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层盐的野生果子(染黑舌头的铁包金)(1)

刚长出果子的盐肤木。 野莲供图

一层盐的野生果子(染黑舌头的铁包金)(2)

铁包金。野莲供图

一层盐的野生果子(染黑舌头的铁包金)(3)

桃金娘。许子贤供图

一层盐的野生果子(染黑舌头的铁包金)(4)

老鼠拉冬瓜的马(瓜交)儿。 许子贤供图

台海网12月24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一口染黑舌头的铁包金、花被肥大发黑的火炭母、外表结盐晶的盐肤木……近来,在东坪山、曾山上,这些滋味各异的野果又探出“头”来。资深自然老师野莲常带着小朋友们上山找寻野果。野莲说,这些野果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还勾起了许多家长的童年回忆。

野果好吃好玩

枝丫上,白色鲜嫩的小花落下,结出了一颗颗红色小果子。果子由红变黑,正是最甜的时刻。一口咬下去,紫黑色的汁水喷出,舌头和牙齿都被染黑了。

“这株植物名叫铁包金。根部是黑色的,剥开树皮,木质部分黄似金,所以名为铁包金。”在曾山,野莲向小朋友们介绍道。与铁包金相似,吃了也会染黑舌头的还有桃金娘。然而桃金娘的果期在夏季,现在已遍寻不获了。

旁边,还有一串和铁包金模样相似的果子。果子酸甜可口,味道不错。野莲说,这是雀梅藤。

花开时,是雀梅藤最美的时候。椭圆形的绿叶下,伸出一簇簇黄色的小花。“小朋友们都说,这像鸟的尾巴。”野莲说道。

火炭母也是常见植物,只要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就很容易找到它的“身影”。火炭母的果子成熟时,原本白色的花被就像发福一样,变得又黑又大,包裹住果实。“我常带着孩子品尝发了福的花被,口感不错。花被中的果实是个小硬核,味道并不好。”

东坪山上的果子也结好了,东山之森自然导师许子贤正带着小朋友寻找果实。因果实外边结了一层盐晶,盐肤木便有了“老公担盐”的外号。在盐分缺乏的年代,盐肤木可是孩子们的最爱。未成熟时的盐肤木,果子翠绿。外壳薄薄的盐晶,就像笼罩着一层薄纱,轻轻一捏,还会流出汁水。成熟后的盐肤木会变红甚至发黑,表层的盐晶更加厚重,模样不如原先那般可人了。这个季节的盐肤木大多已经干枯,只剩下果子。

对“老鼠拉冬瓜”这个外号,想必厦门人不陌生吧。植物爱好者“捡芝麻的猴子”表示,叫这个外号的共有三种植物,其中两种在厦门很常见,一种茅瓜,另一种是马(瓜交)儿。茅瓜颜色鲜红,个头大、味道好,唯一不足就是容易烂。马(瓜交)儿的白色瓜有点苦,味道欠佳。这些植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枝干如藤蔓般纤细到处爬,形似老鼠尾巴,果实浑圆就像一颗颗小冬瓜,因此被称为“老鼠拉冬瓜”。

近来,山上出现了许多美洲马(瓜交)儿。这是马(瓜交)儿的远方亲戚,属于外来物种,繁衍迅速,漫山遍野到处爬。美洲马(瓜交)儿的果实是青黑色的,捏破了能闻到一股黄瓜味。

小果子勾回忆

“以前,人们把野果当作解馋的零食,现在则是孩子们探知自然的窗口。”野莲说,每次外出上自然课,孩子和家长都很欢迎。对桃金娘、铁包金等果实,家长们都直呼吃过。有的家长说,小时候如果吃了桃金娘,一定瞒不过爸妈,因为黑紫色的汁水会把舌头染黑。

许子贤表示,童年时没有糖果,野果就是最好吃的糖果。“小时候吃过的野果,至今仍回味无穷,这种味道是一辈子都忘不掉的。”

对植物颇有了解的凌飞鹤还为桃金娘写了一句话:“做事可学桃金娘,名字很嗲,柔弱中释放着济世情怀。”凌飞鹤说,桃金娘一般生长于山坡险地,虽然外表平凡无奇,味道却异常甘甜,为许多拓荒者提供了可口的果实。“小时候上山采松果,渴了没水喝,就吃桃金娘解渴。”

,