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二人转是在大秧歌的基础上,吸收了关内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二人转诞生至今,大约有300年的历史,民间艺人师承关系可追溯到清朝嘉庆年间。二人转在历史上曾经有东西南北四个流派。东以吉林市为重点,舞彩棒,有武打成分。西以辽宁黑山为重点,受河北莲花落影响最多,讲究板头。南以辽宁营口为重点,受大秧歌影响较大,歌舞并重。北以黑龙江北大荒为重点,受当地民歌影响,唱腔优美。曾有“南靠浪,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要棒”的谚语。后来各流派取长补短,互相融合,形成了现在的二人转。

东北人都来看看正宗的东北二人转(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1)

二人转演出主要有四中形式,“单,双,群,戏”。

“单” ,指“单出头”,一个人一台戏,一人演多角。

东北人都来看看正宗的东北二人转(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2)

群”,指群唱,坐唱或群舞。

“戏”,指“拉场戏”,这是以小旦和小丑为主的东北民间表演形式,其中由两个人扮演角色的也叫“二人戏”。

二人转产生之初,民间艺人给寂静的山村带来欢乐,也带来大山外的消息。田间地头,随意一片空地,不需要布景,道具,只凭一男一女,唱跳耍。两个演员与剧中角色的对应关系也不稳定,可“跳出跳入”。根据演出需要,演员“转”个身即可由年逾半百的老人变成年方二八的姑娘,不用幕起幕落,不用当场换装,就可以生动形象的演出多时空,多场面,多人物。

总之东北二人转是具有地域色彩的表演形式,到东北旅游的游客可以去剧场观赏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