋香爱坚定地说。

早些年,这个家的全部收入都来自地里,日子过得很清苦。即便这样,每年的春耕、秋收,蒋香爱都会甩开膀子,像男人一样,在地里挥汗如雨。“家里老的老、小的小、残疾的残疾,只有我一个能干活的人,还指望谁?既然选择了,就应该无怨无悔地付出。”蒋香爱说。

李高龙有一个哥哥,但蒋香爱并未推脱供养父母的责任,与哥哥一样每年供给公婆500斤稻谷。说起割稻谷的经历,蒋香爱说,别人都不相信,我一个人能拖动打稻机。当时还能怎么办?没有人帮忙,一切都要靠自己。她把收割的稻谷放两边,中间空着打稻,自己一个人在前面拖打稻机。让只有十多岁的女儿背谷箩,她因为人小,脚后跟被谷箩敲破了皮而哭了,到现在还常常有人拿着这事跟我女儿开玩笑,说她这么没用,拿一下谷箩都会哭。现在想想,那么小的孩子就要下地干活了,真的苦了她。

这些年来,她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外,还抽空到村里打点零工,硬是凭一己之力,攒钱养家。“我要是不坚强,努力坚持着,一家人就没指望了。”蒋香爱说,那时候家里条件很差,住的房子也很破,下雨天还漏水,直到蒋香爱48岁时。

在那一年,她才借了1.8万元造了现在的房子。为了赚钱养家,除了种地,她还四处打工。到离家远的地方不方便照顾丈夫,蒋香爱就选择离家近的地方打短工,谁家造房子,她就去谁家做小工,一到饭点再赶回家烧饭,照顾丈夫。“只要我能为这个家做的,就尽全力去做。”她说,每次都是脚步匆匆,一路小跑,干完活就赶着回家为丈夫翻身或是做饭,感觉总是在和时间“赛跑”。

“她只会做,不会学别人那样花言巧语,就只会一直照顾我。在有困难的时候,她始终在我身边,如果没有她,我可能已经不在这个世上了。如果没有她的善良,就没有我今天这个样子,我自己都觉得很难为她了,真的很过意不去。”提起妻子的好,李高龙十分感激。

心怀感恩继续前行

30年的付出,蒋香爱没有一句怨言,更多的是感恩。因为不论是村干部还是街坊邻里,都给他们提供了大大小小的帮助。

村支书李永存说:“其实一开始,他们两个人不是原配,又刚结婚,也没机会培养深厚的感情,能这样坚持下来,更多的是因为她的责任心。一家老小要养活,丈夫要照顾,生活的艰辛不是我们能想象的。坚持到今天,我们都佩服她。村里能办低保一定帮他们办,有活干会先想到她,虽然提供的帮助有限,但会时刻记得他们。”

如今,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蒋香爱多年来始终一如地悉心照顾和护理下,李高龙能借助两条长板凳自己能移出门外坐坐。这感觉让这个家从寒冬中走出来,奔向花香四溢的春天。李高龙说,以前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有轮椅推,出去全靠妻子背,天气好的时候她就背着他出去晒晒太阳。这么多年,蒋香爱承担了一切角色,剪指甲、理发等等都是亲力亲为。这样的护理工作,她一做就做了30年,从什么都不会到现在的轻车熟路,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李高龙说,没有蒋香爱就没有他的今天。这句话,是他掏心窝子的话,是凝结在心中很多年,却没有亲口对妻子说的肺腑之言。

如家里条件有所好转,子女也都长大成人,蒋香爱总算轻松不少。李高龙感慨地说:“有她,我才有坐在这里的今天。”

编辑吕育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